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军美名誉大黄

 经方人生 2024-05-25 发布于四川

大黄







图片
图片

清朝诗人袁枚曾患下痢,某医用人参黄芪等补药治疗,结果导致病情加剧;其老友张止厚馈赠以“制大黄”,让他服用。医者惊恐认为不可以用之。

袁枚毅然服之,三剂而愈

于是赋诗致谢:

“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岂有鸩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夷吾!全家感谢回天力,料理花间酒百壶。”

诗中所说的“将军”即为中药大黄之别名

大黄是中国的特产药物,它的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神农本草经》收载大黄,谓其“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是众所周知的泻下通便

药;并有凉血清热、逐瘀通经等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

大黄处方用药时有生大黄(生用)、酒大黄(酒炒或酒蒸)、大黄炭(炒炭

之不同。

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大黄为清热通下之品,具有通腑泻浊、增进食欲、调理气血、畅达气机

的作用。以大黄为主药的名方众多;

如温热病热结便秘、高热不退,用大承气汤;

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用温脾汤;

血热妄行之吐血、血,用泻心汤;

肠痈腹痛,用大黄牡丹皮汤;

妇女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用下瘀血汤;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之瘀血证,用复元活血汤。

古今有不少名医善用大黄,医圣张仲景当为善用大黄之首者;

他领制了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以及大陷胸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桃仁承气汤、抵当汤等以大黄为主药的众多名方,含大黄的复方多达 365首。

华佗对大黄十分重视,从《中藏经》一书中可以看出,该书载方 62首,其中用大黄者有5首,约占遗方的 24%。

药王孙思邈在继承仲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大黄的治病范围,他用大黄治疗不育症、月经紊乱、消渴(糖尿病)、乳痈、耳聋、齿痛、痔疮等!

还创立了许多大黄外用方如洗汤方;他还将大黄作为预防疾病的药物来应用如用大黄、防风等配制的“屠苏酒”预防疫病(传染病)流行

宋朝王怀隐《太平圣惠方》首次提出治疗黄疸不论阴黄阳黄都可用单味大黄治疗。

元朝朱丹溪善用大黄治眩晕,创“一味大黄散”;仅以大黄一味,用酒炒

三遍为末,用茶调服一二钱,颇有效验。

北宋朝孔平仲《续世说》中所记姚僧坦用与不用大黄的故事,很有典型

意义。

姚僧坦为南北朝时梁代名医,医术高超;

梁武帝因病发热,服用了大黄。姚僧坦却说,“至尊年高,大黄快药,不宜轻用”,认为大黄的泻下作用能损伤梁武帝的元气。梁武帝没有听从姚僧坦的劝告,继续服用大黄,结果病情加重,以至“危笃”。

继位后的梁元帝有一次患心腹部疼痛(胃痛),所有的医生都主张用平和

的药物治疗,姚僧坦却说,从脉象(脉洪而实)上看,应当用大黄(因其病为腹中有宿食,胃肠积滞所致)。

梁元帝听从了姚僧坦的,服药后果然便下宿食,病获痊愈,对姚僧坦“赐钱百万”。

姚僧坦如无对疾病的准确判断和对大黄药性的深入了解,怎能如此胸有

成竹?

故事中,梁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姚僧坦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几至委顿;

梁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坦曰“脉洪而实,此有宿妨,非用大黄无瘥理”,帝从之遂愈。

以此言之,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其偶中便谓此方神奇,其有差误乃不言用药之失,如此者众矣,可不戒哉?(《本草图经》)

THE END

图片



本文节选自幸福中医丛书系列之《用药秘传》,目前已上市,如需可扫描下方图中二维码至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线下医学书店及电商平台京东、淘宝均有售。
声明:公众号文章所列处方仅供学习交流,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