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亿汉人,被300万满清统治了276年

 禹杰 2024-05-25 发布于四川

心愿种子 2024-05-19 00:00 广东

3亿汉人,被满清300万八旗统治了276年,为何不反抗?四个理由

前言

满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这值得一说的是最初清朝建立之初,满汉的人数是差距巨大。

在这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整整三亿汉人要被只有三百万的满族统治二百余年?为何不奋起反抗呢?

一、实力

可以说在封建王朝中还是很推崇武力的,虽然不全是依靠武力获胜的,但没有武力是万万不能的。最开始秦朝统一六国也正是因为秦国的综合实力远超过其他国家。

为什么提到天下都会说“打天下”在古代能力向来都是和武力画等号的。自秦汉以来中国都一直在受到边境部落的骚扰。中原地带物产丰富,百姓们大都以农耕为生。但对于边远地带的部落来说,他们只能是依靠游牧为生。

地理位置限制了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所以对于中原地带,他们也是不由地想要涉足的。匈奴可以说是困扰了中原几百年之久,从秦始皇时期到之后汉武帝时期,这段时间中他一直都在边疆虎视眈眈。

游牧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文明,自幼就开始练习骑射,推崇适者生存,可以说成长起来的游牧民族战斗力是很强的,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人数少。女真也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偏远的东北地区。

这边中原刚刚解决了匈奴后,还没有安定几年,女真便又兴起了。最有话语权的应该就是宋人了,毕竟当年的靖康之耻让他们毕生难忘。虽然最后女真被打败了,但他们也并没有放弃中原地带,而是一直在积攒实力。

随着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严重,他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多年的养精蓄锐,再加上自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不仅人长得五大三粗的并且力气也很大。

所以在与汉人的对抗中,他们很轻易地就占据上风。有一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前后金实力强劲,汉人根本就不是对手,又何必以卵击石呢。

二、满汉平等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满清采取的政策也并不是满汉平等。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以“七大恨”告天,自此开始公然起兵反明,可以说努尔哈赤对于大明乃至汉人都是十分痛恨的。所以在他掌权的时候所采用的就是民族歧视和奴役政策。

当然这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毕竟汉人的数量是远超过满人的。在那之后汉人袭击满人的现象层出不穷,努尔哈赤还没有来得及解决这件事,他就忽然离世。随后皇太极登上汗位。

与努尔哈赤相比皇太极在这个方面就得当许多了,他清晰地知道民族矛盾给后金的统治所带来的危害,所以在他上位后,采取了与努尔哈赤截然相反的举动。开始安抚汉人也正是皇太极提出的“满汉一体”政策。

在那之后皇太极也一直在大力的推荐民族平等政策,众所周知满蒙是不分家的。从后金早期到清朝末期两个民族都一直在通过联姻的方式来联络感情,所以此时是三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清。

在处理事务中皇太极一直都严令不能出现满人包庇满人、汉人包庇汉人、蒙古人包庇蒙古人的现象。强调三个民族是一体的,不能因为民族不同就成立自己的党派。

在皇太极的努力之下,满汉两族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极大地缓解了后金民族矛盾的局势,当然也为后金政权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但是这单单是一代帝王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皇太极逝世后,由福临上位,最初满洲贵族可以目无王法,他们仗着自己的身份作威作福,给整个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福临亲政后,当即就下令免去满洲贵族们的特权,无论是亲王还是郡王,只要是触犯了律法的都一视同仁。当百姓们的权利得到保障后,也就不会有别的心思了。

三、制度沿袭

众所周知各个民族都是有自己的习惯与风俗的,在政治上当然也是如此。在努尔哈赤时期重用五大臣,可以说是与大明时期的官员制度截然不同。

在他统治期间一直都是按照后金的政策来的,单看他晚年所推崇的八王议政制度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官制是有着自己的看法的。

但是在皇太极时期就发生改变了。皇太极清晰地认识到,若是想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其政策也不应该有极大的改变的。皇太极仿照明朝设立了六部、都察院、内三院等。

当然这也是很正确的,在当时汉人远超满人的情况之下,若是开始大张旗鼓的就更改制度,势必会影响统治的,值得一说的是此时汉臣也已经开始进入朝廷了,所以为了能够收复他们的忠心,也应该沿袭明制。

就像是当年汉随秦制一样,即使都是同一民族,但是在登基称帝后,刘邦依旧按照秦朝的制度。皇太极时期还并未彻底地安定下来,若是想要入关,想要统一中国,势必要得到汉臣的支持的,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汉人对于他们的统治也已经渐渐地开始接纳。

四、重用汉人

可以说纵观这么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中,只有清朝是唯一一个将汉人的地位在朝堂上提高的。在五代十国期间,汉人别说入朝为官了,就连生存也是十分艰难的。

毕竟当年的“五胡乱华”事件差一点就让北方的汉人灭绝了。元朝虽然比胡人好一些,但是也好不了多少。其原因就是元朝统治期间,也没有几位雄主,唯一值得一说的就是忽必烈了,剩余的皇帝与他相比都逊色不少。

也只有在忽必烈时期才将汉人重视起来,反观清朝即使是清朝末期的时候依旧有重用的汉臣。清朝采取的科举考试,让汉臣也有机会进入朝堂实现自己的抱负。与元朝不同的是,在面对汉臣上他们并没有过分地打压,让汉臣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当然这也是一代又一代帝王推行的结果,从皇太极时期就开始将重用汉臣当成一种政策,在经过多尔衮、福临两人的完善,在康熙时期,康熙甚至下令,在科举考试中,三甲必须是汉人。

可以说是很好地保障了汉人的权利,权利得到保障,他们对于满清也渐渐的没有了负面印象。

结语

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民族融合都是历史的大趋势,不说现在,放在封建王朝中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满清可以统治中国两百余年,但是却无汉人反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最初的时候确实是打不过满人,等到满族的战斗力丧失后,中国也开始丧失主权了。中国人向来都是一致对外的,面对虎视眈眈的西方国家,人们的重心都放在维护国家主权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