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旅情深】张伦||相约苏州2024

 昵称70808387 2024-05-25 发布于山东


相约苏州2024
          
文/张伦(安徽)
          
五月的苏州,草木葱茏,春意盎然,到处鲜花盛开。2024年05月18至20日,上海警备区阜阳籍老战友柴斌、季凤楼、李玲(女)和李忠友夫妇相约苏州,居苏战友祝德旗参与部分活动,张伦全程参与活动。战友们先后游览了中国四大园林之首的苏州拙政园,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同里古镇,苏州网红景点七里山塘老街以及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和吴中第一山虎丘等景点。

    
(一)苏州拙政园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首,来苏州必到的打卡地。苏州美景不只是古镇老街,园林则是更胜一筹。时值春夏之交,苏州拙政园荷花映柳,移步换景,精美绝伦。让人感受世界遗产名录的诗意园林之美。苏州古典园林,这一璀璨的文化瑰宝,不仅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是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独特审美观念的生动体现。它以其独特的山水布局、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邃的诗画意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拙政园为中国四大园林之首,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取”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整个园林占地约5.2公顷,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以中部为主,分为前、中、后三个景区。建了十六年,修成后主人没两年就去世了,后被儿子输给了徐姓人家。五百年间前后经历三十多个主人,据说曹雪芹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拙政园由江南四大才子文徴明设计,在拙政园中,每一步都是一次发现,每一处景都是一幅画卷。园林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建筑美学和自然环境结合的典范。通过文徵明的《园,虽拙政园卅一景图》,我们得以一窥是明代园林设计的独特魅力。 拙政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核心理念——与自然和谐共生。园林中的水系、植被、建筑和路径,都旨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创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园林不只是观赏的场所,它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一种生活的哲学。拙政园的每一砖一瓦,每一树一石,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
              

(二)苏州同里古镇
          
中国古镇看江南,江南古镇看苏州。同里古镇依河而建,水网纵横,以小桥流水著称,知名景点三桥和退思园。退思园是晚清私家园林建筑的经典,被誉为中国唯一的贴水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古城座落在江南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筑,前巷仨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名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加以文人墨客咏铭记,作画书联,更使之名扬中外。    
同里古镇,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始建于宋代,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宁静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仍然保持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致。同里的名称来源于“富土”二字的拆字重合,是文人士子的文字游戏,更是尊荣富贵内敛的体现。
              
    
(三)苏州山塘街
          
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东至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 3600米,约合七华里,故称“七里山塘”。


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开挖成山塘河,傍河而建的古街被称为山塘街。转悠了一天走累了,我们再信步走到河畔的一个小码头,欣赏山塘河两岸的夜色。画舫缓缓而行,在山塘河的柔波里荡漾,仿佛感受到了江南的妩媚。画舫上的灯笼映在河面上,仿佛流淌的黄白交错的玻璃,伸手在河里,这玻璃忽地拉长、变形,被揉碎在水里。倚在美丽的画舫窗下,静听着浆声阵阵。河两边串串红灯笼的红色光影摇曳着,氲氤了眼前的桥洞和斑斓的水波,一种朦胧的美弥漫在眼前。山塘河静静地流淌着,游船画舫来来往往,两岸的灯笼在水中倒映出一条蜿蜒的“红丝带”。在灯影桨声、吴侬软语中,不知不觉,我的灵魂、我的身心都沦陷在这梦里的江南意象中!    
山塘街是个雅俗共赏的地方,这里的夜景非常美,白墙黑瓦,桨声灯影,江南之美尽收眼底。
              

(四)苏州虎丘
          
看一看吴中第一山,中国的比萨斜塔——虎丘塔。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素有“江左丘壑之表”、“吴中第一胜景”、“吴中第一山”之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第一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墓葬之谜,风壑云泉,令人流连忘返。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赞誉。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隨文帝仁寿九年(公元601年),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59---961年),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世界闻名的虎丘塔高高耸立于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巅,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佛塔,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其风格与同一时期建的杭州雷峰塔相似,两塔被誉为“江南二古塔”。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1644年)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度,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真是个好地方!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凭着虎丘这个舞台,演出了许多威武壮丽的史剧,从而留下了无数的宝贵遗迹,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吴王夫差为报仇雪恨,率兵攻打越国,在夫椒山大败越军,拘捕越王勾践夫妇到虎丘,令其在阖闾墓前守坟养马。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曾登山游览,并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求吴王宝剑,而终无所得。东汉末年,孙权以苏州作为根据地争雄称霸,曾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找地下宝藏,也一无所获。唐代宝历年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一年多时间里,开通了自阊门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边筑了一条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使苏增添了不了少秀色。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出巡苏州,并为虎丘留下了许多墨宝,在苏州民间传为佳话。


(五)姑苏城外寒山寺
          
看一看姑苏城外寒山寺,这里的景色非常美,而且听说真的很灵。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年间,名僧寒山在此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里,寒山寺几经损毁,几度重建。但真正让寒山寺闻名于世的,是唐代诗人张继来此留宿,并写下了那首家喻户晓的《枫桥夜泊》。是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当然,没用的也多的是。    
寒山寺内游人很多,但同样来拜庙,每个人的目的却不尽相同。有的求官,有的求财,有的求健康,有的求平安,有的可能什么也不求,只是来逛逛。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心中有佛,常心怀敬畏,做人就不至于没了底线。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又说:世事轮回,因缘际会,一切皆有定数。这些禅语,不知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寒山寺,一座历史悠久,名声远扬的佛教圣地,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静谧的宗教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寺庙虽小,却精致典雅,每一砖每一瓦都透露着古典之美。默念古人的诗句,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这里不仅是一处观光圣地,更是一个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精神家园。来苏州,怎么能不听上一曲评弹呢?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真的很有意境。吴侬软语拨琴弦,心心念念声声慢,便是不虚此行!
热爱生活,心存美好,与时光并行,不问花开几许,唯愿岁月无恙,生活简单自在,人间烟火如常。人这一生,不过是在朝暮间奔波,在得失间取舍,想要活得轻松,就要知进退、懂知足、会取舍,把握人生的每一次选择,放下不必要的执着,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取舍之间,便是人生。眼中有美好,心中无是非,从普通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喜悦。
   
          
一座姑苏城,半卷江南诗。姑苏可曾是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江南。有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船”,有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也有李白的“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等等。姑苏,一座极具“文人气息”的城市。    
          
相约苏州2024,来年再来。相聚虽然是短暂的,友情却是永远的。让我们的战友之情像四季碧绿的松柏,情深、意深、交往更深。酒越久越醇,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战友情谊越久越浓。也许岁月将往事褪色,也许空间将彼此隔离,永远值得珍惜的依然是战友情谊。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张伦,安徽滁州人,大专文化、退役军人,中共党员,经济师。滁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旅游作家》微刊特邀作家,《北上广文学》研究院研究员。喜爱文学,爱好诗词。

【重要提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