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台湾富商王永庆的下属问:“捐100万,可以吗?老板。”

 秦天无剑 2024-05-25 发布于广东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台湾富商王永庆的下属问:“捐100万,可以吗?老板。”王永庆却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 在这个物质主义横行的时代,一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富则达济天下'的真谛。他就是王永庆,被誉为'经营之神'的传奇人物。 一战之初,台湾还是日本的殖民地,王永庆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茶农家庭,家境十分贫寒。9岁那年,王永庆的人生遭遇了巨变,父亲意外去世,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沉重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压在了这个年幼孩子的肩上。 这段残酷的经历锻炼了王永庆意志坚韧的品质,同时也让他从小就懂得了吃苦耐劳的道理。后来,这种顽强拼搏的品格为他日后白手起家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15岁那年,王永庆孤身离开家乡,前往嘉义一家店当学徒。跟随老板的脚步,他循序渐进地学会了种种生意经,心中也慢慢滋生起了自己创业的梦想。 一年后,王永庆用四处筹集来的200块钱,在嘉义街头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米铺。从此,他正式踏上了人生创业之路。 一开始,面对来自大米店的激烈竞争,王永庆并没有气馁,而是主动出击。他身先士卒,挨家挨户为自家的大米做推广。凭借真诚的态度和努力经营,他终于赢得了众多顾客的信赖。 与此同时,王永庆还推出了'免费掏陈米'、'洗米缸'等优惠服务,让顾客吃了实惠。良好的口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久王永庆的小米铺就声名鹊起,生意蒸蒸日上。 几年下来,王永庆凭借个人的智慧和勤奋,不但将米店做大,还陆续创办了碾米厂和建材公司,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不少专家和企业家都认为台湾缺乏发展塑料业的有利条件。但王永庆凭独到的眼光,发现台湾每年生产的大量氯化物正是制造塑料的好原料。 瞧准这个商机,王永庆孤注一掷,斥巨资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料公司,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先驱。一开始,王永庆遭遇了重重困难,首批产品滞销严重,公司一度陷入窘境。 面对重重阻力,其他人或许会望而生怯,但王永庆并没有半途而废。他变卖了家产,独自承担起了所有风险,通过反复调研发现产品价格偏高是阻碍销售的主因。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王永庆大胆创新,采取了增产降价、薄利多销的策略。这一舍我其谁的大手笔,终于扭转了公司的颓势,产品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在王永庆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塑料帝国日益壮大。 2008年,王永庆身家已高达68亿美元,名列福布斯台湾富豪第二位。尽管已是亿万富翁,但他始终保持着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锦衣玉食的资本家往往纸醉金迷、逐浪纵欢,而王永庆对金钱却向来漠不关心。对他来说,财富不是攫取私欲的工具,而是回馈社会的资本。 上世纪90年代初,王永庆就在台湾地区捐资6亿元,创立了'长庚'公益信托基金。接下来,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家乡大陆,计划在全国各地援建1万所'明德小学',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教育。 直到2014年,王永庆已拿出21亿元人民币的善款,在大陆建成四千所明德小学,直接帮助250多万名贫困学子。 2008年5月,一场8级特大地震袭击四川汶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当下属建议捐款100万时,这位'经营之神'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在他看来这远远不够。 王永庆空前的亿元赈灾捐款,彰显了两岸同胞的深厚情怀。他还动员了旗下的医疗团队,让他们做好救援准备。 可惜的是,捐款后不久,92岁高龄的王永庆突发疾病离世。 这位曾被称为'抠门'的企业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心系百姓”的真谛。他从贫寒走来,没有被金钱蒙蔽双眼。 王永庆的慈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成为了时代的精神丰碑。 出身卑微却并未迷失方向,白手起家创造了万贯家财却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相反他用大部分财富回馈社会、造福人群。这样的人生历程难能可贵,更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生于乱世,长于人世,王永庆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他的故事如同一面明镜,引导着我们。 相比锦衣玉食的阔人,王永庆宁愿俭朴生活,相比滥用权势,王永庆宁愿回馈社会。所谓精神巨人,大约就是如此吧。 唯有像王永庆这样,把善良和正义放在金钱之上,把人性关怀视为生命的最高价值,人生才不会黯然失色。正如他的女儿所说:'父亲的遗产不仅是钱财,更重要的是这种善良和分享的精神。' 值此王永庆先生诞辰111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向这位传奇人物、伟大慈善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他的精神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田,传承他的慈善理念,将爱心与善举代代相传、永垂不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