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流散文 || 善之使者,美之巡礼——杨启勤先生《回族历史与文化》跋

 花海诗音 2024-05-26 发布于山西

风流雅舍

泰山西麓有杨公,汶畔躬耕著作丰。

文润回回三味雅,音弹华夏五弦同。

桃源不羡藏陶令,偏爱楼前栽老桐。

处处温良恭俭让,晚霞尽染一帘红。

——七律 赞杨公

癸巳冬月冯伟诗并书


善之使者,美之巡礼
——杨启勤先生《回族历史与文化》跋

风 流

杨公启勤者,泰西肥邑人也。回族。至情至性,至真至善。自幼耳濡目染回族礼仪,浸润于回风,崇尚其文韵,孜孜以求伊斯兰之文明。及长,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汲天地之精气,得穆圣之启迪,勤于覃思,颖达于悟德,穷究回族之文脉,废寝忘食,百折不回,堪合“达悟德·杨启勤”之名也。退休之后,暇而不闲,天地愈阔,更以柔肩担道义,长毫掀巨澜,滴水穿石,聚沙成塔,先与人合作《山东省回族古籍辑录》,继之而《泰山石刻》,后独成《文韵回风》与《文脉铭读》两部近八十万言之皇皇巨著,补当地回族文化研究之空白。邑内乃至岱下汶畔之回民无不欢欣,赞之为回胞弘扬教门之贤者,誉之为践行文明礼仪之楷模,拥之为当地回族文化之旗手。其汉族同道、同僚、同学亦深感服,传之闾巷。泰山出版社出版《阅读中华国粹》丛书之《少数民族节庆》与《传统婚俗》两书,慕名聘其为特邀编辑;泰安市伊协盛邀其主编《泰安市伊斯兰教志》(初稿)。然此皆公之业余所为,非关其领导、工作之职分也。

“两文”既出,反响强烈。然杨公意犹未尽,倾其半生心血,厚积薄发,又成“两文”——《文明礼仪》与《文史要览》,乃姊妹之篇,纵览文史,横排礼仪,激浊扬清,烁古励今,计四十万言。后遵有关出版社编辑之意,合二为一,分题为上下编,定书名为《回族历史与文化》。回望诸“文”,可谓“胸中千壑纵横,纸上百万雄兵”也。“文”如其人,校场阅“兵”,可识其心:一曰心“诚”。公幼承庭训,敦品励学,恪守清真,心无旁骛,追奉回族之文明。信念虔诚,待人真诚,做事热诚。虽近古稀,而志弥坚。二曰心“敬”。公青灯黄卷,静笃一隅,沐回风,理文脉,览要文史,精研功修,发微精义,承古萌新,完善礼仪,案牍劳形。负重致远,甘于其责;文韵流长,其心澄澈。三曰心“厚”。公温良恭俭,谦谦君子,处事低调,为人平和,感恩天道,以礼待人,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于文字间亦温婉和善,向导劝化,处处温馨。四曰心“宽”。公心底无私,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回儒融洽,眼界阔宽,贯通古今,境界蝶变。

杨公笔下多誉羊之善良、俊美与温顺予人以善美之滋润。访之《说文解字》,曰:“羊,祥也。”又曰:“美,甘也。从羊,从大。” 徐铉注云:“羊大则美。”另,口中有羊为“善”(古与“膳”相通),《说文》亦有“美与善同意”之说,且“羊羔跪乳”更被赋予“至孝”“知礼”之义。故羊之意蕴为善良美好,吉祥如意。而源于伊斯兰文明之回族文史与礼仪,乃善之化育,美之集成,自穆圣奠基之日起,历经贤人学者接力传承,泽被后世。今杨公奋力接棒,荟萃回族文史之精要,著作回族文明之礼仪,集善撷美,如群羊列阵,彬彬而行,翩翩而来,诚为当代之善举,千秋之佳话。且“杨”又谐“羊”,公又属羊,余也属羊,岂非“天作之合”耶?

公素爱美,仪容颇端,言谈文雅,举止大方。治学亦文质兼美,且与时俱进。如其阐述礼仪,既科学划分,尊传统而及现代,且高度概括,耙梳结捆,以信礼、净礼、食礼、衣礼、婚礼、殡礼与业礼、伦礼、情礼、事礼、节礼、茶礼而名之。既参天道,又悟人道,信仰、生活,人品、举止,自上而下,由表及里,由内到外,天人合一。故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人情世故,人与自然,尽入心窗,悉成礼仪。公于形式亦精益求精。即小如标题,亦几经锤炼,或铿锵整齐,或参差生辉。而如“业礼”之“省、悟、思、导、寻”之炼字,更觉生动贴切,颇具情趣。诸如此类之语言,或激昂,或舒缓,前呼后应,言近旨远,左顾右盼,摇曳生姿。而其“诗话文史”之艺术化、通俗化、趣味化,则立足当地,贴近基层,纵目宇内,延及言外,服务当今,启迪后世。如春风化雨,善莫大焉。今杨公览《文史》、明《礼仪》,实乃一次回族文化之巡礼,亦洞开“美的历程”之心扉。读者诸君自可随意出入,率性而游。而窗内之梦自比桥上风景多一人欤!尤喜善心到处美自生,杨公笔下多温情。且看:长河落日,列队之骆驼,成群之牛羊,沙漠椰枣,丝路胡杨。

余本回文门外,才疏学浅,蒙公不弃,忘年相交。今当临美,不揣力薄,遵嘱作文扬善为跋。

癸巳阳春于泰山西麓“一鹤轩”

丙申阳春再改

(杨启勤先生所著《回族历史与文化》,于2012年12月完成初稿,2013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晏琼英博士作序。有待出版。)


《回族历史与文化》内容简介:

回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既有中华历史文化的共同性,又具备回族历史文化的特殊性。本书分上下两编对此进行了论述。上编《文明礼仪》,突出回族历史文化的重点和文化成果,概述回族“文明礼仪”的延绵发展和丰富的历史,辅陈回族文明的历史进步和文明进展;下编《文史要览》,则是对回族历史文化与时俱进的简要回顾和揽胜,浓缩了回族历史演进之精华。






杨启勤先生简介


达悟德·杨启勤,男,回族,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讲师。中国民族学学会会员。出身农家,学过经,务过农,放过牧,教过学。历任公社党委秘书,县委统战部、宣传部副部长,肥城市委党校书记兼副校长(主持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专注于研究回族历史文化。出版专著《文韵回风》《文脉铭读》,待出专著《回族历史与文化》。与金坡主编《泰安市伊斯兰教志》,与人合编《山东回族古籍辑录》《泰山石刻》《泰安区域文化通览·肥城市卷》《肥城文化通览》等著作。另外主编《杨氏族谱》(续修本)。





舍长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1967年4月生,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东军寨村人。现任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工作室主任。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初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从事乡镇党委宣传、文秘、办公室和市纪检监察、市政协文化文史等工作。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编《泰安区域文化通览·肥城市卷》《肥城文化通览》《肥城抗战记忆》《改革开放四十年亲历记》《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风物肥城》等著作多部。其中,任《肥城·我的家》特邀主编,《肥城一中创建史略》主撰,《肥城五千年》《左丘明志》《让左丘明绽放光明》《文脉铭读》副主编。《肥城五千年》荣获“山东省政协优秀文史书刊评选一等奖”;《左丘明志》列入《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被评为2020—2022年度全省史志优秀科研成果。另外,策划编纂出版《藏书胜地陶南别墅》《泰山宗谱叙录》等书多部,指导编纂《牛山志》《边院镇志》等。

2014年5月,奉命具体负责筹建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并主持其日常工作(至2018年),创办全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左丘明文化、也是肥城唯一一份具有省级内部刊号的《左丘明文化》杂志,任执行主编6期,主编2期。在省市级文史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北宋李穆墓志考》在2017年第6期《寻根》杂志(河南大象出版社主办)发表;《民国版与清代版〈左传精舍志〉之初步比较》,在2015年第2期《泰安文史》发表。主持的《左丘明文化发掘传承研究》被泰安市社科联确定为2016年度重点社科课题,被鉴定为优秀等级;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获得泰安市社科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

出版个人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并被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省政协文史馆等单位收藏。《甲午书简》荣获第三届泰安市东岳文学艺术奖三等奖。为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和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肥城篇》提供肥城特色历史文化咨询,并出镜后者访谈。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主编简介
花非花,一个与文字为知己的女子。喜欢诗和远方,喜欢文学并热烈的追求着诗一样的人生。  
“莫言性格多乖张,只把诗词当故乡”。

本期编辑:花非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