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祖师学艺

 黄庭见神 2024-05-25 发布于江西
图片
武林中师徒结谊有句俗语,说: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说得是师徒关系缔结的慎重,和要有一个相互了解、认可的过程。其实,师爷拜祖师前,两人早已相识。当时祖师寄寓红市街,身为名医,常到师爷商铺为师爷的祖母诊病,师爷的父亲自然少不了热情款待,一来二去,两人私下交往甚厚。祖师是性情中人,行走江湖多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沾染上吸食烟土的嗜好,师爷父亲也有此嗜好。所以两人处理完事务,自然难免做会瘾君子。当时师爷家道富足,又兼经商交友需要,备有数杆烟枪,每当此时,即借故遣派师爷离开。师爷自小聪颖,见大人有意躲避,疑窦更生,一日便借故中途返回,察看大人言行,和祖师吸食烟土撞个正着。祖师知师爷有意所为,看师爷英俊少年,体态纤长、乖觉伶俐,甚是喜爱,便于攀谈,演示拳式,启迪师爷。师爷心领神会,即兴复制,不失大致。后师爷又在文瀛湖畔、国民师范多见祖师于同仁交流,特别是考入晋军武术团后,见祖师于授拳教学之际,追根溯源,鞭辟入理,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实是拳师中佼佼者,始向祖师倾诉敬慕之情,投师之意。     拜师的香堂设在祖师纯阳宫的寓所——养性斋。据说养性斋原是常赞春所居。常赞春,榆次车辋村人。常氏家族为三晋巨商,清朝时,常赞春曾以府试第一名选为最高等级的贡生,后中举。190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文科门,期满,授文学学士,任国会第二届众议院议员。常赞春满腹经纶,为三晋道德文章名士,同时擅书画、精篆刻,书法誉满三晋,画风独到,相继在山西各大专院校教课授徒。祖师和常赞春以文相交,可谓知音。曾托常审校《少林五行柔术》谱。常欣然应允,在审校后记中多有赞誉。
这天,堂屋的供案上摆着神主岳武穆岳飞的牌位,前边是入门弟子家祖宗的牌位。上了贡品,焚了香烛,请了张安泰先生证礼。张安泰人称席子三,曾于民国二十一年代表山西赴南京参加国术考试,获何应钦锦旗”。苗玉林、申秉廉、刘毅、师爷、王乃一五人一字排开,给祖师叩了头,递了传承贴,上了束脩,奉过茶,然后又拜见了石瑞亭、邢少轩师叔,见过李锦文、庞维国、史克让等师兄而礼成。然后在堂屋,厢房摆下宴席,招待武林豪杰,庆贺结谊盛事。
 
祖师一下收了五个弟子,仪式办的隆重,而意义也有所不同。武林中收徒是常事,意在传承武术。但祖师收纳的是入室弟子,不但意在传承武术,亦在传承武学,有了更深的蕴义。武学一词在孙禄堂的著述中已经提出,已认识到中华武术,特别是内家拳术不仅仅是一种搏击术,而且是一门学问,所以在著述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谱时都称拳学。武术是搏击的技术,武学是反映武术的理论和知识。没有武术的实践,武学就是一门空谈;但武术,特别是内家拳术没有理论、知识的涵养也终究流于形式,而不能真真传承。所以入室弟子不同于一般徒弟,意在于全面传承内家拳术、拳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入室弟子”本指,进入师父寝室,和师父据有亲近关系的弟子。但祖师的“入室弟子”有了更深的蕴义。儒家做学问,登堂入室之说,堂是堂屋,室是堂屋两侧的寝室。所以“入室弟子”,是以人生活中的行为比喻学问的递进。所以祖师的“入室弟子”则有了武艺上进一层的要求。祖师在太原定居已经十多年,从学者甚多,欲投师者不乏其人,但祖师慎行,从不肯轻易允诺,后经长期考察,才决定将五人收入门下。
五人此时除师爷外都是军队中的武术教官。此时中原大战结束不久,国民党内部蒋介石、汪精卫合流,阎锡山下野后,东山再起,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吸取中原大战的失败教训,重新回到保境安民的道路上,重新开始注重“经济建设”。战事不紧,祖师就给几人请了假,每日专注于武术的修练。
祖师研究武术、武学可谓武事文为。即以儒家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来学习、传授武术、武学。崇尚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祖师认为,学习、修练武术,首先也是要博学。祖师不但投的名师多,而知会的拳术也多,有南少林五行柔术、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拳、弓力拳、罗汉拳等,而且倡导要多加思考,身体力行。此时的祖师对中国武术的积淀已经非常深厚,并具有独到的心得见识,无疑对弟子耳喧目染,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师爷等五个人每天在祖师的院落里习武,先是由大师兄李锦文带领、示范,学习练习形意拳的三体式桩功、五行拳,祖师以及庞维国、史克让等师兄也经常指点。学完五行拳,祖师又开始传授形意拳的对练,先由祖师示范,弟子们搭成对子从旁模仿、习练。习练熟悉,祖师又开始拆分套路招式,进行单式应用的演练,和讲解应用的要点、变化。要点、变化清楚后,祖师又和弟子,以及弟子间相互进行实际操练。实际操练,相当于合战,即两人在滚缠中应用拳法、擒拿、发放、等技术,俗语也称“撕拔”。然后又教习、演练刀枪器械的应用。每操练毕,还间插讲授拳理、拳法知识。先是朗诵、讲授和拳势相应的歌诀,明白后,再进行背诵。讲完简要的歌诀,又开始讲授拳理,阴阳、五行、八卦等古代哲学知识,经络、穴位、养气等医学知识,与人交往的德行要求。
祖师认为,练拳先要明理。在此基础上同时认为,拳术在于实练,而不在于空谈。所以强调持久、专注的练功。师爷几人紧从祖师之命,经常聚住在申师爷家中,把从祖师那里学来的武艺自行练习,并努力实现祖师的要求。听祖师说:“唱戏练嗓子,练拳松膀子”,就把自己倒挂在井里,手里握着铁球,往开拉肩胛。祖师要求多走鸡腿步,注重重心的转换和裆里过劲,几个人人就上了城墙,在城墙垛子上练鸡形。祖师强调站桩,几个人怕人干扰,就上了房顶站三体式,有时候较上劲,从西方日落就站到东方日出。几个人一面练功,又一面到市井人群中实练。一次,在饭馆看见督军府的几个军官飞扬跋扈,于是心生不忿,上前制止,结果发生冲突。刘师爷和师爷将几个军官打伤,其中一人重伤。因此两人被扣押。幸好祖师和阎锡山的西医大夫张体仁先生交往密切,才托人求情,免于处罚。还有一次,遇到外蒙来太原易货的一群商贩,持仗人多,持有刀具,甚是野蛮。两人不畏强暴,于其较量,混战中刘师爷擒制住对方头领,师爷逼退众人,两人才全身而归。
两人出外私斗,被祖师知道,自然少不了一顿呵斥、训诫,少不了罚去茅厕背书。但事后,师徒间并无芥蒂。
练了几年,几个人武功已经大进,祖师又领上去中海子边,国民师范以及部队,请求名师指拨。
此时李亦畬外孙太原县警察局局长李槐荫,胞弟棠荫联络各界人士,组建山西省国术促进会先是聘请郝为真曾孙郝长春教授武式太极拳后又聘刘东汉、李宝玉、张振宗、韩钦贤及李启轩之孙李召荫、张旗等莅晋授拳。此时祖师门下虽然已从孙禄堂处学得孙氏太极拳,但孙氏太极拳是在吸收其它太极拳的基础上形成的。祖师看事,眼光长远。为了正本清源,又命师爷拜刘东汉,刘毅师爷拜李宝玉为师,学习杨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
刘东汉,河北任县人,生于武术世家,初从父刘瀛洲习三皇炮捶,后跟杨兆林学杨式太极拳,有西山大侠北方大侠之称李宝玉早年拜刘嬴州为师,习练三皇炮锤。后,先是拜永年杨振远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后又拜郝为真为师,学习武式太极拳,为武式太极拳佼佼者。1929年应南京国术馆邀请教授拳术。
太极拳在太原立足,颇为不易。山西是形意拳产生和发展的地域,武术中练形意拳者为多。一般习练形意拳者,尚刚,喜搏击。所以太极拳起初在太原传播,经常受到当地武林的挑战。当年师爷和刘师爷也是血气方刚,知有练太极拳者,立门授艺,即前往切磋。两人到了门前,刘师爷在门外把守,师爷进去相交。那人看见师爷,借故小解,嘴上说着:“稍等”,进了厕所。师爷等许久,不见回来,出门问刘师爷,刘师爷没见出来,后两人寻到厕所,才知此人越墙头逃逸。那时,太原有号称“十大野鬼”的武林豪杰,常袭击和挑衅太极拳传授者,后在警局的威势和武林人士的协调下,才得以存在。
师爷等在祖师带领下,拜访过驻晋的武林高人,又出省游历,足迹遍及陕、蒙、冀、豫、京、津等地,与武术名家交流。师祖和李存义从年龄和辈分上说,虽是两代人,但感情甚好。所以游历天津时,还专门带领弟子拜访了李存义在天津开设的镖局,凭吊故人。
祖师授徒,不但注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弟子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还注重武用的实际锻炼,积极鼓励弟子参加搏击比赛活动。
1928年,全国南京国术大赛后,全国的武术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当时太原也经常举行武术擂台比赛,后又举行地区国术国考。比赛分器械和拳术对试等,拳术对试类似于散打。师爷曾在华北地区的比赛中获拳术对试第三名,刘毅师爷获第五名,苗雨林师爷获长枪第一名。祖师看到弟子们的成长,心里非常高兴,师爷等虽没夺魁,但在强手如林的武坛能够取得名次,实属不易。即设宴席款待,褒奖师爷等,并有心将女儿许配刘毅师爷。然后又积极预备参加以后的全国比赛。
但不久,日本侵略者开始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准备扶持阎锡山充当“华北自治运动”的领导者。红军抗日先锋军又东征入晋,晋祠附近已出现红军的部队,太原形势开始紧张,进入了临战状态。师爷等只得回到警局和部队,结束了在祖师门下专门习武的生活。但师爷无心公务,每每借故出来,带些烟土孝敬祖师。祖师门前此时渐已冷落,见师爷在如此环境下,孝敬不改,还是如此不忘武学,甚是感慨,即将所学尽数倒出。情动之时,尽述自己以医、武为己任,造福民众,欲成大英雄,大豪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胸大志。师爷倍受感染,追慕之意日深。不久阎锡山提出“守土抗战”的进步口号,在中山公园举行万人宣誓大会,同共产党合作成立了“牺牲救国同盟会”。一九三七年又成立了抗日决死纵队。后太原失守,师爷们随着部队相继离开太原,离开祖师董先生,成为最后的永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