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0年,样板戏《红灯记》风靡全国,鸠山威一郎却将其告上法庭,

 龙泉清溪 2024-05-26 发布于山东
1970年,样板戏《红灯记》风靡全国,鸠山威一郎却将其告上法庭,并向周总理申冤道:“鸠山家族从未参与过侵华战争!”
 
对于绝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中国人而言,第一次知道“鸠山”这个姓氏,基本上都是从《红灯记》中的鸠山队长这里了解到的。
 
事实上,鸠山家族在日本算是一个“名门望族”了,自鸠山由纪夫的曾祖父鸠山和夫以来,基本上可以说“世代公卿”,不是首相就是各种大臣。
 
但从另一种方向而言,鸠山家族又不能说多大,因为全日本姓“鸠山”的只有鸠山由纪夫这一支,并不像佐藤之类的那般普遍。
 
就是这个“独苗苗”的鸠山家族,四代人对华态度一直都是比较亲善的,也没有人参加过侵华战争。
 
也正因此,鸠山家鸠山威一郎和鸠山邦夫两代人,都没少为这《红灯记》中的“鸠山队长”一角表示“抗议”。
 
那么,既然是如此小众的姓氏,是怎么成为《红灯记》中的反面人物的呢?答案是《红灯记》原型根本没有说那个宪兵队长姓什么,而正巧时任日本首相叫鸠山一郎,作者李维民就想,既然姓鸠山的人当首相了,这个说不定是日本的大姓,就随手将之定为了反派的姓氏。
 
李维民没有想到的是,他这“随手一笔”,竟然引起了鸠山一郎之子鸠山威一郎的抗议。
 
鸠山威一郎在了解了《红灯记》的故事之后,曾专门跟总理“申冤”,说他们家族没有人参与侵华,而且一直反对侵华,甚至要“告上法庭”。
 
1978年,鸠山威一郎之子鸠山邦夫,跟随时任日中友协(正统)东京都本部会长的宇都宫德马访问中国,并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的接见。
 
鸠山邦夫也想为鸠山家族“正名”,在邓颖超设宴款待他们一些人时,主动提出:

“鸠山这个姓,在日本只有我们一家,而鸠山一家三代都同中国友好。我听说中国的现代京剧《红灯记》里的坏蛋,那个日本宪兵队长叫’鸠山',为什么不能换一个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广泛用的姓呢?”
 
邓颖超没想到鸠山邦夫竟然如此在意这件事,听后当场表示,会认真考虑他的意见。
 
之后,邓颖超还专门让人给文化部戴部长传话,请他考虑一下修改《红灯记》的剧本,将日本宪兵队队长改个名字,不要姓鸠山了。
 
但问题是,《红灯记》在国内太过红火,“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这句话在国内流传太广了,就算修改了也难以传播出去。
 
因此,此后这些年里唱的仍然是“鸠山”,而不是其他的姓氏。
 
不过,也正是因为鸠山家两代人的“抗议”,很多人都知道了“鸠山家族没有参与侵华战争”,此后也很少有人会在抗日战争题材中以鸠山为反面角色的姓氏了。
 
后来,鸠山由纪夫来华参加中日韩领导人峰会时,有关部门还专门下达了正式规定,国内媒体今后再制作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时,禁止令故事中的日本鬼子姓鸠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