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是内脏在警告:头顶痛是肝头痛、前额痛是胃头痛...

 快乐人6d0dgsf8 2024-05-26 发布于江苏

 中医认为: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也就是说,排除了外伤跌仆以及六淫之邪等外感因素,其他头痛都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

图片

换言之,这些头痛都是五脏六腑的生病信号。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最为常见: 

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或肝血不足(肝失濡养),或肝阳上亢(扰乱清窍),就会头痛;
 
脾:脾胃失和(气血不足,无以上荣于脑),或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阻遏清阳),就会头痛;
 
肾:肾精亏虚(精髓不足,脑海空虚),或久病不愈(一则,久病及肾,肾的阴、阳、气、精亏虚,二则,久病入络,头部经络被阻),就会头痛。
医按经脉,划分头痛

头痛,是前额痛,还是后脑勺痛,是两边都痛,还是偏头痛,都要问清楚,因为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辨证施灸!

图片

经络以通为贵,“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脉通畅,则身体正常,反之,则引发疼痛。

头部循行多条经络,由于受邪的经络及脏腑不同,头痛部位也不相同。
出现头痛时,只要艾灸相关穴位,把经络打通,就可让疼痛缓解甚至消失。

具体来说,头痛可以按经脉如下划分:

1,脑颅后头痛:足太阳膀胱经

区域指的是: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常出现发热、恶寒、恶风等现象。

此处是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好比身体的藩篱,负责抵御外邪,后头痛说明膀胱经被外邪侵袭了。

2,前额疼痛:足阳明胃经

典籍记载:《冷庐医话·头痛》—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

区域指:疼痛一般出现在前额与前发际之间的交接的地方。

最常见的症状:在进食了寒凉食物后,表现为胃寒胃痛,同时伴有前额的疼痛。

3,两侧疼痛:足少阳胆经

两侧头痛也称为偏头痛,我们的头两侧是胆经的循行部位!

因此,如果出现两侧的头痛,中医认为是胆经经气堵住而导致。

常伴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症状。

对于偏头痛,中医素有“左肝右肺”的说法!

图片

左边偏头痛,说明肝血不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它是人体的出气筒,长期情志不舒会造成气郁型偏头痛。

清冷渊、天井穴,外关穴,都是特效穴。

针对左侧头痛

曲泉:属肝经,改善肝血不足;
 
筑宾:属肾经,常用于缓解血症。

针对右侧头痛

尺泽穴:属肺经,可以清宣肺气,泻火降逆;

复溜穴:属肾经,肺气根于肾,复溜可以补肾益阴。

4,头顶痛:足属厥阴肝经

头顶头痛,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
肝经属风木之脏,其性轻灵,巅顶之上,惟风可达,故而,中医认为头顶痛均为厥阴病。

建议艾灸的穴位:

百会:头顶痛与肝经虚寒有关,而百会穴性属阳。

灸之大补元阳,特别适用于肝经虚寒引起的头痛。
 
四关:即内关+太冲,头顶痛还与气郁有关。

四关可以治疗任何气机不畅之病,如头痛、高血压等。
灸通四关后,清阳升,浊阴降,气血调和,头痛自愈。

5,头痛而重:足太阴脾经

中医将此症状称为“头重如裹”,头上好比裹着一顶湿帽子,重得抬不起来。

这与脾湿有关,湿气不化造成湿头痛。

同时伴有四肢酸疼、体感冷、食欲不振等问题。

建议艾灸的穴位:

湿头痛关键在于祛脾湿,建议艾灸脾经的“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它们是对付脾虚脾湿的要穴。

6,头痛而咽喉干痛:足少阴肾经

常伴有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

建议艾灸的穴位:

建议艾灸照海,照海具有滋阴热的功效。

灸之可以滋阴清热、通调三焦,有效缓解咽喉干痛、目赤、失眠等症状。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