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博士后导师队伍(1)

 资料全录 2024-05-25 发布于江西

1430 年 4 月 21 日(宣德五年三月廿九)首设博士后导师

1430 年 4 月 21 日(宣德五年三月廿九)明宣宗朱瞻基考虑到博士后必得前辈老成开导。而内阁大臣们(少傅行在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太子少傅行在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太子少保行在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等)都是日理万机,政务繁忙,无空余时间,无精力教导博士后,为此免去了他们的教学博士后任务。他们的职责只负责一两月或三月考核博导、博士后一次。博导教学无方、 博士后如一二年学业无成,则撤销博导、博士后资格。

而博士后教学任务,明宣宗朱瞻基特意首设博士后导师来完成。

在明代官制序列中,博士后导师并非正式的专职人员,而是通常由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员临时充任。

第一位博士后导师是正五品的“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他本人也是1404 年永乐二年博士后,经过26年的努力,终于学业有成,成为第一位博士后导师)。王直也是博士后导师任期最长者,他连任宣德五年(1430 年 4 月 21 日宣德五年三月廿九)、宣德八年(1434 年 1 月 5 日宣德八年十一月十五一人单独充任)和正统元年(1436 年 3 月 29 日正统元年三月十二),累计长达9年零11个月。

王直(1379-1462.10.15),字行俭,别号抑菴,江西吉安府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西门村)人,祖籍金陵(今江苏南京) 。王直出生于洪武十二年,他是位“官二代”,其父王伯贞在洪武年间曾短暂入京,担任过户部主事,可家境并不富裕。王直从小处事沉稳,学习很刻苦,终于沿着科举途径而入仕。1405 年 2 月 14 日(永乐三年正月十五)博士后,此时王直(永乐二年进士第二甲第4名)25岁。与曾棨、周述、周孟简、杨相、刘子钦、彭汝器、王英、余鼎、张敞、王训、柴广敬、王道、熊直、陈敬宗、沈升、洪顺、章朴、余学夔、罗汝敬、卢翰、汤流、李时勉、段民、倪维哲、袁天禄、吾绅、杨勉28人同班。这28个同学中最终留在明代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之地——翰林院仅有曾棨(江西永丰县人)、周述(江西吉水县人)、周孟简(江西吉水县人)、王直(江西泰和人)、王英(江西金溪县人)、李时勉(江西安福县人)、彭汝器(江西安福人)、余鼎(江西星子人)、罗汝敬(江西吉水县人)陈敬宗(浙江慈溪人)10人。

明成祖朱棣认为王直的文章写得好,将其召进内阁,协助起草文书。

1407 年 11 月 30 日(永乐五年十一月初一)王直擢为状元首任职务——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1419 年 6 月 28 日(永乐十七年六月初六)升行在翰林院修撰王直为本院侍读

1424 年 9 月 25 日(永乐二十二年九月初三),升翰林院侍读王直为本院侍读学士。

1424 年 10 月 22 日(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初一)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为右春坊右庶子(正五品)仍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1429 年 9 月 5 日(宣德四年八月初七)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为顺天府乡试考官

1430 年 6 月 6 日(宣德五年五月十六)《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完成,升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为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仍兼侍读学士,仍教习博士后。

1433 年 2 月 27 日(宣德八年二月初八) 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为行在礼部会试考试官。

1436 年 2 月 23 日(正统元年二月初七) 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为礼部会试考试官。

1438 年 5 月 11 日(正统三年四月十八)《明宣宗实录》完成,升总裁兼纂修官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为礼部专典制诰左侍郎,仍像以前一样兼任侍读学士。

1440 年 3 月 15 日(正统五年二月十二),行在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管理礼部事务,礼部尚书胡濙把所有事务都交给他办理,王直处理这些事务非常熟练。

1443年2月13日(正统八年正月十四),王直接替郭琎任吏部尚书。

 1446年9月15日(正统十一年八月廿五)吏部尚书王直下狱。

1446年9月24日(正统十一年九月初四)吏部尚书王直复职。

1449 年 10 月 29 日(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三) 王直被加官太子太保。

1451 年(景泰二年)明代宗朱祁钰以王直年迈为由,在王直担任吏部尚书的基础上,再任命何文渊为吏部尚书,这样一来,吏部就有了两个尚书。其实,朱祁钰是想变相架空了王直。

1451 年4 月 1日(景泰二年二月三十) 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王直为殿试读卷官。

1452 年 (景泰三年正月),王直进少傅。

1452 年 5 月 11 日(景泰三年四月廿二),朱祁钰如愿以偿地换了太子。少傅吏部尚书王直也因为“识趣”,被朱祁钰加封为太子太师 

景泰四年(1453年)王翺起任吏部尚书,以辅佐尚书王直。吏部又有两个尚书。

  1457年2月20日(天顺元年正月廿六)任尚书吏部十四年王直致仕。王直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从政达五十年,以为官耿直,为人温和,为文深沉而著称。英宗允准,特赐玺书、白金三十两、新钞三十贯、金织纻丝衣一袭,提供驿车送王直回乡。

1462年10月15日(天顺六年九月二十三),致仕吏部尚书王直在家乡泰和去世,享年84岁。 英宗朱祁镇追赠他为荣禄大夫太保,赐谥号"文端"。

第一、二位博士后导师都是江西人

1436 年 3 月 29 日(正统元年三月十二),由王直和少詹事兼侍讲学士王英两人共同任博士后导师。巧合的他俩都是江西人,而且吉安府与抚州府相邻。人们称为“二王”,按他们的居住地称住东城澄清坊王直为“东王”,称住西城金城坊王英为“西王”。

王英(1376--1450.6.26),字时彦,号泉坡,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人,祖籍山西太原。

年长王英与相差3岁王直都是1405 年 2 月 14 日(永乐三年正月十五)28人同班同学,关系非常密切。

在这28人之中,明成祖朱棣最为欣赏的就是王英和王直,他认为这两个人虽然年轻,但严谨端重,有大臣之相。观察到王英为人慎密,令与王直同时入秘阁,负责机密文件的收发工作。正如后来永乐二十年(1422)明成祖朱棣所说:你俩是28人中读书者,我不用你俩,谁用?这就说明不可能是巧合,而是一种有意的安排。

1407 年 11 月 30 日(永乐五年十一月初一)王英与王直同时擢为状元首任职务——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1416 年 9 月 4 日(永乐十四年八月十三)升翰林院修撰王英为本院侍讲

 1417 年 9 月 17 日(永乐十五年八月初七)行在翰林院侍讲王英为北京行部乡试考试官

1418 年 3 月 13 日(永乐十六年二月初六) 翰林院侍讲王英为殿试考试官。

1420 年 9 月 13 日(永乐十八年八月初六)翰林院侍讲王英为北京行部乡试考试官

1424 年 9 月 25 日(永乐二十二年九月初三),升翰林院侍讲王英为侍讲学士。

1424 年 10 月 22 日(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初一)王英为右春坊大学士(正五品)仍兼翰林院侍讲学士

1430 年 3 月 1 日(宣德五年二月初七) 右春坊大学士王英为行在礼部会试考试官。

1430 年 6 月 6 日(宣德五年五月十六)《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完成,升右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王英为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仍兼侍讲学士。

1438 年 5 月 11 日(正统三年四月十八)《明宣宗实录》完成,升总裁兼纂修官少詹事兼侍讲学士王英为礼部专典制诰左侍郎,仍像以前一样兼任侍讲学士。

    正统八年(1443),理礼部事。

1448年9月25日(正统十三年八月廿八),升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王英为南京礼部尚书。

1450 年 6 月 26 日(景泰元年五月十七),南京礼部尚书王英去世。享年75岁。后赐祭葬,谥“文安”,改谥“文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