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淵明集序》鈔後

 企愚書櫥 2024-05-26 发布于湖南

梁代昭明太子,誠難得之學者也。惜乎英年早逝,良爲當朝之損失矣。在中國文化史上,其主纂之《文選》,乃吾國第一部詩文總集,對後世影響之深遠,莫與京焉。尤其難能可貴者,乃是蕭統之慧眼識文,於眾人疏忽中耙梳出《陶淵明詩文集》,並親為之作傳作序。方是時也,有鍾嶸作《詩品》三卷,將陶詩列入三品之中,誠賞鑒無眼矣!經昭明太子整理之後,陶淵明之詩文刮垢磨光,一時大放異彩。逮乎趙宋時期,經才子蘇軾推崇,陶詩乃獨佔有晉詩壇焉。由此可見,昭明太子誠一代之英才也,後世靡有繼其踵者也。

昭明太子蕭統者,誠賞會高絕者,以故能從百餘年前的文獻中耙梳,終於披沙揀金,尋得陶集瑰寶。若非具足鑑賞高致,焉能力排眾議,堪破紕漏,尋獲寶藏也哉?惜乎天縱英才之同時,亦奪其夀量,蕭統而立乃逝,誠可痛哉!何乃父高夀八十有餘,而其子纔達而立,蓋天道足其才力之時亦將損其年壽也。(按:蕭統(501年~531年)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梁代文學家,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梁武帝蕭衍長子、太子,是中國文學史上有重大貢獻的文章選家,其功績有二:一是主持編纂我國第一部文章總集《文選》,以選家獨到的眼光,保存了我國許多優秀文化遺產;二是在陶淵明謝世百年之後,收錄了陶淵明幾乎亡佚的詩文,編輯成我國第一部文人專集《陶淵明集》,並為之作序。至此,陶淵明作品才植立于民族文學之林,陶淵明才“不假良史之詞,不托飛馳之勢,而名聲自傳于後”,成為我國一位偉大的文人之一。)近人魯迅認為此賦是“大膽的胡思亂想自白”,蓋亦從另一側面反映陶淵明之作品風格也。近人錢鍾書則曰:“流宕之詞,窮態極妍,澹泊之宗,形絀氣短,諍諫不敵搖惑;以此檢逸歸正,如朽索之馭六馬,彌年疾疢而銷以一丸也。”(《管錐編》第四冊)

今觀昭明太子之序文論陶集,良有以也!茲將相關文字摘錄如次:“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故加搜校,粗為區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閒情》一賦,揚雄所謂勸百而諷一者,卒無諷諫,何足搖其筆端?惜哉!無是可也。並粗點定其傳,編之于錄。嘗謂有能讀淵明之文者,馳競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豈止仁義可蹈,亦乃爵祿可辭,不勞復傍游太華,遠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風教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