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EW ART年度策展人杨天歌: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创造多元的现在

 WQ_AI_LYS_999 2024-05-2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未来已来,我们正见证着美学观念与艺术风貌的巨大变革。在这一转变中,艺术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形式和媒介,而是在技术的推动下,向着更加广阔的领域与媒介拓展。

图片

《时尚芭莎》全平台打造,年度艺术发现计划——BAZAAR NEW ART 2024,以“新世代美学觉醒”为主题,推出NEW ART年度主题封面,探访19位新艺术创造者与推动者,共同参与美学观念与艺术风貌的巨大革新,展示艺术在数字化浪潮中的新定义、新边界和新可能。

图片



图片

策展人、写作者。北丘当代美术馆顾问策展人。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墨缘:艺术史研究与写作资助计划”中国当代艺术写作方向的首届获奖学者。他长期关注二十世纪中国本土与国际当代艺术,并在近期的研究中聚焦于人文地理视角下的身体、身份认同与民族形式建构问题。

在数字时代,艺术不再仅受传统媒介的限制,而是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社交属性和文化动力。

作为年轻策展人和写作者,杨天歌以双重身份聚焦于历史和未来之间的关联,以回溯视角探索新时代浪潮中艺术的持久价值和时代特征,并在策展实践中持续探索艺术的新表达和新边界。

“新可以是旧,旧也可以是新,这就像历史不断重复自身一样。” NEW ART有其背后的深层动力和潜在生长力,指向了一种跨时代的艺术革新,彰显了新旧交替的持续脉动和创造的无限可能。

图片

杨天歌的人生旅途始于河南的广阔天地,那里的土地与文化为他日后的艺术追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策展人杨天歌

在复旦大学的英文系深造后,他又远赴墨尔本大学,专攻策展,那是一个让他深入理解艺术与展览之间微妙关系的时期。作为北京大学的在读博士,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艺术史中那些尘封的秘密。课余之外,他常与艺术家们进行深入交流,不时参访他们的工作室,或在各种艺术聚会中寻找灵感。

他希望生活节奏被安排得宽松而充满弹性,可以有整块时间到国内外各地进行探访或旅行,在不同地理之间深化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这些独处的时光总能让他扩宽视野。

图片

策展人杨天歌

作为北丘当代美术馆的顾问策展人,杨天歌在本土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在户尔空间、歌德学院以及中间美术馆等地策划了众多引人注目的展览。他的工作涵盖了对二十世纪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的深入观察,并专注于探讨身体、身份认同与民族形式建构等问题,这些主题常常从人文地理的独特视角出发,试图寻找艺术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天歌,“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

69 Art Campus,北京,2022年


历史是当下的一种预演,而当下是历史的重复。”这种观点让他在策展时总能找到与历史对话的方式,探索历史与当下之间的连续性和断裂。“我们这一代留洋归来的年轻艺术家和策展人,或许具备了所谓的国际视野,不过或因此而困惑于自己的民族身份——尤其是身份在艺术中的表达。”与民国时期的留洋群体相比,他们所面临的文化张力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他们的传统文化根基更为深厚,与西方的文化差距也更为显著,这种差异引发了强烈的文化张力和自我探索的需求。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天歌在南京北丘当代美术馆发起的“隧道项目”

第一期:姚聪,2023年;

第二期:张一,2023年;

第三期:高磊、李怒,2024年

中国历史地理学泰斗谭其骧先生曾说过,“如果历史是一部演剧,那地理就是舞台。”杨天歌在自己的策展实践中,尤其注重这种历史与地理的交织。他经常利用具体的地理环境来增强展览的叙事力。无论是云贵高原的辽阔,还是西藏的神秘,抑或是太行山中的古老村庄,这些地理背景都成为他展览策划的重要元素。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天歌在南京北丘当代美术馆发起的年度展览系列“艺术与地理”

第一期,“有人弄乱了玫瑰花”

策展人:刘林、杨乃天,2023年

图片

信息爆炸的时代,技术与媒体的进步提供了无数的选择与可能。在无尽的信息海洋中挑选艺术家的眼光成为了构筑展览的关键。尽管身为策展人,杨天歌仍然坚信,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感知往往更为敏锐。这种从艺术现场、尤其从艺术家那里,通过交流获取知识与灵感的方式,成为了他策展实践中一条宝贵的渠道。

图片

杨天歌,“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重美术馆,北京,2023年

图片

“兴之所至”,云美术馆,深圳,2023年

©ART云美术馆

虽然杨天歌的策展方向是由个人的历史意识构造而起,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力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年轻艺术家带来的全新视角和表达方式,常常能够跳出传统策展的框架,给予他新的启示与震撼。杨天歌对于那些独具潜力、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表现形式格外感兴趣。一旦发现这样的艺术家,无论其作品是否符合自己原有的研究方向,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与他们合作,将这些新鲜而有力的艺术声音带给更广泛的观众。艺术不仅是过去的回响,更是当下和未来的对话。

在杨天歌的策展哲学中,群展与个展是他实现艺术愿景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群展是他追求历史意识的场域,通过历史的深度与广度,挖掘不同艺术家作品之间的连结与对话。这些展览不仅遵循他的研究路线,更在每一次策展中重现历史的层次与复杂性。

图片

“兴之所至”策展人杨天歌致辞

相比之下,个展则更多地体现了他与艺术家的密切合作与深入学习。在这些展览中,杨天歌常常让渡自己的研究线索,转而全力支持艺术家的个人表达和创作。每一次个展的策划都是对艺术家独特视角的一次深入探索,通过艺术作品本身的力量来进行研究和空间的呈现。

图片

“兴之所至”展览,2023 ©ART云美术馆

今年年初,他在北京798艺术区策划了90后年轻艺术家苏华的首次个展。这次展览的契机,正是源于杨天歌敬重信赖且曾有合作的前辈艺术家王忠杰的推荐。苏华的作品展示了一种不羁与狂野的艺术态度,这种特质在展览中被杨天歌以一种接近戏谑的方式呈现。他不仅在展览前言中编织了一个充满幻想的小说故事,还通过打油诗的形式调侃艺术家,这种玩闹的呈现方式与苏华作品中的自由精神完美契合。

杨天歌,“亢龙有悔:苏华个展”,墨方空间,北京,2023年

在北京798的户尔空间,杨天歌参与了一项富有实验性质的艺术项目,与来自古巴的艺术家以及柏林的策展人共同合作。展览名为“合作,为了污染,不为完善”,这场展览打破了传统美学的界限,挑战了观众对艺术的固有认知。

图片

杨天歌、Justin Polera联合策展,

“合作,为了污染,不为完善”,户尔空间,北京,2019年

展览的核心是一个展示艺术家观念的平台,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杨天歌邀请了四批本地艺术家“污染”这个作品,即在艺术家的原始创作上增添自己的作品,这种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艺术的重构和文化的重叠。艺术合作不必拘泥于形式与完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看似“污染”的过程,挖掘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这种挑战传统、反向操作的合作模式,给了他继续探索和实验的勇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天歌、Justin Polera联合策展,

“合作,为了污染,不为完善”,

户尔空间,北京,2019年

这些不同的策展方式不仅展示了艺术作品的多样性,也展现了策展本身的艺术性和创造力。杨天歌的策展实践是对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深刻理解与尊重的表现,每一次展览都是一次全新的艺术探索和文化对话。在未来的策展中,杨天歌希望能够继续在群展中展现他的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感不仅能浸润到展览的构思中,还能深入到他对艺术家的理解与选择之中。在个展方面,杨天歌与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合作,从他们的生命故事和艺术经历中汲取灵感,从艺术家的视角探讨那些年代的社会问题、艺术选择与文化取向。杨天歌的策展工作,既平衡历史与现代,又考量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像是一场文化和历史的对话,也像是对艺术深层次含义的探索与表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天歌、Justin Polera联合策展,

“合作,为了污染,不为完善”,

户尔空间,北京,2019年

图片

在策展之外,杨天歌还致力于艺术写作。他为多家国际刊物撰稿,通过文字将自己的观点与世界分享。“如果说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舞台,那写作就是我的舞台。


写作既是策展的延伸,也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他的写作风格具有实验性和独创性,他能够在其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风格。每一次写作,都像是一场思维的冒险和心灵的对话。

策展与写作,是杨天歌与世界沟通的两种方式。他通过这两种形式不断探索与实验。每一次展览的成功落地都像是完成一部电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统一。而他,正是这场视觉与思想盛宴的导演和叙述者。

杨天歌,“兴之所至”,云美术馆,深圳,2023年

在杨天歌眼中,艺术的根本关乎怡情与智思,它能唤醒人内心深处的价值感和意义感。每当他发现一件作品的深层美好,就像是在一幅复杂的织物上抽丝剥茧,逐渐揭露出其背后的秘密。他不只在空间中布置艺术品,更在努力创造一个氛围,让观众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欣赏到艺术的原貌。当别人也认可这些艺术作品的价值时,那种被认同的感觉是无价的。

图片
图片

杨天歌,“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重美术馆,北京,2023年

策展人在艺术家与公众、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和收藏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从与艺术家的深入交流到精心组织的展览,杨天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艺术家在思想、精神、生活方面取得成就。通过展览教化人心、丰厚精神,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价值和意义。

图片

展览“目光”策展人杨天歌致辞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艺术世界中,杨天歌就像一位时光旅者,用他的策展和文字穿梭在艺术的过去与未来之间,他像一位文化传播者,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触动人心的多元背景下的艺术故事。

BA = BAZAAR ART

杨 = 杨天歌

BA

本次特刊NEW ART主题为“新世代美学觉醒”,你认为当代艺术领域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向吗?你希望能给⼤众带来什么新的思考?

对我而言,“新”更多地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生长力量,它并非表面的华而不实,而是像种子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力,能够发芽甚至成长为参天大树。我相信很多新事物目前还处在孕育阶段,其中一些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体现出艺术潜能的作品。这种潜能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新技术便是其中之一。前提是,这些技术必须与艺术很好地结合,展现出动人的力量。可能与我研究历史有关,我认为'新'应该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一时的风潮。真正的“新”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新颖性,如果只是昙花一现,那么它的“新”就显得过于短暂了。

图片

杨天歌,“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

重美术馆,北京,2023

我很难具体指出哪些方向,因为具体的话题也在不断变化。我相信,那些具有生长力和潜能的作品,无论艺术家是在处理技术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一些永恒的精神问题,都显露出年轻艺术家的潜能,这种生长性的能量带有新时代的特征,并能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看到独特的痕迹。

我希望人们能认识到,激发长期潜能需要一定的深度和积累,可能通过沉思、阅读或历史的学习来实现。真正能够持久的“新”,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特征,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浮华。

图片

“兴之所至”展览,2023 ©ART云美术馆

BA

当下数字技术、⼈⼯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崛起,这些会如何影响你的关注⽅向?

刚刚过去的NFT和元宇宙潮流让很多人感到兴奋,但我个人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冲击。或许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些现象还需时间来评估其长期影响,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类似达芬奇那样在当代技术领域内的杰出艺术家。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风潮确实带来了诸多变化。正如摄影技术一开始只是一项技术发明,但很快就在哲学和艺术层面造成了深远影响,甚至对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也产生了重大冲击。

图片
图片

杨天歌,“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

69 Art Campus,北京,2022——2023

在数字技术领域,一些艺术家正在探索图像学的深层问题,包括处理坏图像的问题。无论是影像艺术家还是平面艺术家,他们都在试图以更加分层和思辨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数码形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创新。

在我们所处的数码时代,对新技术进行深刻反思以及如何将技术转化为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只有深度地反思和创新,艺术家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持久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有着更深的艺术本质和技术内涵。

BA

你如何理解新技术时代的“新世代美学觉醒”?

我认为优秀的年轻当代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代表了新艺术的形式。然而,将新艺术仅仅局限于由新技术带来的结果似乎过于狭隘。虽然新技术并非我的专业领域,我不太可能深入研究它,但如果有利用新技术创作的优秀作品,我当然会非常愿意了解。例如,摄影虽不是我深入研究的领域,但我仍会关注优秀摄影师的生平和作品,并翻阅他们的画册。因此,虽然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媒介,但在我的看法中,它并非最为关键。对我来说,艺术表达的本质仍是最重要的。

图片
图片

上:杨天歌,“兴之所至”展览,

展览现场,马轲作品

下:杨天歌,“兴之所至”展览,

展览现场,张伟作品

BA

你认为艺术家在数字时代应该如何平衡传统美学与新兴技术?

新艺术与传统艺术并非完全对立,也不应被视为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实际上,将它们置于对立的讨论框架中可能并无太大意义。我认为,新技术的引入确实携带着潜在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我们正期待着这些潜力的发展和成熟。

图片

“兴之所至”展览,2023 ©ART云美术馆

BA

可否⽤⼀句话阐述你对'NEW ART”的理解?

我可能会表达得极端一些。我认为新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新与旧是相互转换的。新可以是旧,旧也可以是新,这就像历史不断重复自身一样。“新”象征着一种潜在的生长力量。它代表的是一颗待发芽的小种子,而非表面上通过激素催生的花朵。这种新的潜能是内在的,有待于逐渐展现和成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总监制:徐宁

视觉监制:Yvette艺凡

编辑&策划:Karen刘冠楠、邵一雪 

撰文:林楠

设计:张晓晨

编辑助理:卓曦、肖瑶、刘方逸

统筹、造型:邢惠

摄影:C楠

灯光:河豚

器材:上海IN studio 北京博希唐

助理:柯达、石艳楠、朱江

导演:KiFer Hsu

执行导演:刘宜波

灯光师:鹏旭

后期剪辑&调色:邦!PROJECT

妆发:K.KAY

服装助理:玉颖

棕色皮质背心、棕色皮质外套、黑色长裤:ZEGNA

黑色皮鞋:Prada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