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先炳回国后没有单位敢要,罗荣桓点名要他:谁敢说自己没犯过错

 哈哈狮的信箱 2024-05-25

1975年,为迎接建军五十周年纪念,时任昆明军区文工团创作人员王瑞阳决定创作一部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主的话剧《挺进中原》。

图片

王瑞阳在创作这部剧的时候,不少当年参加过挺进大别山的老将军还在世,所以他专程到北京出了趟差,在他的采访名单上,有长长的一串,分别是:

“周希汉、杨国宇、吴效闵、陈斐琴、陈赓的夫人付涯、刘友光、潘炎、唐平铸、柯岗和曾克夫妇、沈伯英、鲁之沫等等……”

王瑞阳的父亲王林看了这份名单以后,好奇地问了一句:

“怎么没有尹先炳?他可是二野最有名的战将啊!”

经父亲提醒,王瑞阳顿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怎么把这位经常上门的老将军忘在脑后了?

1975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一个年份,王瑞阳记得很清楚,那年尹先炳经常来他家串门,和父亲王林畅聊。

尹先炳是二野出名的战将,和王近山几乎齐名,但也许是凑巧,两人在同一件事情上竟然栽了跟头。

两人都是1930年参加红军,后来入党,随着土地革命时期不断征战,两人历任班、排、连、营长,抗战时期的团级,解放战争时期的军级,建国之初又都是副兵团级。

当然,相比之下,王近山名气又大一些。

1945年8月20日,根据中央决定,正式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同年9月,晋冀鲁豫军区抽调各军分区部队成立主力纵队,以应对国民党当局进攻,在巩固了晋冀鲁豫军区后,又将冀鲁豫军区部队和冀南、太行、太岳纵队依次编成军区野战军第1、第2、第3、第4纵队。

王近山当时已经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员,尹先炳为冀鲁豫军区下辖湖西军分区(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

部队统一番号以后,冀鲁豫军区部队改编为第一纵队,尹先炳一纵二旅旅长。

从职务上看,两人相差半级。

不过,原定方案中,第一纵队是要调东北去的,后来阴差阳错留在了晋察冀,一纵调走以后,晋冀鲁豫军区以太行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又成立了六纵、七纵两个纵队(没有第五纵队)。

王近山又被提拔为六纵司令员,杨勇任七纵司令员。

图片

尹先炳跟着一纵到晋察冀转了一圈,仍然是旅长,到后来回到军区,因一纵司令员杨得志被留在了晋察冀,所以后来一纵与七纵合并,仍然称一纵,杨勇任一纵司令员。

让尹先炳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司令员刘伯承问他的一个问题。

1945年10月,一纵刚成立不久,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就到二旅视察,尹先炳向他汇报了部队的现状和在冀热辽地区作战情况后,刘伯承反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说一个班的敌人能不能同一个军的敌人打?”

尹先炳一下子被问住了,直接呆愣在原地,按照道理,一个班的战士无论如何也不能和一个军的敌人打。

想了半晌,尹先炳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还是刘伯承告诉他:

“能!问题是要看这个班长有没有斗志。我的这一个班,不是去打敌军前锋,更不是去打敌军的本队,但是可以专打掉队落伍的三三两两的零星敌人,也可以利用打敌人的尾部和辎重,打了就走,不去硬拼。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也就是刘帅一句话,让尹先炳豁然开朗,从此他打仗不再是一味猛冲猛打,而是开始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战术。

不过,尹先炳升任纵队副司令员,是在1948年5月二野成立以后,相比于王近山,无形之中就慢了一步。

图片

1949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全军整编,二野的一纵、四纵分别拆了两个军,其中一纵成立了第十六军、第十八军,四纵成立了第十三军、第十四军。

原一纵司令员杨勇担任第五兵团司令员后,军长一职空缺出来,所以尹先炳接替杨勇,出任了第十六军军长,张国华出任了十八军军长。

1950年1月,尹先炳任第五兵团副司令员兼贵州军区副司令员。

据二野老战士黄继述回忆:

“尹先炳与王近山是二野的两朵花,都受到过毛泽东的表扬,也都犯过相同的错误。1955年授衔,二野名将尹先炳凭资历和战功应该授予中将军衔,最后却被降为大校。原因就是尹先炳军长生活作风问题被中央点名处分。尹先炳没有被授予将军军衔,但仍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成为其时解放军中唯一一位有将军勋而无将军衔的特殊人物。”

(有关尹先炳生活作风的问题,因不是此文探讨的重点,所以略过不表,感兴趣的可以去搜资料)

不仅如此,根据195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发布的决定,尹先炳还被开除了党籍。

尹先炳无疑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他后来虽然仍然在部队工作,但据工作人员回忆,尹先炳在非正式场合从来不穿军装,这种情况一直到1965年以后,我军废除了军衔制度才改变。

要说起来,在受到处分的最初两年里,尹先炳没有职务,甚至也没有单位接收他,似乎所有的单位都对他唯恐避之不及,这也让尹先炳备受打击。

话虽如此,但尹先炳并没有向上级申辩。

一直到1958年5月,时任政治学院的罗荣桓才点名把尹先炳调到学院工作。

不过要说起来,罗荣桓当初调尹先炳到政治学院工作,也面临不少阻力。

图片

据说一次会议上,罗荣桓曾主持召开过一次学院领导会议,主要商讨尹先炳的任职问题,出乎意料的是,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提了不少反对意见。

一贯胸怀宽广的罗荣桓在此次会议上也忍不住发了火:

“都不要尹先炳的话,让他去哪里......打了半辈子的仗,功劳还是很大的。要说犯错,谁敢说都没犯过错?对于他的错误,自然需要督促改正,但不能一下子把人给打死。我的意见,可以先在政治学院给尹先炳安排工作,也能让他本人更好地学习、改正。”

在罗荣桓的帮助下,尹先炳正式调任政治学院院务部部长,并按照对应级别授予大校军衔。

尽管有些物是人非之感,但尹先炳对罗荣桓仍然心怀感激,直至晚年仍然念叨。

“我这一生最感激的就是罗荣桓元帅。”

王瑞阳后来谈起尹先炳时,曾用“豪杰之士、李逵式的人物”来形容他。

“个子不高,略显体胖的尹先炳圆头大脑,三角浓眉,目光如剪。”

王瑞阳的父亲王林时抗战老兵、建国后成为著名的作家,两人初次见面是1936年西安事变后,不过初次见面时印象不深。

据王林回忆,那时他在张学良部队从事兵运工作,奉令到甘肃解救一批被关押的红军俘虏,尹先炳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两年后,尹先炳的情况就有了很大改观,至1939年,尹先炳升任八路军冀西独立旅旅长。

王林一见他的面就调侃了一句:

“当司令啦,还挎着枪,枪法怎么样?”

那时候的尹先炳意气风发,抬手一枪就打中了不远处树上叫喊的一只乌鸦。

尹先炳当年参军大仗,确实有古风之勇,作战时勇猛无畏,即便受伤也毫不在乎,后来是经刘帅指点,才慢慢懂得了战略战术的重要性。

1950年尹先炳任贵州副司令员期间,负责当地剿匪工作。

本来在事前,刘伯承就提醒尹先炳:

“不要用五个指头按跳蚤。”

图片

尹先炳听得很仔细,甚至还做了笔记,但唯独没有记在脑子里,他心里想的是,蒋介石几百万大军都被消灭了,几个毛贼能成什么气候。

“几个跳蚤,顶不起一床棉被。”

也难怪尹先炳轻敌,当时贵州驻扎着十六、十七两个军五个师,还有兵团直属队。

可没想到隔了不久就出了事儿。

一次,杨勇、潘焱(时任五兵团参谋长)乘车回贵州途中,在遵义的刀靶水一带遭遇土匪袭击,好在杨勇临危不惧,果断指挥,才将土匪击退。

事后毛主席震怒,还专门致电批评杨勇:

“你的警惕性到哪儿去了!”

尹先炳这才醒悟,原来老首长的话并不是随便说说。

1950年11月,尹先炳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学习期满后,仍任十六军军长。

十六军在入朝之前,已经接受了大批苏式装备,并且已经按照中央指示,以“陆海空联合指挥所”的编成来建设的军指挥部,部队的两个主力师都增编配有一个炮兵团和一个坦克自行火炮团。

毫无疑问,尹先炳能出任我军唯一一支合成军的军长,无疑也说明了他的能力。

在十六军入朝前,毛主席还两次召见十六军的领导强调,尹先炳是在第二次时见到毛主席(第一次他尚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在毛主席嘱咐下,尹先炳也表示:

“我们一定带好部队打好仗,不辜负主席和祖国人民的希望!”

不过,尹先炳率领十六军入朝后,只是打了几次小规模的仗。

尹先炳后来虽然沉寂,但不少二野出身的将领在提到他时,仍然对他很尊重。

1979年尹先炳生病住院,秦基伟还专程到医院探望,当时尹先炳住的是一间普通病房,秦基伟还特意提醒院方称:

“这位尹先炳同志是革命功臣,也是我的老领导,我认为你们把他安排在双人病房是不合适的。”

后来院方特意给尹先炳调了病房。

图片

八十年代以后,在老战友、老首长杨勇、苏振华的推荐下,中央决定重新启用尹先炳,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没想到的是,1983年1月6日,杨勇、徐立清将军同一日病逝于北京,尹先炳听闻噩耗,悲伤过度,当晚就引发了脑溢血住院。

缠绵病榻一个月后,尹先炳将军不幸病逝,享年68岁。

参考资料:

一、尹先炳,无将军衔的首任军长——吴东峰;

图片

二、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军首任军长尹先炳——叶青松《党史博览》2011年第五期

图片

三、尹先炳——百度百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