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寅《溪山渔隐》| 数字手卷

 awoziji 2024-05-2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今天带大家来欣赏唐伯虎才子笔下的这幅长卷—— 《溪山渔隐图》,逍遥于天地之间,自古就是文人向往的生活,让我们顺着唐伯虎的笔触,寻找他理想中的精神庇护所。也一起感受那年枫红的美丽清秋画面!

                   作 者 介 绍

唐寅(公元1470-1524年)字伯虎,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民间有许多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广为人知。

唐寅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图片

                       画 作 赏 析

唐寅《溪山渔隐》此卷绘松树、丹枫黄叶,瀑布流泉掩映,茅舍水榭错落于溪岸石间。

人物或促膝对酌,曳杖闲步,或凭栏观钓,或吹笛濯足。

山石以石青加墨渍染,受阳面露白,表现凹凸明暗,富有立体感。

绘叶采用夹叶法,加染花青、硃砂、藤黄,设色明艳。

整卷笔精墨妙,意境更好。


图片

全卷构图采用三段式:

第一段描绘一片生长着丹枫青松的山坡

第二段是全卷的主体,描绘的是溪山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

第三段回到自然景物

《溪山渔隐图》通过九个不同的景色和人物活动来表现这个主题,分别介绍一下:

图片

秋季

渔隐主题的表达需要一个合适的季节。唐寅将整个画面设置为秋天的景色。秋天所具有的饱满又萧索的意味是很适合隐逸气格的表达。

图片

湖海

无论是渔还是隐的主题,都离不开水的题材。唐寅将整个画面设计为一片庞大的水面,一切的主题都将在此展开。

山石

水对隐逸题材的表达只起到了一种衬托的作用。在山水画中,真正表达主题的仍是山的题材,在《溪山渔隐图》中也是如此。湖海中的山石构成了画面的主体。

树木

对于后世文人画而言,那些简单点染的树木也许无助于主题的表达。但是对于唐寅来说,树木正是他表达主题的主要题材。

图片

(在岸边草屋中,两位好友正对坐饮茶,谈论时世,旁边茶室内,蓬头童子正奋力挥扇,为主人烹水煮茶。草屋处于绿树掩映之下、荡漾江面之畔,好一个清雅幽静所在)

扁舟和茅屋

渔隐主题的表达当然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和道具。应该说,扁舟和茅屋是很好的题材组合。

烹茶

茶与酒是历代文人所不可少的。退居山林的诗翁野老,需要它们来体会生活的味道。

饮酒

唐寅的题画诗中没有出现酒的字样,但是程大伦的“水寒留客醉”“重阳应一醉”、顾德育的“临风一醉无余事”、居节的“酒酣月出披蓑卧”似乎都提示了饮酒的题材。我们推测,饮酒的场合是在临水的茅屋之中。

图片

垂钓

垂钓在隐逸主题中是必然的题材。这也是渔隐主题的重点所在。在距离茅屋不远的水面上,有一叶扁舟横行水中。舟中一人行船,一人垂钓。

图片

横笛

对于渔隐的主题来说,横笛的题材也许表达的是高山流水的寓意。知音总是少的。在孤屿红树下,两只扁舟随水漂流,一位高士于舟头濯足横笛,一位高士则半卧击节,若有所思。

图片

画中题跋

乾隆皇帝御笔诗曰:“或憩溪亭或漾舟。竿丝原不为槎头。底须姓氏询张孟。总是人间第一流。”

唐寅自题茶灶鱼竿养野心。水田漠漠树阴阴。太平时节英雄懒。湖海无边草泽深。唐寅画。”

图片

产品名称:溪山渔隐图数字手卷
画       心:唐寅《溪山渔隐》
材       质:绢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