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岁教授找了学霸儿子23年,儿子却说“见到他们就恶心”

 阿呆爸育儿 2024-05-25 发布于安徽

这是阿呆爸第953篇原创


2017年初,一位名叫黄林森的84岁老人以及他79岁的老伴刘雅琴,来到央视寻亲节目《等着我》节目组,希望在时日不多的晚年,找到离家23年的儿子黄小海。

接受委托后,节目组通过老人提供的相关信息,终于在北京的一个出租屋找到了黄小海。

原以为黄小海会同样挂念家中的父母,可没想到,他不仅不愿再和父母相见,还一脸决绝得说道:“不管到什么年龄,我都厌恶他们”。

时隔20余年,黄小海为何依然不愿与父母相聚,他们之间有着怎样不可调解的家庭矛盾?

而这些,都要从黄林森老人小时候的成长模式谈起。


01.

黄林森是穷苦人家出生,他的母亲目不识丁,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没有什么是一顿胖揍解决不了的。

为了达到母亲的要求,黄林森学习非常刻苦,后来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人民大学,之后又成为南大的一名教授。

功成名就的黄林森,很认可母亲那套“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方式,同时也把母亲的那一套用在儿子黄小海身上。

黄林森和孩子

在黄小海孩童时期,他不小心踩碎了邻居家的房瓦,屋主人当即投诉到黄林森跟前。

黄林森对此深感丢脸,于是罚黄小海跪在走廊边上检讨反思。

七八十年代的房屋比较紧张,都是好几户人家合住在一起,而黄小海罚跪的地方,正是大院里的公共走廊。

看着邻居们来来往往,还时不时窃窃私语几句,小小年纪的黄小海内心很受伤,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下去。

更令黄小海无法接受的是,平时即便没犯错误,他也会遭受父亲严厉的管教。

黄林森以长身体为由,让儿子吃超平时饭量两倍的饭,吃不下也要把饭硬撑下肚。

为此,黄小海每天下午都要花两个小时做运动来消化食物。

有一次,黄小海实在吃不下,随手把饭推翻了,黄林森立马指责他无法无天。

黄小海反驳父亲:“你又不是法,你又不是天”。

黄林森感觉自己被儿子冒犯了,脱口而出:“我是你老子,就是你的法,就是你的天”。


和生活相比,黄林森在学习上对儿子更为苛刻。

读初中的黄小海,课程知识掌握得不错,但字体写得比较潦草。

当黄林森检查儿子的作业时,发现某些字写得歪曲,想让他重写。可黄小海不愿意写,勃然大怒的他当即扇了儿子两个耳光,在左右脸颊上各留下一个红红的手印。


被掌掴后,自尊心受挫的黄小海每每进出家门,再也不肯叫黄林森一声爸爸。

同样是大学教授的母亲刘雅琴看在眼里,不仅认同丈夫的管教方式,还指责儿子黄小海不懂事,不明白父母的苦心。

这让黄小海感到委屈,他不解地问母亲:“要是有人每天打你两巴掌,你怎么办?”

刘雅琴想都没想反问道:“每天扇你耳光,需要花你多少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黄小海不仅和父亲断绝关系,连同亲生母亲也不愿来往的主要原因。

在那个冷漠的家里,他感受不到一丝来自家人的爱。

虽然家庭生活让黄小海感到压抑,好在校园的小伙伴给他带来些许的快乐。然而这份快乐,很快就被父亲剥夺了。

读中学时,黄小海同班的一个女同学,向他借了70块钱,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及时归还。

没想到,这件事被黄林森知道了。在那个年代,70元钱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黄林森跑到学校找辅导员理论。

经黄林森这么一闹,女同学差点被迫退学。

钱最终要回来了,可女同学再也不愿搭理黄小海,就连黄小海跟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有了微妙的变化。

黄小海很难过,他想着只要自己考上外地的大学,就能逃离家庭的束缚。

怀着这样的信念,黄小海在学习上从不敢懈怠,况且他的理科成绩一直在学校排名第一,如果不出意外,考上北大应该是没问题的。

然而,一切都因父亲黄林森的干预而事与愿违。

1990年,在填写高考志愿时,黄小海被父亲要求填写南京大学,也就是黄林森任教的学校。

拗不过父亲的黄小海,最终被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

在走入大学校门前,黄小海曾郑重地告诉父亲:“我已经长大了,以后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你来操心”。

然而,黄林森并没有把儿子的话当回事儿,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干涉黄小海的生活,这才导致一家三口的关系彻底破裂。


02.

习惯了对儿子的生活“了如指掌”,在黄小海住校的那段日子,黄林森夫妇俩有点不适应,他们想要知道儿子在外的生活情况。

由于工作的原因,黄林森认识儿子在南大所有课程的老师。因此,他掌握了黄小海在学校的一举一动。

大二的一个早晨,黄小海像往常一样骑着单车来到学校上课。等下了课出来,他发现自己的单车不见了。

等到晚上回家时,黄小海才从父亲口中得知单车被他骑走了。而骑走的理由竟是父亲觉得那就是他的东西,随时都可以取走。

这不仅让黄小海很气愤,也很疑惑:学校很大,每天上的课程也都不一样,父亲是如何准确知道自己把单车停在哪里的?想到这里,黄小海细思极恐。


然而,更让黄小海崩溃的是,父亲不仅监控他的生活,还强迫他与不喜欢的异性交往。

黄林森看中了一个跟儿子同龄的女同学,认为其条件符合他们家的儿媳标准。于是,要求儿子去追求该女同学,即便死缠烂打也要追到手。

可当黄小海跟这个女同学接触下来,发现彼此没有共同语言,不是自己理想的交往对象,不愿再继续交往。

为了摆脱父亲的监控,黄小海下定决心逃离南京。

在大学毕业之际,学校包分配单位。他在填写申请单位时,特别注明除了南京,其他城市都愿意去。

很快,分配工作出了通知,黄小海被分配到北京,学校给他订了7月2号到北京的坐票。

为了尽快逃离这个令他窒息的城市,黄小海选择买1号的站票前往北京,一刻也不想等。

1994年,黄小海到北京3个月后,没给家里打过一次电话。

黄林森夫妇原以为儿子还在适应工作环境中,等忙完这段时间就会主动联系他们。

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儿子要与自己断绝关系的书信。


黄小海在信中控诉父亲:“由于你控制和操纵我,我决定和你、以及所有亲属都断绝一切联系,从此我就是一个有人格尊严、能追求自由生活的人。”

在信的最后,黄小海还对母亲说道:由于我跟这个家庭脱离了关系,也就跟你脱离了关系。”

当黄林森夫妇看完信后,当即打电话到儿子的工作单位询问情况。而黄小海早就辞掉了工作,不知所踪。

这下,黄林森夫妇彻底慌了,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儿子。


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很多人家里连一部座机都没有。出行也没有现在这般便利,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过,黄林森夫妇并没有放弃寻找,最终在儿子的同学那里得到一个电话号码。

刘雅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过去,可电话那头一听到是她的声音,当即就挂掉了。等再打过去时,已经打不通了。

为了能联系上儿子,刘雅琴只能一条条发短信。不会五笔不会拼音的她,每次把要讲的话都写在草稿上,然后翻字典把拼音写出来,再通过拼音打成字发过去。


就这样持续发了十几年短信,直到2015年,刘雅琴的手机换成智能机,她迫不及待地将家里的照片,以彩信的形式发了过去。

结果发送几次后,手机屏幕上都显示发送失败。后来才知道,自己的手机号早被对方列入通讯录黑名单。

二老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在那个手机号上,没想到儿子居然没看到信息。

这一现实,让黄林森夫妇等待儿子回家的信念瞬间崩塌。


03.

时间飞逝,一转眼23年过去了,黄林森夫妇也因年纪越来越大,生活难以自理。

这时候,老两口越发想念离家多年的儿子,想在人生的最后时光能见到儿子回家。

2017年,黄林森夫妇向央视的寻亲节目《等着我》求助,希望能通过节目的力量帮他们找回儿子,实现一家团聚的愿望。

在节目上,84岁的黄林森对着镜头向儿子忏悔。他反思自己以前不该以家长自居,更不该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儿子,对他的身心和学业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与危害。

他还在节目中诚恳地说,自己争取活到90岁,等到儿子回来能当面说一声抱歉。,只希望黄小海能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让父子俩有平等相处的机会。

黄林森夫妇还写了一份遗嘱,将财产分为两份,一份留给女儿,另一份留给儿子。

即便黄小海不愿意回来,黄林森也希望儿子在思想观念上,能够承认他这个不够格的父亲,并回来接受这份遗产。

然而当节目组第一次找到黄小海时,他并不愿意提起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也很抗拒与父母见面。

年少时身心遭受的伤痛,让黄小海常常噩梦缠身,长期处于压抑、恐惧的状态中。

此外,生活的困苦也让黄小海更加憎恨自己的父母。

按照常理,90年代的大学生,即便是普通学院毕业,在社会也是很吃香的。

作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黄小海读的是物理专业,却为了避开父母的寻找,而放弃了在物理相关行业内的发展。

虽然凭借不错的外语能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也仅够糊口而已。至今47岁的黄小海仍是单身,连房子也买不起。

在他看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自己的父亲。


尽管过去多年,黄小海仍然不肯原谅父母。在他的记忆中,父母一直把自己当作私有物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

对黄小海而言,父亲是那个在23年前提着刀追赶他的人,直到他彻底逃离父母的世界后,父亲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无法接受父母的道歉,不管到什么年龄,黄小海都厌恶他们,不愿再见。

当黄林森夫妇俩得知儿子不愿见他们时,神情落寞,心中五味杂陈。

节目组不忍心看着两位耄耋老人带着遗憾离去,决定再一次前往北京黄小海的住处,想要说服他回家。

当工作人员拿出黄家父母录节目的视频时,黄小海的眼角泛起了泪光,只看到一半就不愿再看下去了。

即便黄小海的内心有了一丝动摇,但工作人员与他面谈了10个多小时后,他依然不愿与父母相见。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为人子女,必须要履行赡养义务。

但站在黄小海的角度,父亲没有正确地履行对自己的抚养职责,给自己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当好不容易摆脱这一切后,他不想回去面对父母,重温过去的噩梦,哪怕父母的呼唤再强烈。


04.

事实上,在黄小海离家的这些年,也曾回过两次老家,第一次是在千禧年之后;第二次则是在2012年。

当时,黄小海从老家的门前经过,他看到自己从小住到大的老房子正在拆迁,封存在脑海中的记忆又涌现在眼前,他再次选择逃离此地。

记忆随着时间流逝被冲淡,但永远不会消失。

无论是孩童时期还是长大成人,黄林森都把儿子当成私有物品,想掌控着儿子的一切,这才导致家庭关系破裂,悲剧发生。

然而,主导这一悲剧的黄林森老人,也是一个错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受母亲的影响,他将错误的教育方式运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万幸的是,黄小海跳出了父辈原生家庭的桎梏,但他却要用一生去治愈不幸的童年。 

为人父母,该如何正确得教育孩子?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所有天下父母都应该学习的主题。


参考资料:
1 央视影音|《两位退休的高龄教授,寻找离家23年的儿子》(视频)
2 遇见艾弥儿|《2017年,84岁的南大教授找到失联23年的学霸儿子,儿子:永生不见》
3 砍柴书院|《南大教授变态控制欲吓跑儿子,23年后央视寻子,儿子却拒绝见面》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今日视频推荐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