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点《经方实验录》,发背脑疽

 经方人生 2024-05-25 发布于四川

诸位无恙,我是白发渔樵。

继续评点《经方实验录》,发背脑疽。

翻译文:

人体外证之中属于寒的,除了流注以外,属发背脑疽最为重大。只有世传的阳和汤一方和仲景的“当发其痈”要旨最吻合,若误用了寒凉败毒的药,十不活一。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血络凝于寒湿,不是疔毒流火等阳证能比的。附阳和汤方如下:

麻黄(三钱去根节) 炮姜(三钱) 熟地黄(一两) 鹿角胶(三钱)肉桂(一钱)(寒重加附子)

姜佐景按:

朋友周慕莲患脑疽病,诊断是阴性,法当用阳和汤,但他有五天没大便,怀疑有热结在阳明,踌躇不决。没想到服了药后,第二天项背转动容易了些,大便也畅通了,于是领悟到他的大便不通也属于寒性。他外用的膏药是阳和膏。另有个朋友周焕根也患脑疽病,发在项后偏右,皮肤颜色不变而有结块,脉微细,大便也不通。他听了邻居的建议,买了十元铜钱的番泻叶服用,大泻了一次,腹泻止后,脑疽反而越来越严重了。我还是给他开了阳和汤,喝了两天没有反应。他换了个医生,还是用阳和汤加减,两天仍然没有反应。换了个名医,开了和荣通络的轻剂,说如果不大便,就继续吃。如此两天后,脑疽依然,大便不通如故。没办法,我建议用甘油锭润润肠,,但他用之不得法,无效。第二天我详细告诉他使用方法,于是拉出了四五颗燥屎,之后就是溏薄的粪水,然后睡了一整天,醒来后觉得饥饿要喝粥,精神大振。之后大便都溏,这是在排湿,脑疽逐渐就好了。事后我领悟,他是先硬后溏,不能攻下,之所以有燥屎结在肠中,应该是番泻叶造成的。因为大下亡阴,阴液去但屎仍在,结在肠中导致的燥屎。病人错用药物,诊断时候也需要留意。

曹颖甫说:

阳和汤一方不仅仅能治脑疽病,像膝盖忽然酸疼,这种鹤膝风的初步症状,用阳和汤也多有效果。若华的母亲去年冬天今年春天两次患此病,临睡时服药,醒来后就不痛了。用在骨槽风病上,也能一服定痛,真是神方。

原文:略

点评:

一、名词解释

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

脑疽是中医病名。生于脑后项部的有头疽。正对口者﹐俗称'对口'。偏于一侧者俗称'偏对口'。多由湿热交蒸或五脏蕴毒所致﹐症状多见灼热肿痛﹐颜色鲜红。

鹤膝风在西医指结核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肿大,像仙鹤的膝部。以膝关节肿大疼痛,而股胫的肌肉消瘦为特征,形如鹤膝,故名鹤膝风。

骨槽风,病在牙槽骨,以牙槽骨腐坏,甚或有死骨形成为其特征。证见耳前腮颊之间红肿、疼痛,溃口流脓,脓中带有腐骨,日久难愈。相当于颌骨骨髓炎。临床上,以发于下颌骨为多见。

二、大便不通

药方里有炮姜和地黄,能治大便不通很正常。

三、地黄补充的大概是津液的容器

我书里有一个观点,血气是津液的容器,如果血气不足,补充再多的津液也藏不住。补充津液的是干姜,或者更准确的是炮姜。但如果血气不足,津液的容器坏了小了,如何补足这个容器,用哪个血药,当时我不知道。

最近这个桎梏有点松动了,一个是之前的便秘病人用了甘草干将汤后很难受后用了桂附地黄丸后大便好了,另一个是最近治一个病人用生姜后很不舒服而她的病历表示用地黄对她有好处,但这个病人用麻黄就没那么不舒服。今天又看到阳和汤的组成,毫无疑问麻黄是用来解表的,病人应该津液不足,所以用了炮姜,我特别注意到这里用的是炮姜而不是干姜,也就是病人如果用干姜也许会不舒服,所以才选用的炮姜,然后药方里又出现了地黄。于是姜和地黄的关系逐渐浮出水面,用姜不舒服的病人可能是地黄证,地黄应该和干姜一样补的是胸胁。

文章面向中医,患者若有同类症状,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更多伤寒论观点,可参见伤寒论开蒙书籍:《我在东汉末年学中医的日子——另辟蹊径读伤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