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死谏。武死战

 昵称6rk1mY4W 2022-08-25 发布于辽宁

【原文】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大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译文】

赵国有一个收田租的官员赵奢到平原君赵胜家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交;赵奢依法处置,杀死了平原君家的管事人九名:平原君大怒,想杀死赵奢。赵奢说;“您身为赵国的贵公子,如果纵容您的家人而不奉公守法,法纪就会削易,法纪削弱则国家衰败,国家衰败,各诸侯国就要来侵犯,赵国便不存在又到哪里去找现在的富贵呢?如果以您的尊贵地位,带头奉公守法。则国家上上下下都公正廉明、团结一心;上下一,心刚国家富强,国家富强了,赵国的江山也稳固了,而您作为王亲国戚,还会被天下轻视吗?”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明,便告诉了赵王。赵正派赵奢管理赋税,结果国家赋税征收顺利,人民富裕而国库充实。

【读解】

偷税、漏税、拒税的事情,自古有之。不过敢于抗税还要杀掉收税官,没有点权势和后台,哪会如此张。赵奢在赵国最初是一个专管收取田亩租税的官吏,平原君家中的管事,仗势骄横拒不纳租税。身为负责税收的赵奢,不畏强权,依法惩处不肯纳税之徒,杀掉管事者九人,外而得罪了平原君。平原君大怒,召来赵奢训斥,并想仗势杀掉他。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强权,既要秉公执法,又要以理服人,这就需要有勇有智,有胆有略。倘若平原君不是一位贤德之人,赵奢那番陈辞再有道理也是必死无疑。常言道:“文死谏。武死战。”刚直敢言的谏官,不是罢官受刑,就是被砍脑袋,几乎找不到能够安保终身

者。司马迁是那样的博学多才,汉武帝也不是无能的昏君,就是因为提了几条并不算坏的意见,结果受了宫刑。以后的柳宗元、刘禹锡、苏轼、王安石都是因为在言谏的政治斗争中,遭到贬谪,无一幸免。

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很特别,那就是包拯,在位几十年,并没有因刚直不阿,不畏权势而遭到大灾难。反贪官、除恶霸,大奸必摧,在包拯30多年任职期间,在他的弹劾之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也是亘古少见的。那些彼劾劫者,都是有权有势有后台的人,是活老虎,其中有些人比包拯的官职还要高。如张尧佐,权能通天,几乎雄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偏偏包拯不怕这些人,如6次弹劾张尧佐、宰相宋庠,7次弹劾王逵。在多次的廷辩中,包拯当面与仁宗诤谏,措辞激烈,情绪激动,有时唾沫溅到了仁宗的脸上,满朝文武。大惊失色。然而仁宗虽然气恼,但他决不会怀疑包拯的忠心。包拯对仁宗是尊重的,他的奏折。可以使仁宗出一身冷汗,但他仍是一片赤诚地表明,他是忠心保护宋王朝,没有半点私心。任何一位统治者,都有一根最敏感的神经,像老虎屁股,摸不得。仁宗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你可以批评,但是决不允许蔑视、不尊重。触到这根神经,就要丢乌纱砍脑袋,甚至灭九族。包拯在这一点上,头清醒,可以说比较睿智。他的批评可以很严厉,弹劾时必须抓住事实,弹不虚发,但又经常设身处地为仁宗考虑,他有什么难处,如果第一个方案达不到,能否采取第二个方案。这就给仁宗提供了一个缓冲的余地,也缓和了一下舆论。逐步分段解决矛盾,这样仁宗就有下台的阶梯。正如赵奢一样,能从公与私两方面,晓知以利害,既有利益,又保全了名声,平原君何乐而不为呢?看来,要掌握进谏言的艺术,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