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诗评会第262期合集

 中诗报 2024-05-26 发布于河南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编辑部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杨优

主编:带刺的玫瑰

执行主编:雨荷

常务副主编:葛平

副主编:玉行天下   阳春   

编辑:  沐青青    唐国钦

群管:平凡之路

美篇:王景秀

整理:带刺的玫瑰

校对:葛平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诗评会(262)期

诗评顾问:雪地等春

诗评指导:带刺的玫瑰

执行组长:翼华

诗评作品:精华选评(16首)

诗评编辑人员:天外天  翼华  孙继平 丁维诗,玉行天下,

上刊诗人

翠袖寒 苦荞 西楼望月 何雷绽 张道富 翔鹰 蔡官富 孙继平 一葉浮萍   崔在庆 陈景东

诗评老师||天外天

16.错过

文/翠袖寒(辽宁)

错过了最后一班车

街角的灯光沮丧得无精打采

夜色,如墨般蔓延开来

是时光的无情,还是命运的捉弄

自以为紧握在手,却如沙尘随风飘散

回望错过的风景,记忆的碎片难以接续

我试图抓住一些翩然的思绪,却两手空空

那颗划过夜空的流星,

是否也和我一样叹息

错过了星辰、大海

【天外天简评】给我的感觉,这首小诗的体式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区别只在于,这种独特的乐曲却充满了冷寂和沮丧、凄清和哀怨的意味。确切点说,音乐这种载体,初听入耳,再听入心;开心的时候,你听的是歌、难过的时候,你悟的是词,也就是说,真正可以打动你的,绝非是音乐本身,而是你内心的故事。就像这首小诗,从始至终都笼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像一首没有歌词的乐曲,含蓄的音韵,扑朔迷离的内涵,曲调朦胧缥缈,恰如一幅水墨晕染的丹青,将诗中的寓意氤氲在云雾之中。细细的品读,小诗以主题《错过》为引申,通篇都是在借景抒情,诗中除了一个“我”字之外,再没有一句是描写人。然而,读者在期间却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无形中感受到那种夜色中的凄清和落寞、领略到那种错失后的懊悔和沮丧。尽管诗中并未坦言错过的具体内容,然而一切尽在不言中。小诗的结尾,诗人独自面对时空的悠悠感叹,也因为前面的引申而变得不仅仅是摹景,更包含了对错失后的那种无尽的幽怨之情、以及深深的叹惋。结笔的描写,作者以“那颗划过夜空的流星/是否也和我一样叹息”这种自问的方式,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诱发出来。这样的问句,对读者来说似乎是言尽意止,而对于心绪复杂的诗人来说,却是直击心灵,瞬间为压抑的情绪打开了一个宣泄的突破口,引出了复杂的情绪,那种错失后的沮丧、落寞,全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个问句当中。全诗也就在这种有问无答的黯然中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这流星划过的夜空,为读者留下一个玄妙的未知,一个问句中的问句,在空谷中久久回荡。非常欣赏,为诗人点赞!

25.聆听

文/苦荞(福建)

旷野像一件花裙子

在轻柔的微风中摆动

这一幕我们都不陌生

它的五颜六色是这个季节独有的魅力

蛙鸣是最原始的提示

每一种声音都无法抗拒

接近流水,接近每一场雨

接近在阳光中闪耀的葳蕤

植物和植物之间相连的心跳

都是土地抛出的橄榄枝

复合的元素逐渐长出触角

我们只需去解读它内在的隐秘

静静的,静静的去聆听

静静的和每一种可能对话

那些还未破译的密码

应该在我们收藏的春光里

在最后一朵花的尖叫声中

纷纷交出满意的结果

【天外天简评】以我的拙见,这首小诗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诗人先由视觉和听觉两种不同的特性着手,找到切入点,由自然季节到自然物象,由远及近,再由内向外,从视觉、听觉、感觉,多种角度来体现主题中的“聆听”的真实妙境。也就是说,开篇写视觉感受,结尾写听觉形象,两相结合,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细味之,小诗从欣赏季节不同色彩的魅力入手,联想到自然界的不同风貌,再到最后以诗题《聆听》做结尾。写出了视觉和听觉的各自魅力和不可或缺。也就是说,雨落听雨、花开赏花,一切顺其自然才是天道。事实上,画意诗情的完美结合,最终自然会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一首以声润色的小诗,通篇以视觉起笔,以听觉入画,生动地渲染出了四季风光的万千气象,并以动态的美巧妙地衬托出静态的幽。读后回味绵长,耐人寻味。为诗人点赞!

26.错过

文/西楼望月(黑龙江)

子夜更像子夜了,一个人突然醒来

被一点点推向远方

新雨更像旧雨,捡拾时光的碎片

拼接一只旧瓷瓶

昙花开了,夏虫呢喃,翻过三道山梁,

我爱你

一朵奔跑的花,缓缓而去

一只低飞的鸟,肯定不是当年的那只

一片红色的花瓣

一道白色的鸟鸣,一直没有回过头来

如碎瓷片,如旧玻璃

如一个人突然醒来,如我爱你

【天外天简评】应该说,有过“错过”经历的人,必定是一位深刻感受过失去的人;也一定是曾经付出过至真至纯感情的人。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子夜里“一个人突然醒来”的片段,才有了“拼接一只旧瓷瓶”和“捡拾时光碎片”的深切体会。事实上,有过遗憾经历的人,往往习惯于黑夜,因为暗夜更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隔断了现实的喧哗,让一颗心在追忆中独自飞翔。也就是说,记忆的闸门一旦被打开:也许是一阵雨、也许是一片花瓣、也许是一些碎瓷片、也许是声声鸟鸣、也许是夏虫的呢喃,总之,在突然醒来的黑夜里,触目所见,皆成触媒,仿佛那里藏着记忆中的影子,那些错过的、无法挽回的种种。细心的品读,但凡高明的诗人往往善于用意象来写“情”,或者说,景中含情。在这一点上,这首小诗与一般作品相比,确实青出于蓝。需要说明的是、“子夜”这个意象不用多说,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几乎所有的离愁别绪,遗憾过往,不是发生在日暮,就是在深夜迸发。准确地说,错过的遗憾,总如梦境、伤感而悠远,如同“拼接一只旧瓷瓶”,无论你怎样的耐心,也无法还原它最初的美丽。一首意象朦胧的小诗,凄清的画面,忧伤的情调、读来却并不让人感到颓废,风格伤感婉转,意尽其妙,非细心之人,难识其间妙境。说不清的细节,却是挥不去的感觉,朦胧隐约的笔触,让文字也显得曼妙缥缈,一种饶有韵味而又悠悠不尽的隐情埋藏其间,字里行间大有以意传神的微妙。非常欣赏,为诗人点赞!

38.之后

文/何雷绽(四川)

某事如一团乱麻在心尖纠缠

某个身影总也挥之不去

某时,头顶一束光刺来,剑锋闪耀

竟有云开日出花开的顿悟

之后,他不再是他

她似乎依然是她

后来的后来

他和她,先后都溺于人海苍茫

【天外天简评】人、总是无法摆脱某时、某事、某人的某种困惑;有时是因为自己太年轻、世界太老,有时是因为世界还年轻、自己却老了。品读这首小诗,感觉就两个字“独特”。我所说的独特,不仅仅是他短小的篇幅、经济的笔墨,而是他巧妙的构思和简洁明了的语言。记得周国平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诗是感觉魅力、意象魅力、语言魅力的总和,三者缺一,你会觉得这首诗有点遗憾”。而这首小诗却做的相当到位,全诗以情感为纽带,将旧时、今日乃至“之后”的情景,巧妙而且合理地交织在一起,叙事简洁却又环环相扣。尽管这是一首意象朦胧的小诗,但读起来却并不让人感到晦涩,而且丰富的内容非常有嚼头,有回甘,让人感同身受。事实上,写情感的作品是有些难度的,既要恰到好处,又必须合情合理,既要语言简洁、又要一步到位。就像这首小诗的叙事,基本都是由曲笔暗示而出,颇有点欲露还藏的意味。所以我说,要怎样一个细致、敏感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再朴实不过、却又再周全,再真实不过的句子呢?非常欣赏,为出色的诗人点赞!

49.之后

文/张道富(江苏)

时光

游走在刀刃

阳光舍去晚霞

寻找黄昏讨论未来

当年轮已逝

盖棺定论

之后竟成为虚设

【天外天简评】说心里话,有故事的人,总能让我充满好奇;有故事的文字,总能令我心驰神往。我喜欢那些创造神奇故事的人。让人称奇的是,这首小诗、通篇不足四十个小字,短小的篇幅,简洁的语言,故事情节却丰富多彩。从表面上看,小诗平铺直述,婉转含蓄,实则锋芒毕露。当然,那种意在言外的妙境,肯定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你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读这首诗,得到的结论自然有所区别。按我个人的理解,这应该是一首蕴含丰富,富有哲理,欣赏和思想价值都很高明的作品。细心的品味,七行小字,然而、在叙事上却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将起因与结果(之后)之间的矛盾,以暗喻的手法加以衬托,行文婉转含蓄,不露痕迹,却绵里藏针、意含而不露,情动而不显。需要说明的是,我个人的理解可能与诗人的写作初衷有所差异,所以我不想把自己片面的观点完全袒露出来,还请笔者以及各位读者海涵。总之,小诗虽然有几分叹事伤时的幽怨情绪在里面,却因真情实感贯穿其中,所以读者并不会感受到丝毫的艰涩之感。相反,可以说,小诗笔墨经济却感慨深挚、既富有哲理又不失意趣,再加上,诗中叙事很有代表性,引起共鸣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非常欣赏,为诗人点赞!

55.错过

文/翔鹰(新疆)

静寂之后是更深的静寂

像时光与流水

像风和雨

不断地在流逝中覆盖亦或更迭

眼波流转

那些无可触及的方方面面

以一种静默

与我们擦肩而过

转身之后的转身

陌路亦或交集

成为人生常态里的常态

彼此交错彼此淡漠

易地而处

人世里的悲欢离合

随处可见

而你我已是天涯中的天涯

【天外天简评】生命之中,总有一些不由自主的错过“像时光与流水/像风和雨/不断地在流逝中覆盖亦或更迭”。于不经意间沦为回不去的过往。这世界,匆匆老去的,从来都不是风景,而是错过的人事。应该说,一首诗歌有内涵,犹如人有真性情,也就是说,一首诗读完之后,它会在你的脑海立刻营造一种情感氛围,犹如舌之尝味,酸甜苦辣之分明。就像这首小诗,细细的体会,不难发现,作者应该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性情中人,字里行间那种对生活精细的体会,以及对人生经历理性的剖析,可以说表露无遗。事实上,在诗歌中,不管是现实的写境,还是浪漫的造境,它都是虚构和幻想的产物。不过,它的本质却是我们现实人生的表达和述说,这样的表达和述说都是真诚的,都是诗人心灵的再现。给我的感觉,诗中叙事,诗人是以现实之眼观物,以现实之笔言情。也就是说,不加掩饰的情感和没有伪装的心灵,才是人性中最自然、最真实的体现。事实上,错过,更像留在心底的一块疤,尽管时光的妙手可以将它愈合,却无法将它完全抹杀。正如小诗的结尾所言:“人世里的悲欢离合/随处可见/而你我已是天涯中的天涯”,深有同感地说,人生就是这样残酷,错过了便再也没了机会,这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没有那么多的假设,更没有那么多的悔不当初,选择了就是事实,没有岁月可回头。一首理性而又颇具内涵的笔墨佳作,诗中写意由浅入深,却又蕴含丰富,给人以心灵上的启迪。非常欣赏,为诗人点赞!

 诗评老师||翼华

36.绿邮筒

文/蔡官富(浙江)

绿邮筒

记忆里的一盏明灯

茫茫的沙滩上

连队驻地没有邮筒

封存的挂念

跑几里地去团部赋兴

独立的圆圆绿邮筒

一个,警卫的士兵

目视着前方,静候

每一个把心交给他的人

每次把想念寄出后

都会等待通信员送来佳音

那时没有心上人

却有同学朋友和亲人

绿邮筒,遥远而明亮

不可磨灭的照耀着心灵

【翼华简评】也许在部队太久,对反映军旅生活的诗作有种特别感情。这首诗尽管稚嫩,作者对部队的士兵生活有体验,诗中的感情很真挚,只是语言过于直白影响了诗意的表达。白话诗需要借用白描的手法写出深意很有难度,作者的笔力似乎还不够,把绿邮筒比作“明灯”不够切贴,语言还尚需凝炼。期盼作者努力写出好的军旅诗。

60.静夜

文/中明(重庆)

熟睡的村庄

一片宁静

门口的大黄狗蜷缩着身子

习惯性地保持着耳朵的警觉

躺在被窝里的小猫咪

沉浸于温馨的甜美的梦

谁心中自语的梦呓

如月光中花朵柔情的呢喃

谁的鼾声穿过窗外

交会于星星的心弦

【翼华简评】这首小诗作者借大黄狗和小猫咪的神态写出静夜的表象。奇妙的是后四句的两问,将静夜的诗味表达得淋漓尽致。你希奇的梦会是深夜那只像燕子呢喃的花朵吗?我似乎看见了,你甜美的鼾声拨动着星辰的心弦……多美的静夜,静与动,真实与虚幻的交织组成了美的意境。一首诗,不再于作者说了什么,而在于他用什么表现了什么。

 诗评老师||孙继平

38.之后

文/何雷绽(四川)

某事如一团乱麻在心尖纠缠

某个身影总也挥之不去

某时,头顶一束光刺来,剑锋闪耀

竟有云散日出花开的顿悟

之后,他不再是他

她似乎依然是她

后来的后来

他和她,先后都溺于人海苍茫

【孙继平赏析】生活的起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诗人却“道”行而“逆”之,采用理寓于情的手法,将诗意通过“乱麻缠身挥之不去”的内心独白,点化出了“日出花开的顿悟”,让诗境立马蜕变成了“她”与“他”,“似乎依然”的平常生活理念,由顺其到了自然。可谓诗有一格,令人光眼释目。但不可否认,诗的“后来”关于“她”和“他”,“先后都溺于人海苍茫” ,这就使诗显得有头无脚了。尽管诗题要求意达诗意“之后”,但一笔之悬让诗过于抽象和朦胧,令读者感到有些犹言未尽的感觉。

16.错过

文/翠袖寒(辽宁)

错过了最后一班车

街角的灯光沮丧得无精打采

夜色,如墨般蔓延开来

是时光的无情,还是命运的捉弄

自以为紧握在手,却如沙尘随风飘散

回望错过的风景,记忆的碎片难以接续

我试图抓住一些翩然的思绪,却两手空空

那颗划过夜空的流星,

是否也和我一样叹息

错过了星辰、大海

【孙继平赏析】只有历经几多生活的磨难,才会感悟生活的艰辛,才能笔落情出,诗志言发,让诗产生浓浓的意味。而诗人翠袖寒笔下的这首诗《错过》虽说意有情出,但却让人看不到那些错过生活的所悟之感。如果说,诗人能巧用错过的“失落”去意寓生活,以崭新诗境凸显诗的内核产生耀眼的生活光环,相信,这首诗定能与众不同,形成前瞻性接地气的上乘之作。

8.静夜

文/苦荞(福建)

风摆弄着窗帘

夜像一个闭幕的舞台

诺大的空间找不到边际

只有来自遥远的星光和月色

打量着陷入沉思的人间

我从心里掏出一册小笔记

一条一条数着曾经的对与错

除了至今未送出的道歉

只在那触动的一瞬

泪花已经盈满了眼眶

还好,我并没有被这静夜淹没

内心一波高过一波的潮水

打湿了记忆的衣袂

多么相似又反复失眠

还是未能解读清楚

——无声的答案

【孙继平赏析】静与思构成诗域的一个形体,将心灵独白一跃纸上,勾划出了诗的意向之美。诗中的“一册小笔记”清印的“对与错”,已把生活历经的“沉思”汇成盈满双眼的泪花。如此的笔入,意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静夜已被隐情打湿了记忆。这就让读者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联想。进而,情融“无声答案”中去。这一悬笔之功,由此让诗有了意味之感。可见,诗人玉笔临风含而言寓,抓住诗的特质,将延伸诗意的余味留给了读者。我想,这是构筑这首诗的风骨所在。

诗评老师||丁维诗

14.远去的背影

文/孙继平(辽宁)

驮下的背

背负着夕阳

像入梦一样

浓缩了那条山路

叠起的脚印汇成了无言华章

风,在吟诵

那片已被殷红如血的山冈

也润色了泪染的目光

我晓得回归故里的身影

已打印那条通往的矿山的路上

汇成追梦,续写

新百之年壮美诗歌

再豪放

【丁维诗浅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用心去写父亲背影的故事,折射社会现象、反映家庭生活,揭示人性。此诗也写背影,与之不同的是,作者把大山比做慈爱的父亲,拟人化的诗句“驮下的背,背负着夕阳”,就像父亲一样,任劳任怨,起早贪黑的,在“那条山路”上,来来往往,不辞辛劳的去劳作,最终将“叠起的脚印汇成了无言华章”。作者柔软的心情,表现在“风,在吟诵”,也寓意他在心底哭泣。又用“殷红如血的山冈,也润色了泪染的目光”来表达他泪光闪闪的情志。继而又写自己的身影,“已打印那条通往的矿山的路上”,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与努力,都被一座座大山记录,被一条条道路所默记,记住一个个不畏艰难险阻、勤劳善良人的背影,从侧面讴歌了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人们,天知道,地也知道,他们转身的瞬间,背影里的动人故事。

18.春夏之交

文/一葉浮萍(甘肃)

奔跑的三千烟波,在

琴弦上奏响滴答的心事

太阳欲将倾斜黄经45度

和莲叶阔谈,婷婷而立

和柳枝妩媚,抽打成行

狼毒花在空旷的草原

想念悠扬的马鞭

高山挽起流水

一场空前的白

牵着发白的雨丝

欲。斗指东南

春风最后一次打开

夏雨的心结

在尘世的旧梦里流落

——作别,妖娆

太阳渐次热烈。拷问

冰凉的夜色

【丁维诗浅评】此诗画面感很强,场景很美。“奔跑的三千烟波~琴弦上奏响滴答的心事”都拟人化地将文字活跃了起来。太阳照射在“黄经45度”的地方,小角度处,美成了“莲叶阔谈,婷婷而立~柳枝妩媚”,广角镜头下的视野,却是“空旷的草原~悠扬的马鞭~高山挽起流水~发白的雨丝”,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明暗交错,清晰明了的画面,悠然而生,毫不犹豫的浮现在了读者的眼前。最后,用思路写心路,人生的道路上,几度春夏秋冬,正如自然界的景色,“春风~打开~下雨的心结”,用“作别,妖娆”寓意秋风萧瑟,走进“冰凉的夜色”,冬将至,春就在不远处。中心思想“春夏之交”所引发的感概与遐想,不经意间,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在了诗句的字里行间里。

29.五一的联想

文/崔在庆(山东)

还沉浸在春天的温情中

大自然的狂欢    已经

把世界打扮得绿意盎然

还陶醉于繁华青葱中

一个伟大的日子

五一,来到面前

这是国际劳动节

多么高尚的赞美与抒情

您是美的叠加

更是亿万不同肤色的同行

请记住这个圣洁的日子

任何曲折和磨难

都会被粗壮的手臂掩埋

任何踌躇和羁绊

都被顽强的筋骨驱散

污浊和泥泞留给过去

不朽的努力

使绿色把万里江山浸染

用爱滋养的高贵灵魂

将永远植入人们的心田

【丁维诗浅评】五一节,话五一。五一前后,既是春播春收的时节,也是润育青春之歌的日子。它的由来,历史久远,而且充满了艰辛与坎坷,甚至于,全世界的劳动者们,无产阶级,曾经经历了资产阶级残酷无情的欺压,经过不断的努力与抗争,才获得了如今应有的工作权益。正如诗中“绿意盎然~青葱~高尚~圣洁”,五一,是“一个伟大的日子~是国际劳动节”。此诗在后面,一直都在讴歌劳动者,一双勤劳的手,能将“任何曲折和磨难”掩埋,能将“任何踌躇和羁绊”驱散,还能将“污浊和泥泞留给过去”。在勤劳致富的路上,通过“不朽的努力”,创作出属于劳动者自己的绿水青山,幸福家园。最后两句,其实就是对中心思想“五一的联想”作了一个总结:劳动,是“用爱滋养的高贵灵”,劳动光荣,勤劳致富,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这种理念,“将永远植入人们的心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