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宝森沪上演剧实录(十二)

 lsjxs 2024-05-25 发布于四川

今年是杨宝森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也是他首次莅沪营业演出一百周年。本号将用二十一期的篇幅,为大家简要介绍杨宝森先生生前在上海舞台上的营业演出情况,也以此缅怀这位京剧须生大家。


1944年4月,应上海黄金大戏院之邀,三十五岁的杨宝森率李玉芝、姜妙香、李金鸿、王泉奎、梁慧超、哈宝山等赴沪,这是杨宝森第十二次来沪公演,亦为宝华社的第三次来沪公演。从4月7日起至5月30日止,演出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次的二牌旦角李玉芝是李玉茹同父异母的姐姐,与侯玉兰、白玉薇、李玉茹并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四块玉'。

图片

这次杨宝森的打炮戏为拿手戏《失空斩》。这一期杨宝森共上演了二十二出不同的戏(不含临别反串),其中《失空斩》演出最多,共有八次,其次为《四郎探母》《杨家将》《盗魂铃》《奇冤报》《断臂说书》《打鼓骂曹》《洪羊洞》等。这一期演出中,杨宝森为了保证上座,还经常贴双出。4月12日、17日、25日和5月8日、5月19日贴《打鼓骂曹》《洪羊洞》双出;4月14日贴《梅龙镇》《捉放曹》双出;4月20日贴《打侄上坟》《打棍出箱》双出;4月21日贴《法场换子》《定军山》双出;4月23日日场、30日日场和5月14日日场贴《盗魂铃》《八大锤》双出;4月29日、5月11日、5月20日贴《劈山救母》《捉放曹》双出;5月3日贴《三娘教子》《乌龙院》双出;5月13日、5月23日贴《打渔杀家》《奇冤报》双出;5月18日贴《三娘教子》《法门寺》双出;5月28日日场贴《盗魂铃》《法门寺》双出。

图片

这一期杨宝森和李玉芝合作了《盗魂铃》《大探二》《四郎探母》《杨家将》《打渔杀家》《梅龙镇》《红鬃烈马》《伍子胥》《劈山救母》《三娘教子》《乌龙院》《法门寺》《桑园寄子》等,还反串了《打面缸》。6月1日杨宝森还参加了在天蟾舞台举办的筹款义务戏演出,与李玉芝、王泉奎合演了《二进宫》。杨宝森的宝华社这一期上海之行可谓非常成功,一来是杨宝森本身的艺术已经非常成熟,个人风格基本形成;二来杨宝森虽然身体比较弱,但还是完全不惜力,甚至经常贴双出来保证票房;再者这次宝华社的阵容也比较整齐,看点颇多;另外,杨宝森还多次贴《盗魂铃》这种玩笑戏,还反串《打面缸》,对喜欢新奇的上海观众也增加了吸引力。

图片

这里再稍微说一下杨宝森的《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杨宝森先从姑父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那里得到了收藏的内廷秘本《龙凤阁》,非常珍视,在王瑶卿的帮助和指点下开始排演。从闹帐开始演起,而后是打奸佞、大保国、搬救兵、探皇陵、二进宫、斩李良等多个折子。由此杨宝森又增添了一出拿手戏。

图片

谈到杨宝森的《二进宫》,还要提一下关于这个戏穿戴的轶事。《二进宫》的故事发生在老皇帝晏驾的国丧期间,根据戏理台上所有人物不能穿红色。所以按照旧例,台上杨波是文官武职的兵部侍郎穿绿蟒,徐彦昭是定国公三朝老臣穿白蟒,李艳妃则为新寡穿黑。当时杨宝森只置了老生最常用红蟒、白蟒等,而老生戏里角儿一般很少穿绿蟒,所以当时为了节省开销,杨宝森就没有置绿蟒。唱《二进宫》的杨波时杨宝森只能穿白蟒,扮徐彦昭的王泉奎一见老生穿了白蟒,自己就不能再穿白蟒了,于是临时换上了一身紫蟒。这么一换也影响到了李艳妃的穿戴。因为紫蟒的颜色比较深,和皇娘的黑色穿戴比较接近,于是李艳妃改穿了颜色差异更大更亮丽的黄帔,还戴了全副头面。这至今仍是《二进宫》这个戏的台上的一种穿戴搭配。

图片杨宝森、张君秋、王泉奎《二进宫》

最后请大家欣赏杨宝森、金少臣、谢虹雯1955年7月10日在上海人民大舞台实况《二进宫》,杨宝忠操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