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妻子再有本事,以下三种好事也不要做尽

 布衣粗食68 2024-05-25 发布于湖南

夫妻之间,有很多的相处模式。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夫唱妇随等,看起来都很不错。

在《道德经》里,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也就是让我们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很多事情,一旦做得太多了,反而变成了纠缠不清,真是过犹不及。

一旦做得过分了,自己累得气喘吁吁,还导致对方很不满意。

家庭里,夫妻互相搭配,干活不累,若是妻子很有本事,让丈夫闲置起来,或者让丈夫生活在自己的控制之下,灾殃就大概率会发生。

妻子们,以下几件好事,可以做,但是别做尽,切记。

01

作为妻子,可以努力赚钱,但不要帮丈夫养家。

西汉时期,卓文君作为富家千金,嫁给了穷小子司马相如。

婚后,夫妻过日子都成困难。不得不卖掉马车,开了一家小酒店。

在封建年代,卓文君勇敢地抛头露面,在店里卖酒,也努力供养司马相如读书。

后来,司马相如做了官,就移情别恋。

面对丈夫的做法,卓文君写道:“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离簁。”

有一句骂人的话:“养小白脸。”

我们把那些依靠女人生活的男人,贬得一文不值,在人群中,也是抬不起头来的。

若是一个女人很厉害,一个月收入可以养活七八个人呢?这时候,男人是不是不要干活,每天在家吃吃喝喝就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作家张弘说:“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

古人也有类似的经验,如黄梅戏里的一句台词:“你挑水来我浇园,你织布来我耕田。寒窟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夫妻一起养家糊口,让男人知道赚钱的难,也感受赚钱的乐。妻子在丈夫不赚钱养家的时候,还要鞭策和监督。

也许男人赚的钱,没有女人赚钱多,但是没有关系,只要都在努力,这个家,就会欣欣向荣,就会夫妻一直配得上,谁都不看谁的脸色吃饭。

02

作为妻子,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要帮丈夫做决定。

谁是一家之主?妻子要考虑清楚。

若是妻子当家,难免自己会很累,还有可能陷入“头发长,见识短”的狭隘思维。

在《秋灯琐忆》中,秋芙嫁给了读书人蒋坦。

结婚之后,蒋坦考中了秀才,然后去乡试,两次都落榜了。

面对仕途不顺,蒋坦懈怠了,表达自己不想继续的心情。

秋芙写了一副字,帮蒋坦做了决定:“人生多被俘名误,念当时,萤飘蠹老,几人词赋。如此葫芦依样画,怎免樵夫笑汝。”

秋芙认为,这功名是虚假的,算了算了,还是及时行乐吧。

殊不知,丈夫不再进取,而家庭的开销在持续,导致家庭越发困难。

当秋芙生病后,无法医治,呜呼。丈夫又没有养家的本事,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在封建时代,一个读书的男人,一举成名是最好的路,若是决定放弃,这是需要慎重的。毕竟没有功业,家业也就没有了。不能得过且过。

通常,好的家庭,夫妻在小事上可以自己决定,但是大事一定会商量,并且最终的决定权,是丈夫。

妻子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建议,或者鼓励丈夫朝着理想出发,但是不能决定。毕竟,一辈子几十年,一次错误的决定,不是闹着玩的。

做生意,辞职跳槽,办工厂,改行等,都是重大决定,不能马虎。我们应该鼓励丈夫,做有主见的人,而不是婆婆妈妈,在女人的指引下,变得越发没有格局。

03

作为妻子,可以拥有孝心,但不要包揽照顾公公婆婆。

妻子也是儿媳,要不要孝顺公公婆婆,似乎没有硬性的规定。

但是现实生活中,丈夫每天围着老人们转悠,这家庭发展是顶不住的。因此妻子会帮忙照顾老人。

古人也说过:“妻贤夫祸少。”

妻子在家,把老人和孩子都管好了,丈夫才更加放心去工作,赚钱也会更加多一些。

当好贤内助是妻子的本分,但是妻子不要单独包揽了照顾公公婆婆的任务。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责任分散效应”,以此衍生出一个新的概念——旁观者效应。

也就是说,妻子对孝顺的事情全部包揽了,那么其他的家人,就在一旁观看,而不是搭把手。尤其是丈夫的兄弟姐妹,认为有人管老人了,那就索性躲开。

当孝顺的责任被女人一个人扛起之后,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要掏钱买药,要端茶送水,要洗洗刷刷,还会听到很多的闲话。

总有人,认为女人没有做好,应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到位。并不会认为,这是女人在帮忙。

孝顺,是所有儿女的责任,应该分散成几分,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谁都要有时间去陪伴,不要留下遗憾,也不要理所当然。

04

《警世通言》有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作为妻子,本事再大,也要有“小鸟依人”的一面,懂得做一个弱女子。

好的妻子,因为弱小,反而得到了丈夫更多的关爱,也突出了丈夫在家庭的地位,给了丈夫足够的面子。

聪明的妻子,在努力的同时,也会邀约丈夫同行,而不是一个人翱翔。

夫妻携手,才能白头偕老,一个人走得太快,走得慢的人就弄丢了。

人啊,帮忙是本分,帮尽是仇恨。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