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权五言绝句《洛北居人,多毁前代陵墓为田,过而感赋》四首赏析

 新用户0334swDy 2024-05-26 发布于广东

洛北居人,多毁前代陵墓为田,过而感赋

(其一)

基址尚隆然,崇封圮作田。

生前九鼎奉,身后一犁烟。

(其二)

闻道牧儿登,眼看农叟种。

凭搜玉碗来,无鬼能为梦。

(其三)

野火寻常人,䴤鼯穴作门。

山丘亦零落,华屋更何论。

(其四)

襦销百琲珠,土涸千年汞。

何似鲁东门,犹存居士垄。

注释

(其一)
基址尚隆然,崇封圮作田。
- 基址:指陵墓的基础和位置。
- 隆然:高耸的样子,说明陵墓原本宏伟。
- 崇封:高大的封土,指陵墓的封土堆。
- 圮(pǐ):倒塌,这里指被夷为平地成为田地。
生前九鼎奉,身后一犁烟。
-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权力的重器,这里指皇帝在世时的权力和荣耀。
- 一犁烟:指死后陵墓被犁为田地,只剩耕作的烟尘。
(其二)
闻道牧儿登,眼看农叟种。
- 牧儿:放牧的孩子。
- 登:登上,这里指牧童爬上陵墓的封土堆。
- 农叟:老农。
- 种:耕种,指老农在陵墓上耕作。
凭搜玉碗来,无鬼能为梦。
- 凭搜:任意搜寻,指人们随意挖掘陵墓。
- 玉碗:指墓中的陪葬品。
- 无鬼:没有鬼魂,指陵墓的主人已彻底被遗忘。
- 为梦:成为梦,这里意指连鬼魂的梦境都不复存在。
(其三)
野火寻常人,䴤鼯穴作门。
- 野火:比喻陵墓被破坏的景象。
- 寻常人:普通人,指普通百姓对陵墓的破坏。
- 䴤(wù)鼯(wú):指田鼠和飞鼠,比喻陵墓被挖掘得千疮百孔。
- 穴作门:指陵墓被挖得像洞穴一样。
山丘亦零落,华屋更何论。
- 山丘:指陵墓的封土堆。
- 零落:破败不堪。
- 华屋:华丽的房屋,比喻陵墓原本的壮丽。
- 更何论:更不用说,强调陵墓的破坏程度。
(其四)
襦销百琲珠,土涸千年汞。
- 襦:古代的一种衣服,这里指墓主的衣冠。
- 销:消散,指衣冠不再。
- 百琲珠:指墓中的珠宝。
- 土涸:土壤干燥,指墓中的水银(古代用于防腐)蒸发。
- 千年汞:指墓中的水银。
何似鲁东门,犹存居士垄。
- 何似:哪里像。
- 鲁东门:指鲁国东门,这里可能是指孔子的墓地,因其墓地得以保存。
- 犹存:还存留。
- 居士垄:指孔子的墓地,因为孔子曾自称“居士”。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被破坏的哀叹,对于古代帝王的陵墓遭到如此对待感到遗憾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历史尊重的重视。

译文

在洛阳的北部,居民们为了耕种,不惜破坏前代的陵墓。那些曾经高耸的墓堆,现在变成了平整整的田地。生前,墓主们享受着极高的尊荣,他们的权力和财富被比作“九鼎”,而死后,他们的陵墓却只剩下了犁地时的尘烟。
听说放牧的孩子会爬上那些墓堆,而老农就在那里耕作。人们随意挖掘,希望能找到一些值钱的陪葬品,比如玉碗,但这里已经没有鬼魂,连鬼魂的梦都不再有了。
野火似乎在这里很常见,田鼠和飞鼠在墓堆上挖洞做窝。原本高大的山丘现在破败不堪,更不用说那些华丽的房屋了,它们的命运也是一样。
墓主的衣冠已经消散,墓中的珠宝也消失了,土壤中的水银蒸发,千年之后,什么都不剩。这哪里比得上鲁国的东门,那里孔子的墓地还得以保存,而这里的居士垄却已经消失不见了。

作品赏析

这四首五言绝句描绘了洛阳北部的居民破坏前代陵墓以耕作田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生前和死后的境遇,展示了权力和荣耀的转瞬即逝,以及人们对历史遗迹的漠视和破坏。

艺术特点:
1. 对比手法:诗人通过生前和死后的对比,以及高耸的陵墓和被犁为田地的对比,突出了权力和荣耀的虚无,以及历史的无常。
2. 意象丰富:使用了“九鼎”、“玉碗”、“野火”、“䴤鼯”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陵墓的破坏和文化的失落。
3. 深刻的讽刺:通过对现实景象的描绘,诗人讽刺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漠视和对权力的盲目追求。
4. 情感真挚:诗人的语言充满了对历史遗迹被破坏的哀叹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表达了对古代帝王的尊重和对现实的无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