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夏卷征稿】女儿的生日 / 牛盾911(内蒙古)|| 当代文学家杂志社

 清涟一荷 2024-05-25 发布于安徽

原创·精品

清涟文化,致力繁荣!


女儿的生日

(散文) 

文  / 牛盾911(内蒙古)
在我十二岁生日的时候,父亲给我摆了几桌酒席,他请来了许多亲戚朋友,村里四邻八舍关系走的近的乡亲也参加了那次宴席,我只记得在很小的屋子的炕上围满了盘腿而坐的客人,他们热情洋溢的聊着天,那个时候的农民还没有大规模向城市迁徙,大部分都过着落后的农耕生活,靠土地里微薄的收入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他们的理想也仅仅苑囿在农耕文化里,庄稼的种类和收入是他们比较关心的共同话题,所以,他们聚在一起就有聊头。
偶尔有从城里回来的亲戚,热情的主人脸上总是能显露出他们为家庭增添了荣光的神情,主人把远道而来的客人当作贵宾盛情款待,那些纯朴的农民仿佛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听城里回来的人讲着外面的故事,彼时农村通往城市的道路非常狭窄,户籍的限制严重束缚了他们外出的思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一道逾越不了洪沟,再加上交通闭塞阻止了他们外出的脚步,走出农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席间,我在父亲的引领下挨个给那些前来参加生日宴会的亲朋好友敬酒,那个陀螺大小的白瓷酒盅子里盛满了清澈的二锅头,我双手端着盛满了酒的酒杯慢慢地向对方移动,同时在我的嘴里发出响亮的被敬酒人尊称的声音,他(她)们接过酒杯略略抬颔一饮而尽,我看见他(她)们晒的黝黑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他(她)们无论年轻还是年老,个个目光坚定,精神闪烁,仿佛身体里贮藏了无穷的力量,等我把所有的客人敬酒完成以后,只听见先前的桌子上已经激昂澎湃的响起了划拳的声音。
那个时候的我没见过什么是生日蛋糕,也不懂得点燃生日蜡烛,只知道在我家住的那间不足20平米的土坯屋的房梁上吊着一盏15瓦的能发出黄色光的电灯泡,每逢我过生日的时候,母亲早早起来就把灯打开让它一直亮到晚上,我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农村过生日的讲究而已,从来没有想过这里包涵的寓意,也许除此之外,在我们那个物质相对紧缺的年代,再也找不出一种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了,现在我明白这个特殊的形式里大概有照亮我前程的象征意义了。
等到宴席完毕,送走了各路亲朋好友以后,父母收拾完残羹剩饭,一切又恢复到了以往的平静,我看着锅台上摆放着的曾经套在我脖子上点满红心和装饰着图案的面锁,我不知道该如何收藏它,母亲说我们把它吃掉吧,我看着刻着精致图案的面锁,内心瞬间产生了几分舍不得破坏它的情愫。那天我收到了两件宝贵的礼物,就是挂在我脖子上的钱锁,那是我的外祖母和祖母各自用铜钱给我做的,一串钱锁用毛线挂着两枚铜钱,一共两串,至今仍然保留在老家的柜子里。
三十年过去了,时代的变迁,虽不能说是沧海桑田,但也可以说是山河巨变,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满足,科技的进步让人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后来我经常往返于农村城市之间,看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发生的变革,把农民从原始的小农经济中解放出来,农村已经不是过去的农村了,我也从一个农民后代逐渐转变成了城市居民。
直到今天,我的女儿长大了,她在度过每一个快乐的生日之后面对十二岁这个象征圆满的日子的时候,我们的确是应该为她庆祝一下,这毕竟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生日,从此她将告别天真烂漫的童年,跨入阳光洒脱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是充满憧憬的时代,也是多愁善感的时代,毕竟我们从那个年龄过来,虽然时隔三十年,但是三十年是时间的距离,而不是成长的距离。
每一个少年都需要家长的陪伴,都需要成人的引领,即使她们叛逆的像一头初生的牛犊一样,她们仍然是那么可爱,如果没有桀骜不驯的青春斗志,没有挑战未知的勇敢尝试,没有个性张扬的少年气魄,那么,那些写过那么多有关少年希冀文章的作者情又何堪呢?恰恰是在这个年纪,我们从自己的过往中深刻的感受到少年所需要的情感归处和精神庇护是迫切的,如今,我作为一个父亲正在承担这样的责任。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当然可以是托词,也可以是借口,更多的是计划在孕育了许久之后而不得已放弃的无奈。我不能像众人一样为女儿举办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日聚会,也不能像父亲一样曾经为我举办过一次隆重的生日宴席,我只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极尽所能的为女儿组织一次户外露营活动,将爱的能量通过简单的仪式传递给她,让她心怀期待,这毕竟是她生命里最值得记忆和庆祝的时刻,也是她成长的路上最需要鲜花和掌声的时刻。
祝福我的女儿,生日快乐!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刊号ISSN2708-3160,彩版印刷,由当代文学家协会主管,当代文学工作室主办。

‍‍‍‍‍‍‍‍‍‍‍‍‍‍‍‍‍‍‍‍‍‍‍‍‍

作者风采


内蒙古作家/诗人:牛盾911




作者简介:    

牛盾911,原名郑鹏程,内蒙古固阳人。宋词研究爱好者,著有《词话人生》,诗词作品散见于各类微刊。另有《理学十论》、《乡村记忆》、《闲言碎语》等十余部散文随笔作品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