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光福古镇小记

 颍河东流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光福古镇小记

                         文图:面朝大海

    昨日的光福古镇之行,应该是游苏州古镇老街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失落的一次旅行,因此,这篇游记只能以小记给苏州古镇老街行划上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毕竟还有东山西山镇因太远不方便而放弃行程。

   说失落,因为现在的光福古镇与网上介绍的差距太大,说是游古镇,还不如说是游两座寺庙,即铜观音寺和司徒庙,镇上哪有老街的影子,没有古建筑也罢,连重建的老街也没有,如果再没有铜观音寺,那就没有任何古镇的味道了。

   光福古镇,位于苏州吴中区,濒临太湖,也是苏州靠近太湖最近的镇之一,风景不错,有山有湖,历史上的古镇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名字的来历,据说是某知名人士贡献自己的宅院为寺,寺名叫光福寺,故而镇名叫光福,也是当地人为纪念这位名人捐宅为寺的善举。后来镇上有个村民在寺庙旁边取土,挖出一个铜观音像,献给光福寺,引起轰动,随光福寺改名铜观音寺。

    按网上介绍,光福古镇名胜古迹众多,更有光福自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享有“鱼米之乡”之称号,还有光福是传统工艺之乡,苏绣的发源地之一,精湛的雕刻工艺享誉吴越之地等等。

   至于把游光福古镇作为最后一站,一是因为看古镇介绍没有什么特点;二是坐地铁公交太远,它位于苏州市区西近30公里,所以一直拖到昨天才去。

    早上坐上海11号线地铁到花桥已经7点半,然后换乘苏州11号线地铁到金厍桥换乘5号线地铁,到灵岩山地铁站再换乘64路公交到光福古镇,路上整整花费5个小时。

   当我从灵岩山地铁站坐上64路公交时,发现车上人特别多,基本是去光福古镇的,中间下车的少,以至于我站了一路。这说明光福古镇因没有地铁,人们出行主要靠公交,另外也看出光福是大镇人也多。

   铜观音寺就是公交站点,下了公交一拐下去就是铜观音寺,站在高处望铜观音寺,甚是雄伟壮观,特别是光福寺塔,耸立山顶,树木遮挡之下只露出塔顶小部分,有一种深山藏古寺之神秘感。

    走下台阶,来到铜观音寺前古桥边,看到门店里有两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在忙,于是上前问她们老街在哪里?其中一位年龄稍大的说,寺前河两边就是老街啊。我左右一望,这哪里是老街,分明就是住家户。又问她们镇上还有啥景点,她们说还有司徒庙和香雪海。告别两位女师傅,站在寺前的古桥上,左右张望一番,几乎没有一丝老街的样子,全是当地居民房,唯一的就是墙体粉刷成白色,显得整齐一些。

   看到眼前的景致,感觉有些失落,既然来了,那就简单浏览一下。老街没啥看的,就看看铜观音寺。依山而建的古寺,从前面看还是挺威武雄壮,要门票但有优待证免费,进了山门,迎面就是大殿,颇为古朴雄壮,站大殿门前看里面,“严禁拍照,违者罚款”的告示醒目,寺庙内禁止拍照的还是第一次遇到,难道这个铜观音寺有什么神秘之处吗?不得而知。

   当然,寺庙摆设大同小异,只是供奉的菩萨不同罢了。浏览一般,感觉寺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寺院后面的光福寺塔,围墙、塔身等都是新修的,时间应该不长。寺里只有几个游客,可能是中午11点多了,这个点人少。

   在僧人生活区,问一位女士,看服装应该是寺庙搞服务的,寺庙有多少僧人,她说有六七位吧,刚吃过午斋饭,在休息。她是本地人,在寺院做服务工作,问她街上有苏式面馆没有,她告诉我出寺门左走,到桥边有两家面馆,是本地人开的,面还不错。

   赶快按这位女士推荐的去找,因为肚里咕咕叫了,打算吃碗面在坐公交去司徒庙,看完就回去。

   前行三百多米,远处就看到桥头有一家面馆,左右两个“面”子特别醒目,名曰“光福老字号”。就是它了,掀开门帘一看,嗬,里面坐满了食客,呼噜吧唧的吃面声,真热闹。看价格表,爆鱼面12,价格和苏州市区差不多。没看到服务员,直接走进后面的操作间,下面的师傅热的只穿件黑背心。

     “老板,下碗爆鱼面,多加点面。”

     “其他浇头不加吗?”   老板问。

      “嗯,就放爆鱼。”

   本来想要白汤的,老板说白汤没有红汤好吃,又改变了主意。看来,在苏州吃面,就吃红汤面。

    面不错,一块爆鱼个头大,多加面够量,这是在苏州吃面最实惠的一次,算吃饱了,没想到光福人蛮实在的。

    吃完面,又回到下车的公交站点,等64路公交。趁等车的功夫,与路边卖粮油的店主聊几句,师傅说光福古镇历史悠久,就是现在保留的老建筑没有,想重建没钱,只能保持现在的样子。至于司徒庙,没有铜观音寺大,就庙里的几棵古柏树值得一看。

    坐两站到了香雪海公交站点,右边是苏州知名的赏梅花景点“香雪海”风景区,传说“香雪海”三字是乾隆来赏梅时所题。左边就是司徒庙,为纪念邓禹所建。

   进庙看殿堂一般,远没有铜观音寺规模宏大,不过,倒是院里的几棵古柏树的名气盖过司徒庙,古柏树前,一群男男女女正在写生绘画,近看,全是画古柏树。

   古柏树前的介绍,用“清、奇、古、怪”四个字形容这几棵古柏树。

   这四株古柏树,相传为邓禹亲手所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传乾隆下江南时路过此地,被这四株古柏树大为吸引,叹为观止,分赐四柏树“清、奇、古、怪”四个字,流传至今。

    游光福古镇,倒不如说是看了两座寺庙,仅此而已。二十多分钟看完司徒庙,回到公交站点,等公交打道回府。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