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理论介绍|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

 课程教学研究 2024-05-25 发布于浙江

“身体是意识乃至生命停泊的港湾,是阻止意识被自酿的风暴吞噬的机器。神经线路天生就有玩火自焚的倾向。如果放任不管,不让它直接连接'外部世界’,聪明的网络就会把自己的构想当做现实。意识不可能超出其所能度量或计算的范畴。没有身体,意识便只能顾及自己。”

——凯文·凯利《失控》

01

图片

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

古往今来,身体与心灵关系的讨论一直在人类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认为“身体”同“灵魂”是一种对立关系,身体是“灵魂”的载体。灵魂纯洁而永恒通达真理,身体则肮脏而短暂招致罪恶。近代哲学家笛卡尔从认识论上确立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相互对立的体系,受二元论的影响,早期许多学者视“身”与“心”为性质不同的实体。

传统认知科学正是建立于主张身心、主客、心物二元对立的哲学观之上,主要包括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两大流派。它建立在两个核心假设上:计算假设与表征假设。计算假设认为所有认知过程都是根据一定规则对输入信息进行筛选、对比、编码、存储的信息加工过程,表征假设则指认知处理的对象只能是代表实物的抽象符号[1]。“无论联结主义的研究风格与认知主义多么迥然相异, 两者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方面是相同的, 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二者理论预设的基础[2]。”

这种认知观将人脑比作计算机,剥离了身体与环境因素对人类认知产生的影响,受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20世纪80年代,关注身体构造、状态和感知以及神经和运动系统对人类认知的影响,将认知置于身体和环境的交互环境中考量的具身认知学兴起起来。瓦雷拉(F.J.Varel)等人于1991年出版了《具身心智:认知科学与人类经验》一书,指出:“通过'具身的’这个术语,我们想要强调两点:首先,认知依赖于经验的种类,这些经验出自于具有各种感觉肌动(sensorimotor)能力的身体,其次,这些个体的感觉肌动能力本身根植于(embedded in)一个更广泛的生物的、心理的和文化的情境中[3]。”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02

图片

具身认知的主要概念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也有翻译为涉身认知、寓身认知等,狭义的具身认知指认知或心智主要是被身体的动作和形式所决定的,各种类型的认知活动都受到身体和感觉运动图式的塑造[4]。广义的具身认知不仅强调身体的核心作用,同时关注到身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认知是根植于自然中的有机体适应自然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5]。

认知的具身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6]:

1、认知过程进行的方式实际上是由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人的感知能力、可感知的极限等都受限于身体的物理属性。

2、认知的内容是由身体提供的。我们对于“高矮”“远近”“快慢”“冷暖”等概念的感知都是以身体为核心而感受到的。

3、认知是具身的,而身体又是嵌入于环境的。我们在使用计算器、手机、纸笔等工具时正是利用环境中的信息进行认知。在此基础上,认知、身体和环境构成了动态的统一体。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03

图片

具身传播研究

长期以来,“身体”概念被传播学所忽视。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对人与空间关系的深度介入,以及VR、AR等技术装置对人类感觉器官的延伸,元宇宙中将赛博格化身作为数字主体的多样讨论,在具身性视域下进行传播实践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关于传播领域的具身性研究方向,胡翼青(2022)等人提出传播具身性和媒介的具身性两条路径。前者侧重身体,关注传播中身体的在场和缺席、具身和离身;后者侧重技术,重视媒介技术在连接人与世界时的消失和退隐,意味着媒介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以不可见的方式形塑和建构着社会场域[7]。刘海龙(2021)则总结出三个将传播与身体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新问题:一是在一定传播技术条件下,作为经验感官的身体会对人的生存方式产生什么变化;二是在传播中将身体作为隐喻向世界投射;三是作为传播的基础设施和条件的物质肉身会如何影响传播的方式和质量[8]。

图片

应用案例

图片

具身体验视角下的360度知识类短视频用户认知网络演化分析[9]

马晓悦,孙铭菲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规模迅速增长背景下,探究360度全景知识类短视频情境中的用户具身体验与内容认知间的动态交互机制,对有效提升其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从用户具身体验与视频内容认知两个维度出发构建编码框架。在此基础上以Bilibili网站360度知识类短视频用户发布弹幕为数据来源,使用认知网络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编码并构建用户认知网络,剖析具身体验与内容认知维度下不同认知元素间的关系;并基于时间序列探究用户认知网络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用户具身体验与视频内容认知关联,具身体验维度参与、在场与内容认知维度关注剧情、关注结果认知元素关联度最高。不同时间段内用户认知网络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过程中,用户明显增强了深层内容认知元素的关注和具身体验的调用,认知节点的关联深度与复杂度逐渐上升,体现了视频观看过程中认知建构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360度视频;知识内容认知;具身体验;认知网络分析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 赵蒙成,王会亭.具身认知:理论缘起、逻辑假设与未来路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2):28-33 45.

[3] Varela, F. J., Thompson, E., & Rosch, E. (1991). The embodied mind: Cognitive science and human experience[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72–173.

[4] 叶浩生.身心二元论的困境与具身认知研究的兴起[J].心理科学,2011,34(04):999-1005.

[5]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02):184-190.

[6]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05):705-710.

[7] 胡翼青,赵婷婷.作为媒介性的具身性:对具身关系的再认识[J].新闻记者,2022(07):11-21.

[8] 刘海龙,谢卓潇,束开荣.网络化身体:病毒与补丁[J].新闻大学,2021(05):40-55 122-123.

[9] 马晓悦,孙铭菲.具身体验视角下的360度知识类短视频用户认知网络演化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3,45(03):130-156.

编辑 / 张烜

审核 / 于孟利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