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视界——罗伯特“星际乐园”系列油画创作的感知工具

 汉斯理论馆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第三视界——罗伯特“星际乐园”系列油画创作的感知工具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4526日星期日

什么是第三视界?

第三视界指的是通过第三种视觉工具感知到的世界,这种世界就是广寒浩渺的宇宙。而整个宇宙对于人类而言数千年只知道天上的星星、星球以及星座。但是在现代社会人类发明了电子望远镜,这种电子望远镜通过对宇宙各种射线的扫码、解码以及还原,让我们感受到更为浩瀚的全新疆域。这种疆域的具体化图景使得人类摆脱了以往认知宇宙还停留在星星、星球以及星座等的星相场景,进入到外太空、星云等星际场景之中。从而使得我们人类宇宙的认知跃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以致外太空、星云这样的星际场景成为我们现今感知到的宇宙图像。

那么第三视界为何排列第三?

在解释这一排列的秩序问题之前必须告知读者与观众什么是第一视界?

一.眼睛:人类感知世界的第一工具。

电子望远镜就是由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的结晶。电子望远镜通过发射电波对宇宙进行扫描,并将所扫描到的宇宙信息还原成宇宙图像。但在电子望远镜诞生之前,人类感知世界的感知工具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味蕾、皮肤以及鼻咽这五大感官独有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嗅觉。自然,传统艺术创作都是凭借肉眼对世界的观察而形成记忆,并将这种记忆通过回忆进行绘制性质的描绘。因此,这种描绘在先进的艺术术语中称之为再现。而这种对客观事物再现的能力越强,我们喻之写实功夫也就越强。因而至少在一百五十年前,全球各地所有绘画的最崇高境界就是对写实功夫中再现境界的顶礼膜拜。也就是说,对于世界的观察并将观察对象进行感知、记忆以及储存这系列程序的核心在于以人类眼睛为主的视觉系统在起作用。科学证明,人类对于信息的感知几乎83%来自于视觉。通过视觉这一眼睛的感知工具,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等各种有意趣的信息。所以,由于眼睛形成的视觉效用就是人类感知世界的第一视界。但是人类的肉眼在感知世界的时刻还是有限的。

二.镜头:人类感知世界的第二工具。

在人类早期对人类起源、权力授予、神学背景需要一种足够并且充分的解释。这种充分的解释被用来证明王侯将相、神仙、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君权神授的权力的神圣化这一合理性描述的存在基础。自然,为了拥有解释权,历朝历代的帝王以及宗教领袖都在不一样余力的支持人类观察天空这一行为。在此基础上人类逐渐发明了由玻璃制造的光学镜头。自然,这些光学镜头被装载在观察浩瀚天空的星相活动中。利用这一原理制作的暗箱最早出现在阿拉伯国家,作为当时天文学家观察天象的一种工具。15至16世纪,这种暗箱流传到了欧洲,并被欧洲人不断地改进。然后人类又利用某种机械装置结合光学镜头发明了照相机。用照相机记录客观世界这一方式直至今天仍然成为人类记录各种重要场景的重要装置。自然,这种延伸、扩大以及发展人类感知世界的视觉工具所形成的视界就是第二视界。这种第二视界的感知视觉工具帮助人类大大的拓展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边疆。

三.射电望远镜:人类感知世界的第三工具。

光谱

对于人类而言的光事实上存在可见光与不可见光二大类,其中不可见光就是包含有X光、放射性光、核磁共振波、以及其它波段。

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为:390nm - 780nm 的电磁波。

人眼可见范围为:312nm - 1050nm;波长为380¡ª78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

可见光在全光谱波段中中仅占15%。

  

 

洞察:

如何洞察、感知以及利用不可见光?

1990425日,由美国航天飞机送上太空轨道的 “哈勃”望远镜长13.3米,直径4.3米,重11.6吨,造价近30亿美元。它以2.8万公里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同时,由于没有大气湍流的干扰,它所获得的图像和光谱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与此同时,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太空中将所观察到的数千张星际图帧传回地球。而这些图片在地球上引发的震撼性效果迄今为止仍然深深铭刻在人类各种各样的知识领域。

射电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的主要运转机制就是通过射电这一电子波的发射来观测和研究天体中的射电波。它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而在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取得了四项非常重要的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四大发现”。这四项发现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

20195月,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家公布了最新的宇宙照片——“哈勃遗产场”(HLF),这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宇宙图谱,由哈勃在16年间拍摄的7500张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包含约265000个星系。

四.星际乐园作品创作

自然,这些图片对于艺术家而言不仅是无可描述的全新视觉冲击,而且诸多艺术家就将此图像为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素材在其作品中进行再现、表现以及体现。这对于彼时有志于艺术创作的罗伯特也不例外。罗伯特在其星际乐园的艺术作品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竭力讴歌、赞美以及装饰那个从未去过的星际中。并在那个从未去过的星际中绘制了童心渴望的欢乐梦境。这种纯真质朴的童心梦境显现出罗伯特致力塑造的唯美乌托邦。而在中国传统的艺术术语来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罗伯特“星际乐园”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即不是再现、表现得去绘制,而是用心去体现自己的想法。所谓用心就是强调艺术创作更重要的是主观的理解、消化,并将之转化为可以观赏的艺术作品。

 

  


迎面扑来的星球

 

  


你侬我侬的情景交融

  

 

雀跃般的悸动心情

五.什么是当代艺术?

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当代艺术就是具有表现出当代的时间周期、科技成果以及价值观念的任何艺术品。例如分形艺术、网络艺术、观念艺术等,任何具有当代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科技内涵的艺术品都是当代艺术。

原因在于当代艺术的核心就是必须借助当代科技并将之作为工具去观察、体验以及升华,并在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因而体现这一境界对于艺术家而言则是更高境界的标示、追求以及创造。自然,作为罗伯特的星级乐园系列作品就是通过第三视界这一可以观察到更远的视觉工具,将所观察到的星际图像与自己的未泯童心结合起来,创作出令人欢欣雀跃的星际乐园这一场景。

注:

通过大功率和高功率射电,例如像哈勃望远镜这样的工具,了解浩瀚的宇宙空间,而这些空间都是以几百万甚至几百亿年光年遥远的太空。

 

空间望远镜的概念最早出现上个世纪40年代,但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哈勃空间望远镜才正式发射升空,并观测迄今。

哈勃空间望远镜属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航天局(ESA)的合作项目,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能长期在太空中进行观测的轨道天文台。它的名字来源于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