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照奎: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在逆境中传承太极精神

 塞北观音萧银龙 2024-05-25 发布于辽宁

提起太极拳,就绕不过一个名字,他就是陈照奎,他是太极拳家陈发科最小的儿子,是陈氏十八世,也是太极拳的第十代传人。陈照奎,不仅精通太极拳术,拳理,还会擒拿术和各种技击方法。是太极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实践者。

陈照奎于7岁便开始练习太极拳,他所学的是父亲传授的太极拳新架,这种拳法架势低,发劲又多,难度是很大的。他勤学苦练,到了13岁时,有次和十几个学生打斗,最终胜出,这让他对练拳兴趣更浓。

内容图片

1942年,中学毕业后的陈照奎,由于家境困难,没法继续上学,便辍学在家,一边练拳,一边协助父亲教拳。他的拳技精妙,在上海武术界引起了轰动,各路高手纷纷与他切磋,无不叹服于他的技法精湛高超。

陈照奎的教授方法同样令人称赞。在上海体育宫教拳时,他不但动作讲解明确,细节剖析细致周到,连示范动作都一丝不苟,清清楚楚,四个方向,来回跑动,一刻不停,又说又做。他的教学态度严谨,从不迟到早退。

陈照奎的擒拿术不同于社会上的72擒拿术,他的擒拿术以化为主,以意为先,招式一气呵成,干净利索,令人无法逃避,是真正的太极擒拿术。他的弹抖功夫尤其卓绝,一用抖劲,许多人受不了。

内容图片

在一次吃饭时,一位闻名全国的武术家挑战陈照奎,陈照奎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旋动手臂,用个化劲,便解脱出来。这位武术家躺在地下,竟向陈照奎伸出大拇指,赞叹不已。

1965年,陈照奎回到故乡陈家沟,从堂兄陈照丕学习刀枪等器械。这是他自幼离开陈家沟后的第一次返乡,老少爷们都想见识他的太极功夫。陈照奎演练的正是陈发科创编的新架一路。

陈家沟人从来不曾见过这种练法,有的说:“这拳和咱练的不一样啊?”有的说:“拳都练转样啦,得叫照丕哥好好给他改一改。”还有的说:“功夫还不错,就是身上妄动太多。”

内容图片

陈照奎在老家住了20多天,之后在办班教拳时开始传授刀、枪、剑等器械套路。此后,他在北京、南京、石家庄、郑州、焦作等地,巡回传授拳术近20年,培养了一大批如今在中国知名的太极好手。

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学练太极拳被诬蔑为“四旧”,属于扫除之列。陈照奎也遭到了批判,为了躲避迫害他只好经常到处漂泊流离。

他没有工作,是一个以教拳为生的人,现在不能教拳了,以致于生活无着,只能辗转于各地的弟子家中,过着乞讨一般的生活,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有时两三天也吃不上一口馍饭,只能喝水充饥。这给他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尽管如此,陈照奎依然走到哪里,拳教到哪里,不能明着教,就偷着教。像郑州的张茂珍、石家庄的马虹等人,都是在这时候得以提高拳艺的。陈照奎的这种坚韧不拔和对太极精神的坚守,令人敬佩。

1972年,陈沟村为了培养太极拳新人,邀请他回乡教徒,他欣然应允,回到家乡,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在此后的十年间,他三次回到陈家沟,为家乡精心培育弟子,他所教弟子均以成才,个个成为了武林高手。

内容图片

陈照奎,一个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一个在逆境中传承太极精神的勇士。他的故事,是对太极拳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更是对太极精神的坚守和传承。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