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史丨鲜为人知:清朝统治台湾以后,施琅也因此成为台澎首富

 人文之光 2024-05-25 发布于辽宁

说起施琅,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康熙帝曾委派施琅带领水师进攻南明郑氏割据的台湾,并消灭割据势力,对台湾进行统治的历史事件。不过,多数人关于施琅,其实也就知道这么多,至于在帮助康熙帝消灭割据势力以后,施琅的情况,也就很少被人了解了。

1、施琅得到康熙帝重用

施琅早年就曾经跟随郑家的水师集团。早在郑芝龙时代,施琅就跟随郑家集团打天下。并见证了郑芝龙拥立南明隆武帝,以及背叛隆武帝的历史。之后施琅又追随郑成功在海上从事反清斗争。

清军的优势在于陆战,所以对于郑成功的水师优势和海战,清军短期内无可奈何,于是开始在战略物资方面封锁郑成功。郑成功也知道想要长期对抗清廷,就得有一块更大的根据地。郑成功也知道当时台湾被荷兰人占领——早在明朝后期,荷兰人就利用明朝局势混乱的机会偷摸占领台湾,而当时明廷也没有精力顾及此事。如今郑成功刚好可以通过收复明朝土地的名义,东征台湾。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施琅也立下了一定的功劳。在郑经当家时期,施琅和郑经关系不睦,并遭遇郑经迫害,于是施琅只好投降清朝。

当时清朝处于鳌拜当家时期,所以郑经这样的降将也不被重视。之后的施琅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直到康熙帝粉碎吴三桂的叛乱后,事情出现了变化:第一,吴三桂造反期间,台湾郑家一度打算派兵西征大陆,这让康熙帝觉得愤怒,甚至后怕;第二,是郑氏虽然主政台湾,但是旗号却依旧是南明的旗号——即南明的郑王爷。所以康熙帝十分担心郑氏的南明旗号,会动摇清廷统治下的人心。所以为了根除郑氏和南明的旗号,康熙帝开始重视施琅。

施琅由此得到重用,并在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率领清朝水师攻下台湾。

2、施琅后代的富贵

台湾被清朝统治以后,康熙帝册封施琅为侯爵,并且安排施琅负责台湾的地方治理。而施琅做了台湾的地方官以后,对台湾地区也开始横征暴敛:施琅通过各种手段夺取台湾的土地,然后租给当地农民,收取租金。

当然施琅获取土地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巧取豪夺以及圈地。毕竟郑氏被推翻以后,对于新的统治者来说,也意味着可以获得战争红利。因此施琅的这种行为在历史上并不陌生。

在康熙时期,台湾开发出来的农田,几乎有一半都到了施琅手里。因此施琅家族也被视为台澎地区的首富。

施琅去世后,施琅的后代也依靠这些生产资料,继续过着富贵的生活,这种生活一直延续到光绪时代。直到甲午战争以后,施琅后代的生活才发生了变化。

可以说,施琅的后代,依仗这些土地、庄园,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有文献记载认为,施琅的侯爵,一共传承了十三代。到了20世纪初,光绪帝在位后期,施琅家族的爵位才失去传承,不过数年后清朝也在辛亥事件中被推翻。所以,基本上可以把施琅家族的爵位,视为一直传承到清朝灭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