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祖宗的识人术:学会以心鉴人!

 凤凰山居士 2024-05-26 发布于江西
老祖宗的识人术:谨记识人口诀,学会“以心鉴人”,个个看得准!
治世国学2021-01-06 15:20
人生充满的复杂性,也许幼年时期的憨厚小孩,经过社会的千锤百炼,就会变成一个市侩的商人,毕竟,不忘初心的人还是在少数的。也许,我们古人早就看透这个道理,说出了“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尽管人心难测,但是独木难成林,一个人既然身处在这个社会,就避免不了要和别人打交道。当我们涉世未深时,是很难分辨出人心好坏的,那么,怎样才能规避交友风险,避免识人不清呢?也许这个问题存在久矣,有智慧的老祖宗们就总结出了一套识人术,让你学会“以心鉴人”,之后就能一看一个准了!

1、通过言行举止来观人品。一个人的修养学识能在平时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就像是南怀瑾大师所言:“一个人行事张扬,凡事都喜欢突显自己,其实是内心自卑,做人没有底气的表现。”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却恰恰暴露了他的不自信和胆怯。通常在生活中,那些总是炫耀的人,为了自己的面子轻易张口许下诺言,这只会默默透支自己的诚信。

俗话说:沉默是金。难道品行端正的人都是话少之人吗?其实沉默不代表不会交际,说话少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是在《史记》里的那个故事一样。有个人曾经对荆轲有恩,但是荆轲一直没有许诺回报他。直到母亲去世之后,荆轲了无牵挂,才对恩人许下诺言。
一个夸夸其谈,经常对人承诺,却从不重视,不以为意的人,其人品也可见一斑。一个从不轻易许诺的人,自然会看重自己的承诺,这才是可信之人。

2、通过酒后状态观其人品。如今的社会上,很难有人不好酒,尽管都深知其害,还是心存向往。而一个人最真实的状态,往往在酒后显露出来,这就是常常说的“酒后吐真言”。
通过醉酒之态来观察人性的方法,则是诸葛亮在提出的,是《诸葛亮集知人性》中他总结的七种辨别人性的方法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也有人说人在伶仃大醉之后,其实问不出什么了,这也正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在平时,人与人相处时,总会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不能说出口,难免就带上了一层面具。一旦就入口了,紧绷的神经就会放松,回归最原始的状态。人之本性,也就一目了然。其实,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酒中存在的急性乙醇,在进入人体之后,通过血液循环会麻痹大脑的皮层中枢,喝酒之后的人大多数都处在亢奋状态,可以说是控制不止自己了,对问题自然不吐不快。当然,这方法对酒量大的人是行不通的。

3、通过长时间的相处来确认一个人的本性。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没有什么是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更长的时间的问题了。如果一个人真的十分善于伪装,那么在短时间内,只通过言行举止是看不透的。

鬼谷子大师曾经说过,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人品,可以长时间的在他身边做事,毕竟再精明的人,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带着面具做人毕竟很累的。再现实生活中,朋友就曾碰到这样一个例子。当时朋友刚刚入职,有个顶头上司,当时感觉待人还不错,但毕竟是在一起工作的,久而久之就发现他经常区别对待。如果是领导的亲戚此类,就特别热情,而一般的下属,则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加之其他的原因,朋友最终辞职。后来,才知道这位领导在老员工中间风评很不好,可见是日久见人心。
有句话叫“多说多错,多做多露”。当你近距离接触一个人的时候,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的种种缺点,看透一个人的本性了。

总结
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成不变。再者,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原地踏步怕是会被淘汰掉的。所以,面对其他人时,应该留个心眼,可以通过他平时的言行举止来观察人的品性,也可以见一见“酒后吐真言”时的真实人性,当然,如果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还是需要长时间的接触,才能确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