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春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4-05-25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的诗句,从泛黄的线装书里翩翩飘落的时候,天空,已摆脱了苍灰的冷峻,正透出暖暖的笑意。风儿,也收敛起往日的肆无忌惮,犹在耳边温情脉脉的絮语。

     春天,似一幅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卷,用那姹紫嫣红,惊艳了我们的视觉。依偎在春的怀抱,细细品读着胡祗適的《阳春曲·春景》

几枝红雪墙头杏,

数点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几晴明?

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

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

十里清阴柳影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

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胡祗通的这三首小令,画面感极强。那风和日丽、蜂吟蝶舞、百花争艳的绚丽春色,然纸上。

     近处,那堆琼砌玉似红雪的杏花,正欣欣然在春风里绽放。远处的数点青山,巧如屋顶竖起的屏风。这艳阳高照,杏花如红雪,青山若屏风的美景,怎不惹得游人醉?所以,诗人才发出三月景,宜醉不宜醒的感慨。

     残花、细雨,总会让我们发出无可奈何春去也的哀叹。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暮春时节:花儿虽然失去了往日的娇艳,但芬芳依旧。万花丛中,蜜蜂仍然辛勤的忙碌。淅淅沥沥的春雨如醇似露,润了苍生,醉了万物。燕子正衔泥筑巢,因为霏霏细雨,已为它调好了筑巢的春泥。此情此景,怎会让人产生凋零凄清之感?

     残花、细雨和唤醒梦中人的晓莺,是春天的另一种旖旎,是春天的另一种勃勃生机。

     岁去弦吐箭,从“几枝红雪墙头杏”的初春,转眼就到了“一帘红雨桃花谢”的暮春;游人也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的慵懒惬意中走来,忙着以花酒赏春,与春天饯别。诗人虽然发出“春去也,闲煞旧蜂蝶”的惋惜,却毫无感伤之意。因为下一个春天,会更加绚丽多彩。

     读罢《阳春曲·春景》,静静的心湖已荡起暖暖的涟漪。胡祗通用前后连级,浑然一体且多姿多彩的文笔,将春天描绘得清新而不妖媚,惋惜却不感伤。

     从此,让我不再为春天的离去而发出:花过三春皆为阅读与欣费客,春风无计锁雕鞍的叹息。

作者:白斯琴

摘自《通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