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二十余名将领割下大腿肉献祭怀念的中唐名将乌重胤

 巴西太守 2024-05-25 发布于浙江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挂帅讨伐镇州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时,得知潞州昭义军节度使卢从史吃里爬外,和王承宗勾结。

当时神策行营与昭义军相近,为了拿下卢从史,吐突承璀找了一个帮手,而且找到了负责保护卢从史的心腹都知兵马使头上。不知是对自己的识人之明有信心,还是自恃毕竟自己是统帅,即使暴露了也不怕被反噬。

事实是,他没找错人。

吐突承璀的方式简单粗暴,故意给卢从史很多礼物,又在军营宴请,当场将其拿下。卢从史的帐下士兵持武器聚集躁动,这时候就需要帮手出面了。

乌重胤发布戒严,喝叱说:“天子有命,从者赏,违者斩!”

效果显著,士卒收敛返回各部,无人敢轻举妄动。

吐突承璀让乌重胤代领昭义军,唐宪宗嘉奖乌重胤的功绩,授潞州府左司马,封张掖郡公。

乌重胤的先世为乌洛侯族人,以国为氏,迁居张掖后,改为单姓乌;另说其先出自姬姓黄帝之后。

本来下一步乌重胤就是要原地转正为节度使了,但是在翰林学士李绛上奏下,宪宗意识到乌重胤本是潞州牙将,出道以来都在昭义军,一旦转正,有可能原地做大,形成又一位事实割据的独立藩镇,而且其他节度使要是看到下属造了节度使的反就能取而代之,又作何感想呢?

于是宪宗折中了,调怀州河阳节度使孟元阳昭义节度使,乌重胤以昭义军节度右厢都押衙、兼马军都知兵马使、同州节度副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潞州大都督府左司马、御史中丞、上柱国、张掖郡开国公迁使持节、怀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河阳三城怀州节度营田等使,散官勋并如故。

元和九年(814年),蔡州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子摄蔡州刺史吴元济秘不发丧,自领军务,割据自立、纵兵劫掠。宪宗下诏以乌重胤兼汝州(今河南平顶山)刺史,将河阳军治所也移到汝州,参与讨伐吴元济。乌重胤请宁州刺史曹华为怀汝节度行营副使。

乌重胤以重兵镇压蔡州境,与许州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互为犄角,次年(815年)合败彰义军于小溵水,破城;元和十一年(816年),二人又合败彰义军于陵云栅,第一次斩首三千级,第二次斩首二千余级,最终攻克陵云栅。三年之内,大小战斗一百余次,乌重胤以大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元稹代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作《代谕淮西书》,劝说吴元济以乌重胤为榜样。

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被任为宣慰处置使,行淮西行营元帅事,乌重胤和李光颜为争功,抢在裴度到任之前作战,结果在贾店战败。

吴元济属下将领李湍渡过溵河投降乌重胤,李湍之妻被叛军束缚在树上,凌迟脔食而死,死前仍然呼告丈夫李湍:“善事乌仆射。”看到的人都认为她是义女。

同年,唐随邓节度使李愬以一场雪夜奇袭送走吴元济。

论功行赏,乌重胤迁检校司空,进封邠国公。

乌重胤虽然是河东将领乌承玭之子,但也是从小兵一路升上来的,因此能和士卒共患难,也很谦和,不居功,有能力的人都乐意为他效力。

元和十三年(818年),乌重胤复为怀州刺史。他请求李湍妻事列入史册,宪宗下诏从之。后来她被列传于《两唐书·列女传》。

当时,横海节度使治沧州,但沧州刺史李宗奭不听从节度使郑权的命令,宪宗改任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乌重胤率三千精兵赴任。但士兵虽然喜欢这个上司,却不愿离乡,在途中逃亡,不敢回河阳,屯于城北掳掠,后归顺了新任河阳节度使令狐楚。

虽然遭遇了这段不愉快的插曲,但乌重胤终究顺利赴任横海军,次年(819年),李宗奭部下将吏因为惧怕乌重胤,驱逐了李宗奭,李宗奭逃奔京师,被正法。

乌重胤领横海军后,认为河北军阀自立、对抗朝廷是因为藩镇权力过大,上疏:

“臣以河朔能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见。盖刺史失其职,反使镇将领兵事。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安)禄山、(史)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所以河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以夺刺史、县令之职,自作威福故也。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举公牒,各还刺史职事讫,应在州兵,并令刺史收管。又景州本是弓高县,请却废为县,归化县本是草市,请废县依旧属德州。”建议宪宗让刺史全权处理军务,并且率先放权给横海军的刺史。

宪宗听从了乌重胤的建议,继而修订法令,诏诸道节度、都团练、都防御、经略等使将所统支郡兵马给刺史管领。从此横海军成为河北对朝廷最恭顺的藩镇。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驾崩,唐穆宗继位。

当初讨伐王承宗的战斗最终以王承宗名义服软告终。这一年,王承宗也去世,其弟王承元被推举继任后归顺朝廷,穆宗命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接任。但是长庆元年(821年),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廷凑就杀田弘正,自称留后。穆宗诏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诸军共十五万征讨,乌重胤身为横海节度使,当然不能缺席。

当时,卢龙军也被叛将朱克融夺权。王廷凑引朱克融围深州。乌重胤败成德军于饶阳,率军救深州,为诸军所倚重。

但是乌重胤深知,打仗并不是硬碰硬、全国碾压一隅那么简单,认为朝廷处置失当,叛军气势正盛,未可击破,应该等待时机,未可轻进,于是按兵观望。

穆宗年轻气盛,急于平叛,只当乌重胤抗命,下诏以深冀行营节度使杜叔良代为横海军节度使,以乌重胤为太子太保。当时根本没有太子,如此官职仅仅是荣衔。

结果杜叔良令穆宗大失所望,讨伐战不了了之,穆宗只能承认王廷凑、朱克融为节度使,或许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年末,乌重胤改充梁州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司徒、兴元尹,镇守汉中;长庆二年(822年)又被召至京师,以本官位授郓州天平军节度使、郓曹濮等州观察使。

乌重胤赏识书生程骧,给他钱数十万令他买书。

长庆三年(823年),乌重胤病了,牙将王贽割大腿肉以疗之。

长庆四年(824年),唐敬宗即位,拜乌重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头衔。节度使加宰相头衔绝不是节度使可以像宰相一样辅政的意思,这是荣耀的意义,这样的节度使可称使相。

横海军恭顺说的是乌重胤在位的时候,乌重胤离任以后,横海军还能恭顺如初吗?

宝历二年(826年),横海节度使李全略病死,其子李同捷便据守沧州,奏请承袭节度使之位。

本来这事也该敬宗负责,但这一年,敬宗遇刺,唐文宗即位。

次年,文宗命乌重胤以天平军节度使、守司徒、同平章事加太子太师兼领横海节度使,并割齐州也隶属横海军;又在横海军节度沧、德、棣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使持节沧州诸军事兼沧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邠国公、食邑三千户的基础上,加乌重胤实授司徒乌承玭本已赠工部尚书,又再行追赠。

这个意思很明显,是要让乌重胤复任横海军节度使,李同捷寻求世袭的美梦要落空了。文宗命令李同捷去当兖海军节度使,李同捷抗命。

眼看李同捷是要割据横海军了,文宗削其官爵,受乌重胤命统领郓、齐等州兵联合周边藩镇攻打横海军。

乌重胤打了几场胜仗,却很快去世于军中,时年六十七岁,赠太尉,谥懿穆;有20余名将领割下大腿肉来为他献祭,以表怀念,场面堪比古代名将。

乌重胤终究没能在有生之年第二次就任横海节度使。

乌重胤的母亲追赠国郡太夫人,妻张氏封邓国夫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