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吃六味地黄丸,这7个问题一定要知道

 犇羴工作室 2024-05-26 发布于吉林




1、功效:

六味地黄丸是北宋名医钱仲阳所创名方,系张仲景金匮肾气丸演化而来,其方剂由熟地黄(君药)、山茱萸、山药(臣药)、茯苓、泽泻和牡丹皮(佐药)组成,君药性温、味甘,《本草纲目》记载为“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具有益精填髓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阴虚,补五脏内伤不足;臣药性温、味涩(甘),《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山茱萸为“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山药健脾胃、化痰涎,二者均归于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之功效,用于治疗“三虚”(脾虚、肺虚、肾虚);佐药性寒、味淡,分别具有“渗湿、泄热”、“和血、生血、凉血”、“安神、利水”之功效,诸药合方,三补三泻,乃通补开合之剂。

2、用途:

中医:主要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发热、遗精盗汗、消渴、骨蒸潮热、牙齿
动摇、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
西医: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性前列腺炎、神经性耳鸣、过敏性鼻炎、男子不育症、肾盂肾炎、心律失常、视神经炎、食道癌、黄褐斑、遗尿症、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化疗不良反应等。

3、药理作用:

抗疲劳 、抗氧化、抗低温、耐缺氧、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扩张血管、减少心肌胶原的沉着、降压、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脂质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改善性腺功能障碍、保护肾排泄功能、保护肝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

4、用法用量:

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六味地黄丸最好用淡盐水送服,就是中药与药引的配伍。食盐也是一味中药,其味咸性寒,有清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因其味咸,可引药入肾,所以可以作为药引,帮助六味地黄丸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六味地黄丸虽然是平补的药,但不能当维生素天天吃,一般主张服用一个月后,停一周;或吃一周,期间停一两天,让身体适度休养。另外,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会阻碍脾胃运化,最好在饭后10~15分钟服用。

5、禁忌症:

六味地黄丸确实是服用者较多的一种中成药,服用方便、效果好,尤其是一些有亚健康表现者,喜欢用以作为保健药品长期服用。但是,药物总有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宜随便使用。以下三类患者不宜服用:

①肾阳虚者: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都是肾阳康的表现。
②痰热者:平时因吸烟、饮酒和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导致体态肥胖者,大多体内湿热,常表现为痰多、大便较稀、舌苔白腻。
③脾胃功能不好者:六味地黄丸中滋阴的的药偏多,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因此不建议这些人用,如果脾胃不好却出现了肾阴虚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服用六味地黄丸以后,如果出现食欲下降和腹泻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香砂枳术丸等药物减轻上述症状。

6、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组成药物以滋阴为主,长时间或大量服用,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气滞则影响食欲,脾受湿困易致腹胀、腹泻。湿热较重的人,服用后还会使湿热困壅,病邪难去,使原有病症缠编难愈。所以说,服用六味地黄丸,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有的人肠胃功能虚弱,吃得不当心就会拉肚子,舌苔发白,口中发腻,一到冬天特别怕冷、四肢发凉,诸如此类,是阳气不足,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不能起到补益作用,还可能会加重原有症状。

7、注意事项:

①忌辛辣、不易消化食物。
②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③服药2~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④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⑤任何药物或食物都可引起过敏反应,六味地黄丸也有相关报道,如可引起药疹,故过敏体质者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