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这座城市做对了什么?

 goldolive 2024-05-2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大家猜猜,过去10年发展最快的城市是哪个?
告诉你,不在长三角,也不在珠三角。
也不是成都、杭州这些近几年楼市火爆的城市。
而是——合肥!
合肥,可能在很多人心里存在感非常低,甚至很多人连它是安徽的省会都不知道~
但就是这么一个寂寂无名的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增加了21.9万人!增量全国第一!
今年很有可能就会迈入千万人口大关!
过去10年,GDP总量从4673亿干到了1.26万亿,暴增了171%!全国第二!
要知道,经济和人口是一个城市楼市的底层支撑
合肥的经济和人口层面的强势,让合肥的楼市(尤其新房)在过去两年全国一片哀嚎的情况下表现得异常抗跌。
那么现在的合肥可以上车了吗?
直接亮明观点,在房价回调+史无前例的政策优惠之后,合肥已经迎来了又发生了变化~
来,看正文。
01
合肥的底色
聊合肥,就必须得先聊聊这座城市的成功密码——风投。
“风投”,是风险投资的简称。
怎么理解呢?
这么说吧!一般政府进行招商引资的方式,无非是给规划、给政策,最多再给点减税、补贴之类的,吸引企业过来投资。
说难听点,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
合肥呢?
入股!战投!
政府真金白银的从自己兜里掏钱,和企业共同作战!共担风险!
所以,我们看到——
2007年,合肥承诺用“80%的财政收入引入巨亏的面板企业京东方。
2016年,合肥政府联合成立存储芯片企业合肥长鑫
2020年,合肥政府拿出来70亿接盘进入ICU的蔚来汽车
。。。
发现了吗?
不光投,投的还都是芯片、新能源之类的风口产业,而且是“救死扶伤”式的投!
你可能觉得哪个行业热就投哪个,这件事很容易,但我告诉你,这些企业当时很多都是亏损状态,投出去一不小心钱就容易打水漂的。
而且,这投出去的,可是国资。
所以,合肥这么干,既考验魄力,又考验眼光,也考验能力。
好在,合肥的风投之路走通了,合肥投的这些企业已经在陆陆续续给合肥带来回报。现在已然挂上了“最牛风投城市”的旗号。
然后呢?
合肥已经成为科创和投资热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落户合肥!
企业来了,工作机会就来了,人口虹吸效应也来了。
据统计,2021-2023年末合肥净流入人口分别为:9.5万人、16.9万人、21.9万人,3年累计增加166万人。位于全国前列。
甚至于,2023年人口增量居全国第一。
这里面还不乏原来在隔壁江苏、上海发展的安徽人,返乡置业。
作为一个房产号,为什么和大家聊这些呢?
因为大家要知道,投资一个城市的房产,首先要明白这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怎么样,底色是什么,这直接影响城市的资产价值。
——合肥,是一个敢想敢拼,兼具眼光和魄力的城市,这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也是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底气。
图片
有了给力的政府,又有产业和人口托底,合肥的楼市表现怎么样呢?
这么说吧,合肥的楼市堪称全国最健康的城市之一。
为啥这么说呢?
——看库存。
截至今年4月份,合肥可售商品住宅仅有2.7万套。
什么概念
作为对比,同样在1000万左右常住人口级别的城市库存如下:
青岛,14万套,是合肥的5倍;
南京,6.6万套,是合肥的2.4倍;
济南,7.8万套,是合肥的2.9倍;
东莞,4.3万套,是合肥的1.6倍。
这么低的库存水平,让合肥的新房去化周期处于全国最低水平:6-12个月。
这个去化周期,远未达到自然资源部划定的“卖地警戒线”18个月。放眼全国来看,也属于非常健康的水平。
更加难得可贵的是,即便库存水平很健康,合肥也并没有大规模的卖地去增加财政收入!
最近几年合肥居住用地的供应情况是这样的:
2024年:5835亩,较上一年2023年减少1665亩,环比下降约22.2%;
2023年:7500亩,较上一年2022年减少2385亩,环比下降约24.1%;
2022年:9885亩,较上一年2021年减少885亩,环比下降约8.2%;
2021年:9000亩,较上一年2020年增加150亩,环比增长约1.7%;
2020年:8850亩,较上一年2019年增加350亩,环比增长约4.1%。
很明显,合肥政府对土地供应的控制很到位,从2020年开始,合肥的住宅用地供应一直在缩减!
库存少+克制的土地供应,让合肥的房子没有像很多城市那样出现明显供大于求的局面,也为合肥楼市的基本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不管楼市涨跌,购房者都需要按揭贷款,那么该怎么理解按揭这种负债行为呢,毕竟中产阶层是脆弱的群体,具体可以看文章这样买房,多赚200万(3)
02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合肥这么强,为什么也开始密集发布政策救市了?
因为,合肥的楼市在今年也来到了一个临界点,需要推一把了。
大家留意到没,前面我说到合肥的库存周期,我用的是一个区间:6-12个月。
为什么用一个区间,而不是用一个准确的数字呢?
因为按照这取决于用哪个销售速度计算:
如果按去年的销售速度来看,大概6个月就卖完;
但是按照最近半年的销售速度来看,需要接近12个月才能卖完。
换句话说,合肥的销售速度变慢了,楼市已经显露出疲态!
这一点在新房和二手房两个维度都有所体现:
新房方面:价格虽然变化不大,甚至有小幅上涨,但主要还是因为改善型产品占比提高的缘故,而且成交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图片
二手房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价格就明显跌下来了,非常明显的以价换量,代表有部分人在获利回吐,或者割肉出局。
而二手房的降价又会反过来虹吸新房的客源,导致现在的新房销售也承压。
图片
我们分析一下,合肥楼市转冷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
房子嘛,无外乎也是商品,满足供需关系的铁律,所以要从供应和需求两个维度分析。
前面说了,合肥的新房供应很少,虽然二手房挂牌量确实很多,但成交量也能跟的上。
而且二手房很看市场情绪,如果市场情绪转好,二手房撤架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说合肥的主要问题不在供应端,那么,再看需求端。
先看居民债务端——合肥的居民杠杆率是73%,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整体还算可控,相比杭州、南京更是算得上优秀。
这也代表合肥债务端问题不大,具备继续加杠杆的空间。
再来看收入和房价的涨幅对比。
我们以包河区的万科蓝山一期为例。
2017年时,该小区的南向三房总价大概是170万元;
2021年一度涨到340万,涨幅高达100%;到了2023年,成交价回落到大概210万,相比六年前涨幅23.5%。
在此期间,合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950元/年,上涨到52594元/年,涨幅为64.6%。
图片
所以,至少从这六年来看,合肥的二手房房价已经回调到合理水平,甚至有些超跌。
合肥的收入增速远超房价增速,也代表说这座城市的购买力是在线的。
当然,以上是以二手房维度举例。合肥的购房压力主要体现在新房上,
自从取消限价之后,合肥的新房价格还是非常坚挺的。
加上新房的品质和设计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二手房相比,有明显的提升。
所以二手房价格向下,新房价格向上
一、二手房价差越拉越大,导致很多想置换上车新房的客户一方面要面对置换资金的缩水,一方面要面对不断涨价的新房,很是尴尬。
所以,这一部分改善型需求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除了改善型需求之外,另外一个问题也很重要——信心
不管是房企爆雷+烂尾楼的鬼故事,还是全国楼市下行的大环境,又或者是大量二手房的抛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买房人的信心。
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蔓延开来,就构成了现在大家“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肥楼市也放大招了,加码各种史无前例的刺激政策:
除了跟进爸爸的“降首付、降利率、降公积金利率”这“三支箭”之外,合肥还有最高购房补贴10万、支持“卖旧买新”、推广房票安置、大幅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达到120万)等一系列大招。
尤其是购房补贴,合肥发话了,只要是今年6月30之前买房的,补贴一次性兑现!还召集一众房企开了个协调会。
老实说,合肥的政策力度在全国一二线城市里算的上TOP级别了,对此我是有点震惊的,毕竟合肥的楼市相比全国其他城市已经好太多了!
我只能这么理解了:这座最牛风投城市,已经习惯了雷厉风行和敢想敢干了
中产阶层如何配置家庭资产,可以看文章《房地产双轨制,用一套房借鸡生蛋,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03
最后,说几点。
1、建议
从今年的经济和人口数据来看,合肥现在仍处在发展的快车道。
从这个角度来讲,房价迎来回调,加上史无前例的优惠力度,现在出手一定是机会大于风险的。
那么房子该怎么选呢?
不差钱的,还是优先看新房。
合肥市面上的二手房,大部分是第二代以前的产品,居住体验远不及新房,未来的保值性也要比新房差一些,所以能上新房就上新房。
实在不行,可以选择自己工作生活圈内的次新房。
具体到板块的话,合肥属于没有绝对中心的城市。记住一点:最后放开限购的区域就是价值最好的区域。
2、平衡
合肥从城市基本面、库存、购买力来看都算的上优秀!
地处高手如云的长三角,能在抢人大战中力拔头筹,更显不易!
接下来,合肥会借鉴郑州模式(也就是收购模式)出台“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效果理想的话一定会打通一部分置换型需求的链路,让合肥楼市的堵点进一步得到疏通。
不过,虽然合肥什么都好,但合肥的房价一定要控制好,不能短时间涨太快了。否则,一定会影响它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毕竟,论综合实力,合肥还没有强到可以叫板隔壁的南京、杭州这两个传统长三角副中心的地步。所以,要适当保持低调。
而且,过去几年,放眼全国,合肥是在房价、库存和人口三者的平衡上做的最优秀的城市之一。
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一定要守住。
最后,一句话:坚定看好合肥核心区域的房产。
因为,这座城市一直在做正确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