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抗肿瘤中药学│石见穿

 一元堂中医张 2024-05-26 发布于辽宁

Image

Image

(上图:石见穿彩图及标本,均来自网络)

石见穿

石见穿系唇形科鼠尾草属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亦名月下红、小红参、小丹参、紫丹参、紫丹花、红根参、活血草等。广泛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生于山坡或平地的林荫处或草丛中,海拔120-500米。

性味归经:味苦、辛、平(或凉),归胃、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血,软坚散结,止痛

临床应用:

本药传统主治噎嗝、瘰疬、痈肿(带状疱疹、乳痈、痤疮)、痰喘;赤白带、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湿热黄疸、便血、热毒血痢、淋痛;风湿骨痛,麻风,跌打伤肿等症。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肝炎、胃炎和妇科等疾病,特别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许多医家辩证应用石见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癌症 石见穿作为常用的抗癌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应用研究较多。如:食管癌常用冬凌草60120 g,石见穿3060 g,藤梨根3060 g,白花蛇舌草3060 g(或半枝莲6 0g)。钱伯文治疗胃癌根据化瘀化痰并重的原则,常以《外科正宗》之海藻玉壶汤和《宣明论方》之三棱汤加减变化,攻痰以海藻、昆布、茯苓、半夏等;逐瘀以三棱、莪术、石见穿、乳香、没药等。治疗直肠癌石莲花汤:石见穿50g,半枝莲50g,白花蛇舌草50g。石见穿与猫爪草配成药对,治疗肺癌,实验研究证实有较好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

2、肝炎 《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均记载了石见穿、糯稻须根等合用为方,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

3、妇科疾病 石见穿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除清热利湿外,还具有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之功效。因其药性平和,不燥不寒,故被广泛应用于因血热、湿热所致崩漏、月经先期、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等疾病,疗效显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号方:云茯苓12 g、桂枝4.5 g、赤芍、丹皮、桃仁各10 g、皂角刺20 g、鬼箭羽20 g、石见穿15 g

4其他 《浙江民间常见草药》记载紫参根(石见穿)9 g12 g,羊乳块根30 g,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疗效显著。《浙江药用植物学》将本品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疮肿等。章进等将石见穿加入蒿芩清胆汤中,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治疗疣状胃炎(Hp 阳性)的乌贝消疣散:乌梅10g,浙贝母10g,丹参10g,党参10g,黄芪15g,白芍10g,黄连5g,生牡蛎 20g,莪术10g,石见穿15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5g。功能:益气健脾,化瘀消疣。

另外,有人认为石见穿能助鸡内金攻坚化石,亦能助金钱草通淋排石,所以可以用于胆石症或尿路结石症。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见穿主要具有抗肿瘤、保肝、抗氧化等作用。从石见穿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经文献报道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单萜、倍 半萜和二萜类化合物未见有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报道。此外,丹参素和山奈酚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 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石见穿易混品种考证

石见穿之名始载于《本草纲目》卷二十一草部的有名未用项下,仅日:主骨痛,大风痈肿,但未描述其形态及产地,后此药多存在同名异种和同种异名的现象。石见穿易混淆品为石打穿,而且在很多地方这两种植物混用严重。根据谢宗万老师考证结果,《本草纲目拾遗》始载的石打穿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仙鹤草),石见穿为菊科植物鬼针草,而不是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的石见穿才是华鼠尾草,华鼠尾草是近现代石见穿的新兴品种。现代研究所用石见穿均来源于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