分享

《三元延寿参赞书》:元代道教养生智慧的集大成者

 创业大学 2024-05-25 发布于天津

前言

《三元延寿参赞书》又称为《三元延生参赞书》及《延寿参赞书》,系元代李鹏飞编纂之作。此书是一部汇总元朝之前养生智慧与实践的重要道教养生典籍,系统地解析了养生延年的理论基础、日常起居习惯、个人卫生、饮食调摄、养生禁戒及核心养生秘诀,并且形成一套实践性强且效果显著的养生技法,内容极为完备。

一、 《三元延寿参赞书》作者生平与简介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李鹏飞的故事。

据史料及《三元参赞延寿书》诸家序跋记载,李鹏飞,字澄心,是元代池州人,即现今安徽省贵池县人士,其出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生母姓姚。因不为嫡母所容。在李鹏飞出生的第二年,其生母就改嫁到了淮河边的某朱姓人家。

当时李鹏飞尚在襁褓,懵懂未晓人事。及至年长,生母已迁离原处,下落无踪了。李鹏飞思母心切,于十九岁那年起研习医术,一边遍游各地施医救人,一边寻觅生母踪迹。历经三载,终于在数百里外的蕲州罗田县(今属湖北省)找到了生母。

当时,朱姓家族正遭瘟疫肆虐,李鹏飞施以良方,拯救朱家二十八人的性命。随后,他将母亲接回故土,悉心奉养多时。后来母亲复归朱家后,鹏飞坚持每年渡过淮河探望一次。母亲去世后,他仍每年率儿孙前去扫墓祭拜,直至生命终结。因其孝行卓著,不仅获得官府嘉奖,更被明代编修《元史》时录入了《孝友传》。

二、成书经过

该书之所以题为“三元延寿”,据作者自序中的叙述。李鹏飞在探访生母的旅途中,偶遇一位道者,得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颐养增寿之法,因此将此理念融入书名。

宋理宗宝祐六载,即公元1258年,李鹏飞于探望母亲的旅途中,偶遇一位童颜碧发的采药道长,宫姓,年已逾九旬。正是这位宫道长,首次向他提及了“三元延寿”之理念。

十年之后,至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李鹏飞前往南宋京畿临安(今杭州市)参与太学考试。机缘巧合下,他在西湖畔灵隐寺的飞来峰脚下再次邂逅了宫道长,发现其容颜依旧,未显老态,因而恳切求教。

宫道长进而阐述了“三元延寿”的深意:人生寿数,天赐六十载,地予六十春,人自六十秋,合计一百八十年。若不谨行慎言,日复一日损耗寿命;精气若不固守,则削减上天赋予的寿数;行事过度,则减损地赋的年岁;饮食无度,则缩短人本应有的寿长。应当珍惜而不自知,应当规避却懵然不顾,如此一来,精神日渐消耗,疾病日益累积,寿数自然随之缩减。

宫道长还指出,此番道理均源自《黄帝内经》以及老庄哲学和诸多名医典籍,其核心与孔孟之道并无二致。临别之际,宫道长敦促鹏飞返回故里后,详查各类经典,以验证此说。李鹏飞遵照嘱托,遍览群书,终将这些智慧汇总编纂,成就了传世之作——《三元参赞延寿书》。

此书大约写成于1291年,直到1338年方由嘉兴路总管和元杲拟议付梓,其时李鹏飞或已辞世。然而,元朝国势衰微,灾荒频发,农民起义遍地,该书是否最终出版,已不得而知了。

三、三元概述

三元,即天元、地元、人元。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家以六十年为一甲子,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个周期,称为三元。

本书依据提出人的自然寿命可至一百八十年,天元、地元、人元,每元计六十年。若在三个方面皆能妥善养护,便可延长寿命。

“参赞”一词源于《中庸》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中,“参”意指融入、协同,“赞”意味着帮助、促进。因此,本书旨在通过天元、地元、人元的协同作用与辅助力量,以实现强健体魄、延缓衰老的目标。

卷首《人论》为全书的引论部分,通过人在胎孕过程中形神逐渐生成的详细描述,突出强调生命得来不易,人身可贵可珍,核心在于传达天地之间人为贵,人生五福寿为先这一中心思想。

卷一至卷三是该书的核心内容,通过天元、地元、人元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养生思想与实践策略。

  • 卷一专注于“天元之寿”的保养,核心观点围绕“精气不损”展开。
    书中强调,维护先天精气的根本,对成人而言,首要在于节制房事,提出了“节欲以养精”的主张,并细分为六个原则:“不可绝欲”以防身体失衡,“不可早欲”以免伤及根本,“不可纵欲”以保精气充沛,“不可强欲”以避免损伤,“欲有禁忌”需注意时令与身体状况,“欲须规避”特定情形以护养身心。而对于胎儿及婴幼儿,养护天元则侧重于良好的胎教及周到的幼儿护理措施,以此奠定健康的根基。

  • 卷二着重论述了地元之寿命的关键——“起居有常”。
    作者从喜乐、忿怒、悲哀、思虑、忧愁、惊恐、情感偏好、视听感官、疑惑、谈笑举止、唾液分泌、日常起居习惯、行走站立、坐姿卧态、沐浴清洁、洗脸、梳理头发、大小便管理、衣物穿着、顺应天时的避讳、四季养生调适、早晚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各种生活中的细节禁忌。通过引证经典文献,作者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情绪调控与日常生活宜忌的重要性。

  • 卷三探讨了保养人元之寿的核心原则——“饮食有度”。
    作者广泛援引医药养生典籍,精细阐述了五味调和之理,并对食物中的七大类别:果实、谷物、蔬菜、飞禽、走兽、鱼类及虫类,共计数百种食材的适宜与禁忌进行了详实记载。
  • 卷四题为《神仙救世却老还童真诀》
    借用易学中十二辟卦的阴阳变化,来比喻人体原初真阳之气的盛衰过程。该篇章探讨了人们因日常活动及消耗导致先天寿命减损的情况下,如何凭借自身努力,恢复元气充盈,实现由衰弱转为强健的状态。
    文中提出了四项具体方法:(1)药物滋补;(2)导引按摩;(3)体道还元;(4)神枕之法。
  • 卷五为全书的总结部分,包含三篇文章:《神仙警世》、《阴德延寿论》、《函三为一图歌》其中,《神仙警世》一文探讨了戒慎克己对于养生的重要性,提出“养生以不损为延年之术,不损以有补为卫生之经”。文章谆谆告诫读者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其核心观点强调:“不以小恶为无害而不去,不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
    《阴德延寿论》通过列举古代贤者的实例,深入探讨了修身积德与延长寿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函三为一图歌》则巧妙融合了天文历法与哲学思想,以一幅蕴含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外圆内方设计理念及象征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八卦图案,配以一首精炼的五言二十四句歌诀,直观且精要地阐述了三元延寿的整体理念与实践途径。

四、总结

本书广泛引用前人论述,对于诸如老庄、孔孟、陶弘景、孙思邈、苏东坡等著名人物,以及《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黄庭经》、《阴符经》、《淮南子》、《国史补》、《琐碎录》等诸多典籍,均明确标注来源。此书汇集了历代养生学的精华,选材注重实际,内容平易近人、简便实用,摒弃了玄虚深奥、隐秘奇异之论,因此在中国古代养生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历来备受各界重视。

李鹏飞本人也非常自信地认为:

仆此书,不过顺夫人之天,皆日用而不可缺者。故他书可有也,可无也;此书则可有也,必不可无也。

我撰写此书,旨在遵循夫人的天赋之理,所述皆为日常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其他书籍或许可有可无;而这书则是不仅可有,而且绝不可缺。


此书语言平实易懂,对普及道教养生基本理念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一部重要的道教养生著作,该书标志了道教养生理论的新转向——从侧重内外丹修炼转而重视日常生活的全面养生,踏上了一条强调实践应用的养生学新路径。因此,在道教养生的发展历程中,《三元延寿参赞书》有着特别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