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旅情深】牧仁||​天下第一站

 昵称70808387 2024-05-25 发布于山东

天下第一站

文 / 牧 仁
          
天下第一站!
这个站既不是高铁站,也不是火车站,更不是空间站。他是一个老兵自费创建的军人之家,目前全国唯一的——战友驿站。
          
          
恕牧仁孤陋寡闻。全国不乏“军人之家”,“战友驿站”也许有多个。说他唯一,是因为他对全国军人和退役军人提供免费住宿。高低床、绿军被叠成豆腐块,尽可以体味连队生活。三层小楼全部披上迷彩,有连部和各班、排分室,正好住81人,一个中等连队的营房。还有容纳300人吃饭的大餐厅。没有服务员,一切按照连队的生活方式,自己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值日员去饭堂打饭,然后统一就餐。你能说这不新奇独特和唯一吗?!
最值得深思是,这个“战友驿站”的创始人、经营者是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宋家店村的“优秀退役军人”、“柯桥好人”宋建敏,一个还不是党员的老兵创举。你能不觉得这是天下第一吗?

          
一个还不是党员的老兵,是怎样的初心和情怀,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奇迹。
2024年5月1日,我慕名走访了这个军人之家——战友驿站。 
这个战友驿站,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宋家店村,距离绍兴市区约30公里,距离平水镇也有10多公里,人们习惯上称王化旅游区。一条不错的山间公路,裹在半壁青山,一脉绿水之中,沿着山谷蜿蜒盘旋着伸向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
宋家店,又名宋驾站、宋驾垫。公元1129年10月17日,赵构为避金兵,经日铸岭抵岭内驿站,之后继续往明州(宁波)撤离;一年后,金兵北去,赵构沿原路返回,于4月20日再次抵达此驿站,这处宋朝皇帝驻跸驾临过的驿站,被称作“宋驾站”。
 
          
宋家店村现有宋家店、光明、溪上三个自然村,村庄总面积6.9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704人。宋建敏的战友驿站营房,就坐落在笔架山对面,特别耀眼,也给古村增添了很大的亮点。
          
宋建敏,汉族,1981年入伍,在舟嵊要塞区服役三年。在部队这所大学校炼就了坚强的毅力,筑牢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退役后他奋发图强,立志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的面貌,办起了王化乡第一家五交化商店。经商历练十余年,于1997年春天,兴办了绍兴县盈丰竹木制品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到了有2000多万资金积累的实体企业。既解决了山乡毛竹资源的出路,也满足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更带动家乡走向富裕路。宋建敏富了不忘家乡情,同情弱者,救济难人,为帮助一位因病致贫的战友,他把这位病友接到厂里,安排他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照顾他食宿直到去世。积极施善助人,有一天,从媒体里看到在同一部队服役但不曾相识的颜幼良,家中两个女儿均患有难以诊断的病,使颜战友一家陷入困境。宋建敏立马发起并带头募捐,迅速募集到爱心款39000多元,为战友送上了急救病人的善款。退役不退志,永葆军人本色。2018年初,宋建敏邀请连队战友相聚,席间有战友感慨,希望能有一个经常可以聚一聚的家该有多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宋建敏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说干就干,利用自家的宅基地,花了一年多时间,投入100多万元资金,于2019年国庆节前夕,建成了可容纳50位战友吃住的“战友驿站(军人之家)”。   
              
          
来宋家店“军人之家”的战友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也一波又一波。显然,需要有一个更宽敞的会议室和活动场所了。在平水镇和宋家店村的帮助和支持下,宋建敏又投入近20万元,利用村内闲置房屋,建起了“宋家店退役军人服务站”,旨在更好的为退役战友们服务,同时为本地中小学师生和应约而来的学校、企事业单位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如今看到的这座三层迷彩楼房,其实已经是“军人之家”的第三期工程了,也是宋建敏总共投资了,400余万人民币终于建成的温暖工程。它早已成为全国各地退役军人瞩目的亮点,也成了网络和各类媒体聚焦的地方。
参观了迷彩的营房小楼,军人接待站,宋氏宗祠后,我和宋建敏战友,在特别的军旅展览室进行了促膝交谈。
宋氏家族的先人,也有过许多名人和建树。就宋建敏的祖辈、父辈来讲,早年都在乡、村里当过领导管过事。有着热心助人的家风。正是这样的传承,让宋建敏筑牢了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传统家风做好事,做善事是有渊源的。也是与时代大背景紧紧相扣的。做好事,做善事不是一时兴起,不是做给他人看。他是初心和骨子里的那个与人为善的魂。反观那些走进了监狱的共产党里(当然他们算不得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大官,还有如许家印一类的暴发户,不能不令人深思。不树牢初心,不树牢正确的三观,人性就岌岌可危了。
宋建敏说,虽然在部队只是短短的三年,但我确实得到了从灵魂上的洗礼。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把我一个山沟沟里的孩子,培养成一个革命战士。知道了什么叫保家卫国,什么叫雷锋精神,什么叫守边关,责任义务担当奉献。从我的班长,排长,连长,教导员,师长的身上,看到了人民子弟兵,一个革命战士的重任。感悟到了战友兄弟那种真情。战友就是一群没有血缘,又胜过血缘的亲兄弟。
              
          
我在部队时是炮兵中的侦察兵,侦察兵就是大炮的眼睛。炮手战友们要想把炮弹打准,就必须借助于我们的眼睛。所以我非常热爱我的岗位。
我现在把这三层小楼,打造成全部营房模样。有连部,指挥排,侦察班,无线班,有线班,都是部队当时的编制缩影。让老战友们来到这里,感受到部队当年的那种情景,回味那兄弟般的战斗生活训练的场景。
我把它设计成营房这种形式,就是让大家回味重温军旅生活,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在各自的家乡,为乡亲们的富裕和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看到成百上千满墙的战友照片,还有各地战友们带来的那些军事用品模型,作为纪念和交流的一些军用品,再回味这一番感人的话语,我看到了一个老兵,一个还不是共产党员的老兵,那个初心和 家国情怀,那个兄弟感情,那种战士的责任和担当。
   
      
报道宋建敏的媒体已经很多,他的事迹已经在全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或者说已经不用再宣传,他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我现在想说的是,5700多万退役军人中,一个好战友宋建敏,建起了一个能温暖所有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的“战友驿站”,真的很了不起,真的值得大赞特赞。
赞美之余,问题也来了。这样一个个人行为,虽然得到了有关部门和村里的支持,但是毕竟物力有限。现在他的接待已经有很重的压力。不能雇人工,不能雇服务员,增加经济负担。那么,所有的事情除了他自己做,那就要仰仗着所有去的战友们,自觉的维护和清理。感受了军人情节回味部队生活之后,更应该感谢理解宋建敏的这份付出,为他减轻一些压力和负担。这一点大多数去的战友都做到了。而且,还给他带去了丰富和完善“军人之家”的一些必要资料。
第二点,就是开发涵养延续。我也给宋建敏建议,继续开发好家乡的特色产品,提供给所有去你那里的老战友们,让他们分享。老战友们选择了这份分享,也就是资助支持了宋建敏。这一点我想所有的老战友们都会认同的。
再一个就是提前的预约机制。因为已经面向全国,所以预约就十分的必要和正常。否则就会打乱秩序,形成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也会给“战友驿站”带来一些困难影响。宋建敏战友愿意把好事办好,所有的战友们也一定会让好人感到心里特别温暖。这是我们共同的想法。
宋家店村目前的交通还是可以,但是进出古村只有一条盘山公路。周末和节假日旅游的人很多,会形成一定的交通压力和不安全因素。也请那些即将要去“战友驿站”的老战友们提前做好功课。
短暂的交流,短暂的走访,我站在宋建敏的老师长,给他写的那副书法面前:写人只两笔,做人须一生。这是这位老首长对宋建敏的赞扬和肯定。也是宋建敏洁净的心,宽广胸怀的真实体现。 

          
在“军人之家”楼门旁,在宿舍的楼道上,我还看到了宋建敏的老教导员王国寿,为战友驿站题写的站名和住宿须知。这位老教导员,也是从内心从实际替宋建敏着想,指导了他这个“战友驿站”的全部过程。感谢这两位首长的肯定鼓励支持。
时近中午,也是为了感受一下久远了的军营味道,我在指挥排的寝室午休。我睡得很香,似乎做了一个梦。那是一个入伍50年的老兵日夜思念的梦。
告别宋家店村,告别宋建敏,驾车驶出古村落。我的梦像电视剧一样在脑海中闪过,耳畔响起那首激扬的歌曲:“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2024.5.3酿于会稽山
2024.5.22草于大亚湾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牧仁,本名任志华,微信昵称“洮儿河·牧人”,蒙古族。中共党员。1956年出生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的洮儿河畔。中国《郭小川林区纪念馆》馆员暨文学研究员。策划人、自由撰稿人。

197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003年在河北承德退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参谋学院本科学历。荣立三等功两次。服役期间和退役后策划了全国、省市多个大型文化体育创意活动并获奖。
诗歌散文、小小说等多在报刊登载、网络平台发表并获奖

【重要提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