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标的科学

 学习单元 2024-05-25 发布于山东

目标的科学

Objective

Science

“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科学?”这是我第三遍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时脑中频繁出现的问题。从一个人读,到三个人读,再到一个团队一起接力读,对同一本书这样的读来,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了一点感悟,我觉得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师的科学”、“目标的科学”“理论的科学”、“方法的科学”、“结果的科学”。

教学设计科学性的“目标的科学”

制约或者决定“教学设计科学性”的首要因素是教师,当教师的“自我认知”符合条件了,制约或者决定“教学设计科学性”的第二位因素是教学设计背后的教育目的。这里所说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的,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抽象性。

一、教育目的是不是培养“素养”?

如果为核心素养寻找一个源头,一定与一个非教育组织有关,这个组织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英文缩写OECD)被称为是智囊团、富人俱乐部或者非学术性大学。共有30个成员国,其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各国政府提供一个探讨、发展和完善经济及社会政策的场所。它们交流经验,寻求对相同问题的答案,并协调国内和国际政策,从而在当今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形成一个国家间的实践系统。它们的交往可能形成正式执行协议。

面对“全球化、知识经济与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个体成功与社会成功两个方面来回答个体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素养。个体需要哪些素养才能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与技术变革的时代?这就有了“学科素养测评(PISA)”和“核心素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这样一个非教育组织可以提出“学科素养测评(PISA)”但是不可能设计出适配PISA的课程,有的国家的教育部门将“核心素养”分学段或学科或时间或类型的分解细化,并在教育目的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设置若干层级,并对每一层级的目标作出可理解、可传播、可实施、可评价的陈述。但是符合学习结果的课程开发不会短时间有结果,目前“核心素养”处于“有评价没有课程”的现状。

关于“素养”这一套框架有其积极方面,但是如果把教育目的确定为“素养”,社会会不会“为了满足人们追逐和占有利益的需要,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适宜的技能,以便尽可能多地占据可用来获得利益的优势地位”?这样培养出的人会不会“力求获得能够被征用的技能,与现实保持一致或者适应现实,以便让自己获得等级或地位,从而占有最多的利益”?如果答案是会,把教育目的确定为“素养”对人的发展是促进还是禁锢?

二、教育目标的源头是什么?

如果给教育目的找个源头,就要找到《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发展理所应当成为教育的目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一个人的生活是由两大部分构成的:一是生产,二是享受(主要指对精神财富的享受)。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非常注重人的精神享受能力的发展以及人的“丰富的个性”和人的自我完善。他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时间将不断缩短,个人所拥有的自由时间和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为了更有价值地利用这些时间,就必须“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尽可能丰富多彩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 ——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因为要有多方面的享受,他就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

教育不能把受教育者仅仅作为手段和有用的工具来培养,而首先必须把他们作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来培养。教育目的中的人,可以包含“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公民”等,但却不能用其中任何一个来替代人,否则,教育目的就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和所有的受教育者,教育就难免缺失,人的发展就难免片面。

把教育目标确定为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即作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来培养,符合人类进化的方向,也能激发人的自尊和动力,也是真正培养胜任未来挑战的力量。“人尽其才”能够为战胜挑战积累最大的智力,也是最后的智力。但是,如果没有“组织”的统一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深入人心,没有丰富的课程,不能基于证据的评估,“私欲”继续迷惑眼睛,这一目标也只是梦想而已。

三、教育目的如何才能“正确”“科学”“永恒”“有战斗力”呢?

作为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抽象性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的,应该从人本、政治、发展三个角度去界定。

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完整而丰富的人”。教育必须高度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这是教育的立身的基础。如果教育不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那么教育就不是教育。

“培养完整而丰富的人”应该成为居为首位的全球发展目标。各国领导人应该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达成一致,充分利用人类创造的人文的、科技的、经济的一切文明成果打造“人尽其才”的课程,人类最优秀的人首先是一名教师,世界最先进的发明首先用于教育,各国以培养出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人为最大和最高贡献。

“培养完整而丰富的人”的人类社会里的人以“当家作主、梦想成真、实践研究、走在前列”为目标,以“爱自己、爱人类、爱国家、爱自然、爱思考”为动力,通过自己的发展和进化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化。

四、“完整而丰富的人”什么样?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挑战,人们对 “完整而丰富的人”进行了不同的憧憬、描述、呼吁和培养。

“完整而丰富的人”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人,是“为师、为将、为相”之人;“完整而丰富的人”是“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完整而丰富的人”是“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完整而丰富的人”是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完整而丰富的人”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

受此启发,我试着为“完整而丰富的人”下一个描述性的定义。

“完整而丰富的人”是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是有独特价值、尊严、需要、兴趣、个性和自主性的主体,是世界的观察者、感知者、思维者、研究者、实践者、进化者。“完整而丰富的人”带着目的观察着世界,把感知到的东西说出了,从“被人接受、令人相信、符合逻辑、结论明确”中找到质疑点,细心的分析、寻找证据、科学的论证,让隐晦变成透明,让目的清澈和纯净,让自己的观察有价值和意义。“完整而丰富的人”有权利并乐于思考人类的一切思想,有权利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感悟。“完整而丰富的人”在学习着知识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知识,在完成自我进化的同时也在推动者人类的进化。“完整而丰富的人”的个人精神的享受促进了个性的自我,也实现了个人谋生和完善了社会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