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正面临史无前例的超级机遇(1)

 djx0614 2024-05-26 发布于重庆

一个人的成就不仅要靠个人努力,更要看时代的进程。

历史的规律就是如此,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了时代。

个人如此,城市同样如此。

而城市的命运,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人的命运。

今天的重庆,就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为什么这么说?

听我们一一道来。


 1 

中国第四极很多年之前就有一个说法,成渝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是第四极。

那中国这么大,为什么偏偏是西南边陲的成渝成为中国第四极?

因为水。

图片

在著名的400mm降雨线以南,降雨量都超过400mm。在这条线以北,年降雨量都小于400mm。

而年降雨400mm是农业种植的基础,所以400mm降雨线就成为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也是农业文明疆域的天花板。

中国古代大多数朝代的疆域基本都局限在这个400mm降雨线以南的地区,只要能够进行农业种植,人口就能聚集,就能孕育出灿烂的文明。

所以别看400mm降雨线在中国区分出了很大面积,但是国内90%的人口都居住在400mm降雨线以南的地区。

到了工业文明,这个400mm降雨线同样是制造业发展的天花板。

为什么?

因为工业生产比农业种植更依赖水,一方面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另一方面生产的产品要运到外地,水运是成本最低的物流方式。

所以,全世界最发达的制造业基地一定要具备两个特征,其一,附近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其二,毗邻港口。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最发达的制造业基地一个在长三角,一个在珠三角,也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火车头,也就是两极。

但是中国疆域如此辽阔,如果只靠长三角与珠三角两个龙头来拉动,必然会导致东西部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

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合适的地区打造新的增长极,拉动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中国就有了第3级与第4级。

第三级是京津冀,就是围绕着首都打造的经济圈,主要目的是拉动华北、内蒙、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4级就是成渝经济圈,主要目的,就是拉动大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有意思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京津冀与第4级成渝经济圈恰好就压在400mm降雨线边上,这不是巧合,而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选择。如果超越400mm降雨线,那么因为缺水,搞制造业就很不经济,而如果太偏离400mm降雨线,水资源也许更丰富,但是距离需要拉动的落后地区太远,辐射能力就大幅度下降。

这就是成渝经济圈成为中国第四极的由来。


  

那既然可以确定成渝经济圈的第四极,为什么是重庆面临着超级机遇,而不是成都?

为什么不直接将成都设置为中心,而要构建成渝双雄兵力的格局?

因为成渝两个城市各有特色,谁也无法独立实现一个经济增长级的条件。

成都土地富饶,搞农业种植养活2亿人没有问题,但是成都却不适合大力发展制造业,因为成都没有一条大型河流,缺水,光靠铁路与公路运输物流成本就足以让大部分中低端产业活不下去。

重庆本来就是码头城市,顺长江而下可以直达上海,天生就是内陆地区搞制造业的最好的基础。但是重庆最大的短板是经济腹地太窄,向南是贫瘠的贵州,向北是四川,因为行政区划的风格,很难直接向大西北辐射,成渝双雄兵力一个负责搞生产,一个负责搞消费,恰好是天作之合,自身就可以构建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小循环,两级合一充当中国第4季实至名归。

但是中国第4极喊了这么多年,国家也对成渝经济区给了大量政策,但是成渝经济圈发展却差强人意,

为什么?两个原因,其一,成渝之间融合度还不够。

说起来,成渝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在国家的撮合下,成渝也挂着夫妻的名义,但是实际上,成渝过去却一直各过各的日子,只是表面上是夫妻。

其二,过去重庆搞制造业压力很大。

图片

在中国范围内,重庆搞制造业直面竞争对手是长三角与珠三角,重庆能依托的就是一条长江,沿江而下,辐射范围就是长江近济带极省范围。而长三角与珠三角呢,背靠的是太平洋,靠海洋航运。长三角与珠三角制造业可以快速辐射欧美以及全球市场,一个是辐射区区几省之地,一个是辐射全球,两者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所以长三角与珠三角制造业无论产业链集中度还是广度,都远远超越重庆这个小弟弟。面对长三角与珠三角这两个超级大哥,重庆制造业只能在艰难的夹缝中蹒跚而行。但是,当下城市经济圈以及重庆制造业却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当下,我们面临百年未见的大变局,全球化趋势已经逆转,在美国主导的脱钩断链去中国化行动下,中国对美国、对欧洲出口连续下降。与此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呈现效果,中国对东盟出口、对俄罗斯、中亚出口、对非洲出口却连连上升,其中对东盟出口、对俄罗斯、中亚出口增速迅猛。

简单的说,我们外部正在出现这样的变化,全球化变成区域化,对欧美的航运因为地缘政治博弈因素连年下滑,但是对欧亚板块国家特别是内陆国出口却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如果我们把上述外部环境变化对应到国内几大制造业基地,就是完全不同的影响,对依托海运出口欧美市场的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基地基本是利空,但是对于依托中欧班列向俄罗斯、中亚、东欧辐射,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可以向东盟辐射的重庆制造业却是超级利好,海运海军衰落、陆营陆权崛起,这个外部变化趋势是重庆迎来的第一个超级机遇。


 3  


重庆第二个超级机遇就是战略安全。

未来几十年,中国外部环境不但整体是趋于恶化的,而且可能还要迎接惊涛骇浪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建设,实现两个100的目标,另一方面,国家也要加强国内产业链的安全的建设。制造业产业链的安全不仅仅是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环节,同时要有底线思维与极限思维,还要对我们核心制造业产业链进行战略备份建设。

假如未来中美军事上擦枪走火,如果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的国家发生总体战,我国的战略大后方会是哪里?

显而易见,我们会做出和老一辈战略家相同的选择,模仿大三线建设,将大西南作为战略大后方,储备军事实力、工业实力和人口,奠定住决胜的基础。

中国最具有战略意义的省就是四川,准确的说是川渝,地势西高东低,北有秦岭屏障,西靠青藏高原,东有长江天险,南有丘陵密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粮食、矿产、水电等战略资源丰富,光是四川平原农业生产,养活2亿人口不成问题。秦朝将四川占领后,就有了与六国远郊进攻的实力,刘邦占有四川,有了博取天下的能力。

安史之乱后。

长安备战,唐军在四川得以反攻。

蒙古兵封无敌,灭了40多个国家,就打不下南宋,在四川打了40多年,最后大汉蒙哥命丧重庆钓鱼城。日本侵华时,国民政府将战略后方转移到川渝后,日军就无可奈何了。

在现在战争模式下,稳住四川,向下能压制南亚次大陆,向东能经过中原和东南,不仅妥妥的兵家要地,更是我们核心产业链进行战略备份的最佳位置。站在安全的层面,同样是川渝地区,重庆建设产业链备份基地,先天条件就远远超过四川成都。

为啥?

因为成都平原一马平川,对于军事打击基本就是裸奔,而重庆山地纵横,具有天然的地理屏障。

图片

1959年,美国五角大楼制定了一份完整的核打击中国计划,在这份计划中,美国计划用870个核弹打击中国最为重要的117个工业城市。其中对成都计划投放的核弹是4枚,对重庆机放投放的核弹是18枚。4对18,这个数量级差距可以看出重庆天然地理屏障对产业的保护作用。

1959年,中国第一颗核弹还没研发出来,更谈不上建立反导防御系统。

现在中国反导防御系统日趋完善,如果在重庆建设制造业战略备份基地,依靠完善的中短程反导防御系统,结合重庆天然的山地地理屏障,完全有信心抗住美国的核打击,让我们制造业战略备份保存下来。

这就是最近央企为什么纷纷落户重庆,在重庆投入巨资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根本原因,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底限思维与极限思维的表现。

即便与美国爆发战争,把我们长三角、珠三角全部打烂,依靠重庆的产业链备份基地,我们也能东山再起,取得最后的胜利。

简单总结一下,因为海运海权衰落不应路权崛起,因为我们制造业产业链需要战略备份,两者叠加,就让重庆客观上迎来了一个建设超级制造业基地的客观条件。

那么,重庆怎样才能完成建设超级制造业基地的目标?

关注本号,我们明天再讲。


过去5年,我们帮助了很多人完成了家庭或个人的城市跃迁。

这其中,有我们身边的同事,合伙人,朋友,也有我们的客户。有来自华北华东,西北西南的省会的朋友,也有其它三四线城市的朋友。

到如今,我们看到这些客户朋友在成渝安居乐业,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到重庆的各种优质教育福利和资源,我们倍感欣喜。

人与人之间存在竞争,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是一样。

城市的本质是什么?

是文明。

物质文明来源于城市的经济、机会、资本、人才。

精神文明来源于城市上层建筑的国际化、服务业、金融业、视野。

重庆与成都,一个作为省会,一个作为直辖市,两者都以及自身强大的战略定位,其经济成就产业布局我们有目共睹,未来势必会虹吸周围三四线城市的人口。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给自己,给自己的下一代,给自己的家族有一个更好的起点与未来。

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经常性思考的问题。

如果你对成渝感兴趣,认同城市跃迁,想了解重庆或成都的房产,欢迎扫码。

而重庆相对成都来讲,地势复杂,面积较大,稍不注意,非常容易踩坑。

所以,这就是我们推出线上咨询原因。

线上一对一分析诊断加上课程,让你快速了解重庆基本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