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铁血老枪 2024-05-25 发布于上海

身负重伤,为何敢再拦路数百日军?人体实验,怎样连夜英勇逃脱?更有身怀六甲者,如何肩扛六十斤粮食走40公里?关于东北抗联,到底还有多少英雄事迹是不为人知的?

东北抗联,被毛主席称为是“艰苦奋斗之楷模”,曾在白山黑水与日军发生10万多次战斗。

在14年里歼灭日军至少18万6400人,累计牵制日军超130万。连这些数据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真的了解抗联吗?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东北抗日联军

一、坚韧的斗士

夺回丢失的国土,结束牛马亡国奴的生活。

抗联将领杨靖宇的这句话,就是所有抗联战士们最简单、最单纯的目标。

1936年,残暴的日寇摧毁了东北人民的家,将他们赶入了类似集中营一样的存在。

那种被称为“集团部落”的地方,是只进不出的。日寇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抗联失去人民的帮助,让他们陷入绝境。

在形势所迫下,部分的抗联部队,只能被迫从已经建好的根据地走进深山密林之中。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在黑龙江兴隆林业局的辖区里,常常被人找到抗战时期的遗迹、物品。比如嵌入树皮中的子弹,锈迹斑驳的炊具,亦或是连牙印都能看清的干粮。

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在证明着,在这片广袤的密林曾发生过很多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1935年3月,日军专门从外地紧急调来了一支精锐部队,并配备了步兵炮、山炮等重型武器。他们即将要进攻的,就是这个被称为是“杨木顶子”的山头。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在杨木顶子的密林之中,有一支由300多人组成的抗日队伍,代号“墨林队”。

其将领名叫郑魁武,也叫郑墨林。他原本是抗联步兵旅中的一名排长,在一次与日军的战斗中,他身负重伤。撤退之后,他来到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在一个普通村落中养伤。

养伤期间,正赶上日军扫荡。大伤未愈的他,亲眼看到禽兽一样的倭崽子,无情地屠戮着我们的同胞。

于是,他当即整合旧部,再行抗日。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1934年,墨林队仅凭借300多人,就夺回了被日军侵占的县城,一时间名声大噪,同时,他们也成了日寇的“眼中钉”。

经过近一年的战斗,形单影只的墨林队深入杨木顶子的密林中,与精锐日军打起了游击战。

1935年3月16日上午十点,200名日军精锐在杨木顶子的森林中,找到了墨林队的身影。

机枪重炮旋即轰鸣了起来,就连受惊的鸟儿也来不及逃离。

这场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虽然墨林队的人数超过了日军,但由于日军的武器质量比较高,墨林队最后只能败下阵来。

在《通河人民革命史》中,记录了那场战斗的情况:

“激战一天,墨林和30名战士壮烈牺牲,幸存的战士们冲入日军阵中砍杀,日军组织火力拼死反击,最终山寨被日军攻破,密营被日军烧毁。”

墨林队被打散之后,很多战士被日军生擒。在这张照片中就可以看出,即便是被日军控制,墨林队的战士们还是挺拔的,满脸都是不屈的神色。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几个月之后,抗联的另一支部队来到附近,继续同日寇进行着战斗。

二、不败的斗志

驻扎在小兴安岭的新部队,来自抗联第三军的一个团。

1937年,这支部队在木兰县元宝山林场拐把桥附近遭遇了一伙日军。双方激战两小时,部队中的一名代师长王子阳因重伤不治而牺牲。

王子阳,在1934年9月被日军抓捕,日军将他送进了背荫河集中营,那里正是“七三一部队”的前身。

在背荫河集中营,王子阳每天都要被日军抽走一大管血,拿去做细菌培养实验。

为逃出生天,王子阳和战友刘海涛,用酒瓶子砸死了多名日军看守,随后穿上日军的胶皮衣,翻过电网逃了出来。

二人脱身之后,很快就加入了东北抗联。拐把桥一战后,王子阳身负重伤。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在《木兰县革命斗争史》中提到:

“下午约两点左右,我们把王子阳抬到郭家粉坊,王子阳因为肚子受伤较重,活了大半天就牺牲了。”

随后战士们为王子阳召开了追悼会,将他安葬在了一处山岗上,并记下了位置。

三、颠沛的家庭

已经是耄耋之年的隋杨兰,是抗联虎将隋德胜的女儿。早在襁褓中的时候,她就被父母送给了乡亲抚养。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父隋德胜,母金玉坤,1941年4月14日生,小名凤兰,名字就不要改了”

这句话,是隋杨兰母亲金玉坤在将女儿送出时,咬破手指写在手帕上的一句话。

这话看起来很简单,但毫无疑问的是,当时的隋德胜和金玉坤都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他们甚至不知道,送女儿给乡亲的时候,是不是他们之间最后一次见面。

隋德胜,在1938年开始担任抗联第三军第四支队的队长。在1940年夏天,与抗联被服厂厂长金玉坤结婚。

他们的婚礼,简洁而特殊。举行的地点正是作战的密林之中,婚房是战士们用木头搭的,就连被褥也都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虽然如此艰苦,但战士们仍然载歌载舞,小兴安岭冷飕飕的风,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热情。

1941年4月14日,即将临产的金玉坤加入运粮队伍,他们需要来回走160里的路。在回来的路上,每个人还要肩扛五六十斤重的粮食。

没有人同意金玉坤前去,是她强烈要求说:“我是厂长,我一定要在艰苦的时候以身作则,把头带起来。”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没想到就在回来的路上,金玉坤出问题了。

当时天色已晚,金玉坤突然感觉腹部剧痛。在休息的时候,她在密林中一棵大树旁垫了一些干草。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隋杨兰出生了。

然而,金玉坤却没有抱起她。

随行的医生发现不对劲,赶紧循声赶来,她连忙询问金玉坤孩子哪去了?

金玉坤情绪有些激动地说:“不要了!”紧接着她就在树林中大哭起来。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这天下,哪有母亲不愿意要自己的孩子?更何况是这样一名为国家奋斗的女战士。但她明白,这朝不保夕的生活,根本不适合孩子的生存和成长。

战士们得知后,赶紧剪断脐带将孩子抱起,他们说:

“这孩子是抗联的后代,我们不能断子绝孙,我们要一起把孩子养大,让她接我们的班,长大了继续抗日!”

随后战士们为隋杨兰取名字为“凤兰”,因为她就像凤凰一样,降临在了密不透光的小兴安岭。

两个月之后,日军找到了抗联队伍的所在地,一场恶战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在那场战斗中,金玉坤母子平安,但这也给金玉坤敲响了警钟,不能再把孩子留在身边了。

抗联战士们辗转找到了一户姓冯的人家,金玉坤几乎是嚎啕大哭地将女儿交给了对方。

临走前她说:“我的女儿真是命大,遇见了你们这么好的人。”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那为什么明明取名叫“隋凤兰”的孩子,最后却改名为“隋杨兰”了呢?

进入冯家之后,隋凤兰改名冯凤兰,以此来掩护身份。没想到竟然有奸细将她的身世告发给了日军。

冯家在日军前去之前,就将凤兰送给了另一户姓杨的人家,并重新换了名字。

随后,日军按图索骥,除杨家以外的,所有与隋杨兰有关的人都被杀害了,金玉坤也没能在事后顺利寻回女儿。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与此同时的另一边,隋德胜正经历着一场大战。

那是1941年12月,第三军第四支队奉命将伤员经凌云山送去苏联休养。

不料中途他们却遭遇了日伪军的伏击。

为掩护伤员的撤退,隋德胜带着30名战士阻击敌人,有抗联战士们这样讲述当时的场面:

隋大队长的枪响了起来,冲在前面的敌人瞬间倒下了好几个。余下的敌人看到这一幕,纷纷调转枪口指向隋大队长。

这时候,他的枪突然就不响了,我们抬头一看,他已经中弹了,倒在血泊之中。因为这一枪击中了他的要害,在牺牲时他没有出一声,就这样默默离去了。

那一年,隋德胜只有30岁。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1957年4月,杨家终于找到了金玉坤的消息,得知对方在依兰县妇联工作。时隔16年,这对颠沛的母女终于重逢。为了感谢杨家的养育之恩,杨凤兰重新改名成“隋杨兰”。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还有很多故事不为人知,甚至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我们能做的,唯有铭记,唯有探索,唯有把握。

愿英烈气贯长虹,愿勇士流芳千古。

你真的了解东北抗联吗?三个小故事,看清真正的抗联!

在阅读此文后,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