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茂林之家 2024-05-26 发布于湖南

中国第一诗人李白是他的忘年交,“诗圣”杜甫是他的小迷弟;

唐玄宗赏识他才思高远的文学水平;唐肃宗称赞他器识夷淡的胸怀。

甚至纵观唐朝的有名诗人,也就他混得最好。

从才学,从官场,从书法,简直无一不精。

而这个人就是字号“四明狂客”的贺知章。

那么,他是怎么与李白、杜甫结识的?又是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呢?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走上巅峰

都是三岁看小,从贺知章小时候看,就知道他不简单了。

贺知章自幼洒脱聪明,少时即以诗文闻名。

在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他37岁时参加科考就考中进士,殿试还得了状元,可谓才华横溢、年轻有为。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六月,54岁的贺知章才由中书门下平章事陆象先引荐,做了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很快又任户部员外郎、起居郎,步入仕途。

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史。

贺知章得其赏识,被推荐入丽正殿参与修撰《六典》《文纂》的工作,后来又任太常少卿,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迁礼部侍郎,同时加集贤院学士。

这在当时是很引人瞩目的荣耀。贺知章双喜临门,两次谢恩。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宰相源乾曜与张说谈论此事,说道:“贺知章身兼双重使命,足见他很受恩宠,然而学士和侍郎哪个更好?”

张说答道:“侍郎不过是备员充数的官;学士怀藏先王的治国之道和国家纲纪、法度的典籍,并懂得怎样运用它。两者相较,学士更好一些。”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玄宗率领文武百官、王公贵族在东岳泰山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

贺知章以礼部侍郎的身份随玄宗祭泰山。

封禅礼仪、祷天内容等重大问题,玄宗都与他商讨,封禅用的乐章,也出自他之手。

贺知章不断出现在皇帝左右,既陪着饮酒赋诗,又参与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决策,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贺知章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四月,岐王李范去世,册赠惠文太子,贺知章奉命办理丧事。

玄宗令礼部择选挽郎,许多官家子弟报名参选。在人员取舍问题上,他没有处理好,招致许多官家子弟群体上访。

他们涌到贺府门前大声地叫嚷着,一定要贺侍郎给个说法。

见众人来势汹汹,贺知章不敢贸然开门,就命人架起梯子爬上墙头,伸出头来对着这群官家子弟做安抚工作,引来众人嗤笑。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对此,不拘小节的贺知章原本并不在意,没想到有人却拿此事做起了文章。

果不其然,他很快就被改任工部侍郎,兼任秘书监,依旧充任集贤院学士,此后多年未得升迁。

直至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忠王李亨被立为太子,贺知章才被授予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官阶三品。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饮酒作诗

长期的宦海沉浮,使贺知章将名利看得很淡。

他不改任性达观的本色,一面寄情于诗歌创作,以诗闻名、以诗交友;一面潜心研究道学典籍,以豁达心胸和乐观态度面对自然、面对生活,其诗文也呈现出“雍容省闼,高逸豁达”的不俗气度。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回乡偶书》其二是千古名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朴实无华,却把返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然而,最能代表贺知章个性的诗句,还是那句“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唐人温庭筠说:“越溪渔客贺知章,任达怜才爱酒狂。”指贺知章嗜好饮酒,富有才情。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云:“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贺知章醉态可掬的样貌跃然纸上。

他醉酒后,才思泉涌,下笔如神,诗文即使不加点缀,亦卓然可观。

陆象先曾说,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与李白相遇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83岁的贺知章和40岁的李白在长安相遇。

这一年,李白初至长安,暂住在一家客栈里。

一日,贺知章到著名的道观紫极宫游玩,和李白不期而遇。由于彼此已有所闻,两人一见如故。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李白出《蜀道难》示之,贺知章还没有读完,就四次称赏说,莫非是天上的文星被贬谪到人间了?你就是谪仙啊!

从此,“谪仙人”就成了李白的名号,流传下来。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两人相见恨晚,贺知章请李白开怀畅饮。

喝到正浓时,贺知章发现口袋中没钱了,便解下金龟来换酒。

在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佩戴金饰的龟符或龟袋,即金龟,这是身份的象征。

李白知道金龟的贵重,急忙阻止。

贺知章仰面大笑道:“这区区金龟算得了什么?今日有幸与仙人结友,可要喝个痛快!”成语金龟换酒由此而来。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事后,爱才的贺知章毫不犹豫地向唐玄宗推荐了李白。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李白“由是声誉光赫”“名动京师”。

这段深厚的情谊,让李白一生感念贺知章。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贺知章生了一场大病,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出家为道。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行,以道教尤为受尊。

他皈依道门,既为当时社会风气所染,亦与其狂放的性格相契合。

玄宗允准,对他返乡作了周密安排——把他家乡的宅院改为道观,并亲笔题名为“千秋观”,让其居住,还提拔他的大儿子担任会稽郡司马,照顾他的生活。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玄宗问贺知章还有什么要求,他说:“臣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

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

贺知章拜谢,后来转念自忖道:“皇上取笑我啦。'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临行时,玄宗亲赋《送贺知章归四明》并序送与贺知章,太子、宰相及百官纷纷到长安城东门外送别。

当时在长安的知名文人也都来了,每人赋诗一首,以叙别情。

大家对贺知章这位老朋友的离去依依不舍。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齐瀚《送贺知章》诗云:“无因同执袂,相望但沾襟。”可以说是送行者们共同的感受。

如此众多的诗人汇聚一堂,各显本色,为送别贺知章而咏唱,这个事件本身与当年王羲之参与的兰亭集会一样,都堪称中国文坛上的千古盛事。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此次集会一共写了多少首诗,今天已不得而知,尚能见到的有39人的作品。

在这一点上说,贺知章所得到的荣誉几乎是空前的。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五月,贺知章归乡一年后溘然长逝。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草隶

除了诗歌创作,贺知章还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

当时,很多诗人也是书法家,贺知章即是如此,尤其善写草书和隶书。

根据《旧唐书·贺知章传》记载,由于他擅长草书和隶书,常常是喜爱书法的人给他准备好纸张笔墨,他挥毫便写,一气呵成,每张纸不过写数十字,却被人们当宝贝一样珍藏。

兴致勃发时,不论有多少张纸,他都能挥洒自如,纸尽语亦尽,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贺知章的书法技艺惊艳世人,被赞为“书狂”。

窦蒙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很多人的书法作品都不入他的法眼,却唯独称赞贺知章的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能够达到。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曰:“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贺知章的故乡就是山阴。

据《太平御览》记载,王羲之很喜欢白鹅,山阴有个道士知道后,就请他书写道教经典之一的《黄庭经》,并愿意以自己所养的一群白鹅来作为报酬。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李白的这首诗表面上叙及王羲之的故事,实际上是说,此次贺知章回乡,恐怕也会有道士上门求书,以此盛赞他书法技艺的高超绝妙。

对于贺知章的书法成就,温庭筠亦云:“知章草书,笔力遒健,风尚高远。”当时的人们还将他的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四绝”。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贺知章的书法作品有《孝经》《洛神赋》《胡桃帖》《上日等帖》《千字文》等。

可惜传世的很少,迄今知道的主要有两件,分别是草书《孝经》和楷书《龙瑞宫记》摩崖刻石。

前者于17世纪后半叶流入日本,后被日本皇室收藏至今,国内仅有影印本;后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稽山街道望仙桥村西附近,是贺知章楷书的代表作。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岁,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诗人

结语

“四明狂客”贺知章,36岁来到长安,85岁告老还乡,在长安一待就是50年,人称“诗狂”“书狂”。

其实,贺知章的“狂”是指生活态度率性洒脱、诗歌创作旷达不羁和书法创作“纵笔如飞,奔而不竭”。

宋代诗人徐钧曾以诗《贺知章》诠释他宠辱不惊、乐观豁达的一生:“身外生涯总是虚,狂游一梦入清都。有家不住犹为观,底用区区觅鉴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