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兰州家长 2024-05-26 发布于甘肃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此时我国刚进入改革开放阶段,武器装备并不如越南军队的好,但咱们解放军的战斗力很强,往往一个步兵连就有着相当强悍的战斗力,当然一个优秀的连队,也取决于一名优秀的连长来领导。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连长作为基层指挥官,通常也会亲自上阵,带领战士们作战、冲锋和杀敌。

那在作战时一名连长身上都会携带哪些物品呢?

1、78式解放帽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部分连长佩戴的是78式解放帽。

78式和之前的71式、74式一样,都归属65式这个大系列当中,帽子的外观、结构依旧不变,头顶依旧是一颗红色五角星帽徽,帽子以“国防绿”为主。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不同的只是78式改变了面料,使用了经过合成的纤维布料,使其具有轻便、透气、洗后易干和不褪色的优点,相比老款的65式,78式要更适合作战。

2、78式军服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连长的军服也和其他战士一样,装备的都是78式军服。

这和军帽一样,都是在65式系列军服中改进出来的一个版本,也是外观版式不变,改变的只是面料。

和帽子一样,具有洗后易干、重量轻和透气的特点。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78式军服也保持着“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理念,但78式军服的红色领章有微小改动,不再居中放置在领子上,而是与领子的边缘对齐。

也和65式一样,以口袋来区分干部和战士的身份,连长也属于干部嘛,所以军服上衣也是带有四个口袋,分别是胸前两个,腹部两个。

3、解放鞋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当年在对越战场上,战士、连长以及各阶层的指挥员,都大量配发解放鞋作战。

其实早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解放鞋就已经成了军队的主力,随着不断地发展,后来的解放鞋有了标志性的外观。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并发展出了土黄色和草绿色版本,同时还有高帮和矮帮款式。

因为鞋底和鞋头部分使用的是硬胶,然后鞋头和鞋帮中间还使用黄色胶来加固,因此解放鞋在当时也有着“黄胶鞋”和“胶鞋”的绰号。

4、挎包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在作战的时候,连长也会和普通战士一样随身携带一个挎包,有的是早期生产的65式,也有的是后期生产的78式。

这种挎包也被战士们俗称为“军挎”,也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就开始装备,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装放战士的私人物品或者干粮等。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挎包和军服一样,都是以国防绿为主,整体使用结实的帆布制成,上面还带有可调节的挎带,在作战的时候直接斜挂在肩膀上即可。

5、绑腿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70年代,绑腿这种装备早就在世界上淘汰了,但唯独只有我国还在使用。

不管是普通战士、侦察兵还是连长和各级指挥员也好,基本人手都会配备一双绑腿。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当时解放军装备的绑腿也和军服一样,以绿色为主,使用的时候也是一层一层的缠绕在小腿部。

虽然不如军靴美观,但绑腿能更好的缓解行军时小腿产生的疲劳和酸胀,当然绑腿拆卸下来后也能作为其他工具使用。

6、腰带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在作战时连长身上也少不了外腰带,能用来挂装手枪枪套和弹匣皮盒以及其他作战物品。

但连长用的腰带和战士们的有所不同,连长属于干部,所以用的是纯牛皮腰带。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而且做工质量更好,腰带扣上还带有醒目的八一五角星钢印。

7、65式水壶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仿美式的两用野战水壶,但大多数前线的战士们,仍旧以65式军用水壶为主。

这个65式水壶,在设计上吸收了之前的50式和55式水壶的一些特点,例如椭圆的外形和朴实的外观。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但65式水壶的用料更好,壶体也有更高的强度,最主要的是还采用了黑色塑料瓶盖,能更好的保持水壶里的温度不会快速流失。

在水壶背带上也进行了简化,整体变得更实用,更易于携带。

在当年的自卫反击战期间,连长和战士们用的均是这款65式水壶。

8、62式军用望远镜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每个连长基本上都配备一个望远镜,所用的型号是国产的62式8×30倍望远镜。

这个型号在设计上也结合了西方多款军用望远镜的特点。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望远镜的主体基本上都是金属结构,表面和镜片附近使用的则是橡胶材料,并且手能触碰到的地方还增加了粗糙的纹理,这样能起到防滑的作用。

望远镜全重0.68千克,通常还会配备一个牛皮制成的收纳盒,便于行军的时候携带,也能更好的保护望远镜,避免受到碰撞和挤压。

9、54式手枪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连长作为基层指挥员,身上通常都不会缺少一把手枪。

在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国指战员最常用的战斗手枪就是54式。

54式也被俗称“大黑星”,这个枪估计大家也都知道,它的前身是51式手枪,原型是前苏联的托卡列夫TT-30/33型手枪。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外形和内部结构与原版的托卡列夫手枪基本相同,国产的54式手枪也是发射7.62×25毫米手枪弹,国内仿制后也被更名为51式手枪弹,弹匣容量8发,有效射程50米。

虽然是仿制的,不是自主研发的,但54式手枪性能出众,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也一直作为我军各级指战员的战斗手枪,直到更加先进的92式手枪问世后才被取代。

10、54式枪套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配备54式手枪的连长,身上也少不了该枪专用的54式枪套。

这种枪套使用厚牛皮制成,边缘处使用粗线加固,枪套的盖子上面还有一颗铜扣,能和下面的带子连接,可起到收紧枪套的作用。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枪套外部通常还会带有一个独立的弹匣包,能用来装放手枪的备用弹匣。

但在作战的时候,上面的独立弹匣仓远远不够,所以还会额外的配备两个弹匣皮盒,与枪套一同挂在腰带上。

11、80式钢盔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连长在前线作战的时候,也会像战士一样配备一顶钢盔,用于防护头部。

当时所用的钢盔为国产的GK80型,后期也叫做80式钢盔。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这种钢盔在70年代期间研发,作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军用钢盔,在设计上大幅度借鉴了二战期间日军的90式钢盔,也是具有简单实用,便于大量生产的特点。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此时这种钢盔还没有定型,但已经有部分装备到了前线部队使用,直到80年代才定型,不久后正式装备部队。

12、56-1式自动步枪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在前线带领士兵战斗的时候,连长身上的54式手枪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也会像士兵一样配备自动步枪。

但连长配备的并不是标准的56式自动步枪,而是在1963年定型的56-1式自动步枪,这个型号就相当于标准56式的轻量化版本。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类似前苏联的AKS-47那样,取消了实木枪托,改为了一个可折叠式的简易枪托,这样大大减轻了枪身重量,也增强了便携性。

56-1式自动步枪同样发射7.62×39毫米56式步机弹,使用30发弧形弹匣供弹,在战斗时可单发或连发,全自动每分钟理论射速大约650发,有效射程400米。

13、56式弹药携行具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装备56-1式自动步枪的连长,身上自然也少不了56式自动步枪专用的胸挂,也就是56式弹药携行具。

这是专门为56式自动步枪量身定做的一种弹药携行具,整套由三个独立的弹匣仓和四个独立的小口袋组成。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一个弹匣仓内能装入两个30发弹匣,总共可携带6个弹匣,侧面的小口袋可用来装放枪械工具或者非木柄式手雷。

携行具整体使用帆布制成,上面的多条带子能与身体固定。

14、62式军用指北针

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

指挥作战的时候,连长身上也少不了军用指北针,在当时装备的是国产的62式军用指北针。

这个型号由我国自行生产,在1962年定型,除了能用来确定方位外,还可以测量地形角度、测量距离和坡度等,而且里面的指针和刻度都带有夜光,方便指战员在夜间使用。

以上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一名连长的14件物品,如果文中存在哪些错误或者不足,还有望大家多多指点改进,想要了解更多,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