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先审因 知其标本丨王玉生治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经验

 新用户33965329 2024-05-25

王玉生系山东省德州市首届名中医、德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6年,临床擅长审因论治恶性肿瘤,他认为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必须要以审因为前提,审出病之标本虚实,所谓“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素问·标本病传论》)。

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及十二指肠癌皆属于上消化道癌,临床最多见的是食管癌和胃癌。食管癌,中医称噎膈,《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认为此病是由忧患所致,“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噎者,噎塞不通也”。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不但论述了噎膈的成因,“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并载有治法,“凡治噎膈,大法当以脾肾为主……凡气血俱虚者,宜五福饮及十全大补汤……”,致后世多提出气血亏虚、胃气不降致噎膈,有提出痰湿阻滞所致者,亦有提出湿毒血瘀所致者。胃癌,中医称之“反胃”“积聚”“伏梁”等,《灵枢·五变》云:“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诸病源候论》载:“其气逆而成反胃也,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此论述和胃癌的症状表现极为相似。王玉生对胃癌的病因病机、审因分期的论述见《中国中医药报》2023年11月30日《王玉生审因论治胃癌》。现将王玉生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验案六则整理分享如下。

1.十二指肠癌术后胃胀案

王某,男,52岁,2020年3月3日就诊。患者2017年行十二指肠癌手术切除,平时有萎缩性胃炎,轻度脂肪肝。一直未复查。刻下:食欲尚可,但食后胃脘胀满,多食一点则致胀满加重或隐痛,口干口苦,周身无力,腰膝酸软,时有头晕不清,大便1~2天一次,便干,小便正常,舌后半部分苔白腻,脉沉。

病机:脾胃气虚为本,湿浊内盛为标。

治则:健脾胃治本为主,化湿浊治标为次。

处方:太子参15g,炒白术20g,茯苓15g,陈皮12g,砂仁5g,木香10g,炒枳壳12g,炒山药20g,莲子20g,鸡内金12g,甘草10g。14剂,水煎服。

4月2日二诊:药后胃胀明显减轻,大便仍干,2天一次,舌苔白腻,脉沉。守上方加灵芝12g、大黄15g、清半夏10g。30剂。

12月20日三诊:近半年患者在当地按二诊方自行购买30剂。近来一切均好,大便正常,舌苔薄腻色白,脉沉。

2021年6月15日四诊:服完30剂药后,自感一切均好,后半年未再服药。近几天感口干口苦,食欲下降,胃脘又感胀满,周身无力,舌苔薄腻,脉沉。考虑有湿热之象,故守二诊方去灵芝,加半枝莲30g、木香10g。30剂。

11月30日五诊:停药3个月后自感各方面良好。近10天来又感胃胀满,大便难排,2天一次,舌苔薄腻色白,脉沉。仍是脾胃气虚为主,嘱以首诊方继服30剂。

2022年2月22日六诊:患者各方面情况良好,春节停用十几天药后未感到不适。舌苔薄白,脉沉。嘱其尽量不能停药时间过长,可常服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10盒。

2024年3月25日电话随访,因各方面情况良好,只服用了半年药丸,现一切均好。

该患者平常即有萎缩性胃炎,素体气虚,又加上十二指肠癌的手术治疗,致脾胃更加虚弱,所以审因定为脾胃气虚为本,治疗以健脾胃治本为主,自初诊至今已四年,未改动治疗原则。脾胃功能得以恢复,湿浊得清。

2.胃癌术后呕吐案

王某,男,59岁,2011年7月22日就诊。患者2011年6月20日行胃癌手术,1次化疗,昏迷3天后恶心呕吐多次、大吐血2次,均有100ml,随之输血400ml,于7月11日出院。后恶心呕吐半个月。就诊时仍恶心时作,每日呕吐2~3次,不能进食,食后即欲吐,周身无力,明显消瘦,体重50kg(病前体重90kg),行走必须由人扶持,大便黑,日1~2次,大便极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病机:中焦虚寒为本,湿毒内停为标。

治则:温脾和胃,清解余毒。

处方:太子参15g,白术15g,云茯苓15g,山药20g,莲子肉20g,砂仁5g,枳壳12g,木香10g,吴茱萸10g,香附12g,干姜12g,白英20g,半枝莲30g。因服药困难,水煎后用药液灌肠,每日3次,每次100ml,连续灌肠6天。

7月30日二诊:以上方灌肠6天,恶心呕吐消失,已能进食,但食量很少,再嘱其以上方水煎口服10剂。

8月12日三诊:药后各症明显减轻,大便正常,嘱以前方继服。

2012年8月13日患者来电说去年中药治疗4个月后,各方面情况良好,饮食正常,体重已恢复病前,现已能参加体力劳动,一切正常,所以未再做任何检查及治疗。

按该患者是典型的胃癌手术及化疗治疗后所致中焦阳气亏虚证,采用益胃气、助脾阳的参、术、姜、萸等药,使中气渐旺,共用药4个多月,最终身体复原。这也充分说明了助阳益气健脾的重要作用。

3.食管癌术后淋巴转移案

魏某,男,63岁,2020年2月19日就诊。患者2018年11月行食管癌手术,化疗3次,因副作用大而停止。病理检查结果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2019年5月4日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癌术后,残胃炎,胃窦变形,淋巴结内可见癌转移。刻下:不欲食,食后胃中胀满不舒,时有恶心。偶有头痛,心慌,口干,怕食凉,胸闷气短,周身无力,畏寒,明显消瘦。体重60kg(手术前80kg),舌质瘦小,色暗红,苔薄白,脉缓无力,时有结代。

病机:脾胃阳虚为本。

治则:补中阳,健脾胃,增进食。

处方:红人参片15g,炒白术20g,茯苓15g,炙甘草12g,木香10g,砂仁5g,炒枳壳12g,炮姜12g,菟丝子20g,灵芝12g,炙黄芪15g,炒山药20g,姜半夏10g。14剂,水煎服。

3月9日二诊:恶心已无,其他症状无变化,守初诊方加陈皮12g。14剂。

3月23日三诊:食欲有增,但仍食后不舒,舌脉同前。守二诊方加黑附子(先煎)10g、炒麦芽15g、焦神曲12g,将炙黄芪改为30g。30剂。

5月5日四诊:守三诊方将黑附子改为12g。30剂。

8月24日五诊:患者诉服完药后各方面都很好,就不愿继续服药,故停药近2个月,近几天来又出现食欲不好,畏寒怕冷,吐少量白痰,气短,周身无力。舌质瘦小,色暗红,苔薄白,脉缓无力。仍以温补中焦之气为主。守初诊方,去菟丝子、灵芝、炙黄芪,将红人参片改为太子参,将黑附子改为15g,加补骨脂15g。30剂。

9月25日六诊:9月15日在某医院复查CT,结果提示术区未见明显转移复发征象,肺上叶及左肺下叶有微小结节,左肺下叶考虑慢性炎症。食后略有胀感,较前好转,仍怕凉,大便偏稀,手足凉。舌质瘦小,色暗红,少苔,脉细散乱。舌象又现胃阴虚之象,现补脾胃以补阳为主,兼以养胃阴。处方:红人参15g,炒白术20g,茯苓15g,炙甘草12g,炮姜12g,黑附子(先煎)35g,炙黄芪30g,菟丝子20g,炒山药20g,女贞子20g,铁皮石斛15g,巴戟天15g,木香10g。30剂。

2021年5月12日七诊:患者自认为现一切正常,感觉良好,药也难喝,故近半年未有复诊、服药。现食欲一般,有时胃中难受,仍有口干,四肢凉,怕冷。舌仍瘦小,少舌苔,脉细。守六诊方加鹿角霜15g,黑附子改为40g。30剂。

8月16日八诊:30剂药后又停药3个月,现各方面情况良好,近来口干口苦,时气短,食欲一般,舌脉同前。守七诊方去鹿角霜,加鹿角胶(冲服)6g。30剂。

9月20日九诊:食欲有增,口干口苦减轻,舌脉同前,守八诊方,30剂。

11月15日十诊:11月11日胃镜复查提示食管癌术后未见溃疡肿物。现食欲一般,食后有时会胃胀,但仍畏寒、足凉,舌脉同前。处方:红人参15g,炒白术20g,茯苓15g,炙甘草10g,炒山药20g,补骨脂15g,鹿角胶(冲服)8g,菟丝子20g,巴戟天15g,黑附子(先煎)40g,女贞子20g,铁皮石斛15g,天花粉15g。30剂,隔日1剂。

2022年2月25日十一诊:近来各方面情况可以,守十诊方30剂,隔日1剂。

本案患者术后又经3次化疗,导致脾胃阳虚,在脾胃功能非常亏虚的情况下,助阳需缓慢进行,所以只用了炮姜、菟丝子、姜半夏轻度温补,待脾胃阳气渐复,到三诊时才加入了补阳重剂黑附子10g,至六诊将黑附子逐渐增加到35g,又加入了鹿角霜、巴戟天,同时加入石斛、女贞子以缓胃阴的不足,起到了阳得阴助的作用。

4.食管癌无手术无放化疗案

刘某,男,76岁,2017年6月14日就诊。患者食东西咽下阻挡感5个多月,近1个月来加重。伴有咳嗽阵作,吐痰黏稠,有时色白,有时色黄,头晕头痛,以头两侧痛重,周身无力,双下肢酸软,食欲可,但较前减少。近来消瘦明显,体重减轻5kg,大便2日一次,质干,舌苔薄腻微黄,脉沉细弦。医院诊断为食管下段肿瘤、肺气肿、脑萎缩。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食管浸润性癌,符合腺癌。患者拒绝手术及一切放化疗治疗。

病机:脾肺气虚为本,痰热瘀毒为标。

治则:清化痰热,活络解毒,软坚散结,以治标为主。

处方:醋鳖甲30g(碎末),郁金12g,海藻30g,虎杖15g,半枝莲30g,五指毛桃12g,冬凌草15g,三叶青15g,白英20g,浙贝母15g,全蝎6g,蜈蚣3条,赤芍15g,藤梨根20g。体外培育牛黄0.3g,7盒。7剂,水煎服。服用方法:凉水浸泡1小时,煮开后25分钟左右滤出药液250ml~300ml。药渣煎第二次,煎法同第一次,滤出药液250ml,两次药液混合沉淀后分2次服。第一次上午9点半至10点服,第二次晚上睡觉前服。体外培育牛黄在第一次服药时随汤药一起服下。

6月30日二诊:患者为省钱2天1剂药,药后咽下阻挡感减轻,其他症状同前。守初诊方加垂盆草20g,7剂,人工体外培育牛黄,7盒。

7月25日三诊:患者仍2~3日服药1剂。自述药后效果非常明显,咽食物后阻挡感明显减轻,但仍咳嗽,吐白痰,舌苔薄腻色白,脉沉细弦。守二诊方去垂盆草,加重楼10g、炮姜10g、太子参20g、炒山药20g,7剂,人工体外培育牛黄,7盒。

9月15日四诊:电话随访,患者儿子诉患者现食后咽下阻挡感完全消除,咳嗽吐痰也明显减轻,体重已恢复至原来,但患者拒绝继续服药治疗。

2018年2月18日五诊:电话随访,因家庭经济困难,患者认为其一切正常,不再服药。

10月5日六诊:电话随访,患者儿子诉患者于8月底因突发吞咽困难入住本地医院,检查结果提示食管肿瘤已阻塞整个食管,于9月26日去世。

本案以清化痰热、活络解毒、软坚散结治标为主,效果明显以后,在三诊时加入了炮姜、太子参以助脾气,只因经济条件所限,仅治疗几个月,不连续间隔服药,但仍达到了咽食物阻挡感完全消除的结果。本案也体现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疗原则的正确。

5.贲门癌术后口吐黏沫案

赵某,男,49岁,1987年12月14日就诊。患者1987年6月贲门癌手术后,一直口吐黏沫,不欲食,10月份做2次化疗后导致饮食不下、吐黏沫加重,故停用化疗。刻下:不欲饮食,食后胃脘胀满,稍食多一点则胀满、吐黏沫加重,呃气频作,近2天来食后即吐,并伴轻微胃痛,舌质淡白,苔薄腻色白,脉沉缓无力。

病机:脾胃气虚为本,湿浊内阻为标。

治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先治以化湿浊降胃气。

处方:炒白术20g,炒枳壳12g,木香10g,砂仁5g,清半夏12g,茯苓15g,苏梗10g,陈皮12g,甘草10g,竹茹10g。15剂,水煎服。

1988年1月10日二诊:药后食欲增加,吐黏沫已基本消除,仍有不定时的呃气,周身无力,脉舌同前。守初诊方加党参15g,将茯苓改为20g。30剂。

3月18日三诊:药后患者又在当地自行购买了30剂药。现食欲、进食正常,其他症状也基本消除。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缓无力。守二诊方加炒山药20g,将党参改20g。30剂。

8月22日四诊:近5个月来患者只服用60剂,一切良好。近5天来胃脘胀痛,时吐酸水,大便不成形,并有下坠感,舌质淡白,脉沉。仍以健脾温胃法治之。处方:太子参20g,炒白术20g,炒枳壳12g,茯苓15g,炒山药20g,莲子20g,砂仁5g,木香10g,姜半夏10g,炙甘草10g,苏梗10g,炮姜12g。30剂。

1989年4月26日五诊:患者近半年来各方面都好,因经济困难只服用60剂,近3天来又感胃脘胀满,吐酸水,食欲尚可。守四诊方加焦三仙各12g。30剂。

1990年2月13日六诊:近1年来一切情况良好,近半月来因感冒出现食欲不佳,吐白黏沫,大便3~4天一次,手足凉,体温37.3℃,舌苔白厚,脉数。处方:藿香12g,佩兰12g,紫苏10g,炒白术20g,清半夏10g,陈皮12g,砂仁5g,炒枳壳12g,炒山药20g,莲子20g,木香10g,党参15g,火麻仁12g。7剂。

2月22日七诊:药后各症已消,舌苔薄白,脉沉,予四诊方30剂。

1991年5月22日八诊:现一切均好,患者按四诊方抓药服用,时用时停。1992年11月30日,其家人告知患者现各方面良好,已能参加田间劳动。

本案患者手术、化疗后导致吐黏沫加重,不欲饮食,稍多吃一点则胀满加重,食后呕吐,审其因是脾胃气虚不得运化水湿,为本,呕吐及吐黏沫是本病之标。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所以首诊用二陈汤加枳术丸加味,待湿祛胃开、食欲增加、吐黏沫消除后,二诊加入党参,乃成六君子汤合二陈汤,标本同治,脾胃和解,湿浊消除,故达到患者4年后能田间劳动的效果。

6.贲门癌无手术无放化疗案

徐某,男,66岁,2019年9月30日就诊。2019年9月25日在当地医院做病理检查,诊断为贲门中低分化腺癌,家人商议决定,不手术,不放化疗,仅用中药治疗。刻下:自感食东西后胃上口有阻挡感已20多天,近3天加剧。有时有如刀割样刺痛,食欲尚可,但食后胃部有胀感,气短憋气,咳嗽,时有痰。有气管炎病史。近来消瘦明显,现在体重52kg,二便正常,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弦、右脉细滑,血压155/95㎜Hg。

病机:肺脾气虚为本,湿毒瘀血内阻为标。

治则:以补肺脾之气治本为主,佐以清化湿毒软坚治标。

处方:鳖甲30g(碎),郁金12g,夏枯草30g,海藻30g,虎杖15g,半枝莲30g,全蝎6g,蜈蚣3条,蚤休15g,昆布20g,三叶青15g,冬凌草15g,藤梨根12g,红人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炒山药20g,炙黄芪15g。14剂,水煎服。灵芝12g,炙黄芪15g,开水泡茶饮,10剂。

10月13日二诊:药后进食增加,食后阻挡感减轻,未出现刀割样疼痛,舌脉同上。血压150/95㎜Hg。守初诊方去山药,加炒枳壳12g,30剂。

11月17日三诊:食后阻挡感完全消除,进食增加,体重55.5kg。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缓无力。血压155/90㎜Hg。守二诊方去藤梨根、昆布,加莲子20g,将半枝莲改为40g,30剂。炙黄芪15g,太子参15g,开水泡茶饮,30剂。

12月29日四诊:仍有活动后气短,其它症状全无,舌脉同前。血压150/90㎜Hg。守三诊方,30剂,隔日1剂,茶饮方守上方,30剂。

2020年6月3日五诊:因疫情严重,患者女儿来医院诉患者现在一切安好,予四诊方30剂,茶饮方守上方,30剂。

患者食后阻挡感并有刀割样疼痛,说明癌瘤在贲门处已严重阻碍食物的通过,脉弦又滑为湿毒之象。舌质淡白、气短咳嗽、胃胀满为肺脾胃气虚证候,故审因为脾胃肺气虚为本,湿毒血瘀为标,首诊即以补脾肺治本、清湿毒软坚治标为治法。服药14剂后刀割样疼痛已无,他症亦减,说明审因正确,治疗恰当。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