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论治头痛医案两则

 经方人生 2024-05-26 发布于四川

01

张某,女,46岁,初诊日期:2023年09月21日,门诊号194974。

病史:间断头痛10余天。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骨节疼痛,低热,服用西药(具体不详)大汗后,低热、骨节疼痛已,遗留短气、乏力。刻下症见:短气,颞侧、头顶疼痛,以隐痛、胀痛为主,受风则易诱发,易汗出,纳一般,四肢乏力,眠欠佳,二便正常。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灰白腻,脉细。


处方:

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川芎10克,生姜10克,大枣20克    ×4剂。


结果:10天后随访,诉服上方1剂即痛止,上药服毕,诸症已。


02

周某,女,73岁,初诊日期:2023年09月27日,门诊号:214542。

病史:头痛、双手掌麻木4天。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伴双侧手掌麻木,自行服用“安宫牛黄丸”,症可改善。刻下症见:精神疲倦,头痛以头顶为主,轻微咽干,时有双侧手掌麻木,鼻呼热气,大便偏硬,纳眠欠佳,小便偏黄。舌质淡红,苔少,脉稍弦。

处方:

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10克,生甘草5克,菊花10克,白芍10克,生石膏40克,生姜10克,大枣20克    ×4剂。


结果:半月后因他病来诊,诉服药4剂后头痛已,偶觉上肢麻木



按语

六经病皆可引起头痛,临证时需对脉症进行寒热虚实以及病位的具体分析,继而选定具体处方,方可取得一定疗效。

案一中病家患外感而发汗不当,致津液流失,变症丛生。从病家整体脉症来看,寒热象并不显著,着眼点应放在舌苔上,舌苔灰白而腻,提示里有水毒蕴热的可能。从病家头痛、汗出以及受风易诱发的情况来看,太少合病可能性大。而从胃纳表现以及头痛情况来看,有没少阴病、太阴病的可能呢?三阴病多以虚象、寒象为甚,此处显然寒象不显,故可排除三阴病,首先考虑三阳病,证属太少合病—水毒夹热证、津虚证。需要强调的时,案中病家脉症表现热象并不显著,且是一种结合脉症表现的猜测,在用药上不可侧重于寒凉药,方子寒温属性应与病机契合。通过对八纲的剖析,不难想到柴胡桂枝汤方证,方中柴胡、黄芩清半表里郁热;法半夏、生姜温中祛饮;党参、炙甘草、大枣和胃生津;桂枝、生姜、白芍解表和营血;更加入茯苓增强祛湿之力,且可安神助眠;加入川芎增强祛风止痛之力。

案二中,从病家整体脉症表现来看,热象尤甚,虽见精神疲倦,不可认为陷入阴证,此为热重耗伤津液所致。据六经病提纲可知,六经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结合病家纳欠佳、精神疲倦,以及大便干、咽干等表现,知为虚热内患,综合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津虚夹热证。在方子的选择上,选取小柴胡汤作为底方进行加味,重用生石膏清解郁热,因其苔少,手掌麻木,考虑热入血分可能,更加入白芍、菊花凉血通络。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