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人风流:赵孟頫,管道升和中峰明本和上

 杨则川书画印石 2024-05-26 发布于四川

论书

赵孟頫

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入神。

裹鲊若能长住世,子鸾未必可惊人。

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

书法不传今已久,楮君毛颖向谁陈。

        赵孟頫致中峰和尚的书札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赵文敏与中峰十一帖(附管夫人一帖)》,收入《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六,另外,在《秘殿珠林》、《故宫书画录》、《赵孟頫书法全集》、《赵孟頫墨迹大观》等均收录这些书札,以上十一帖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赵孟頫墨迹大观》收录了藏于日本的静嘉堂文库的书札六帖以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书札一帖(“先妻帖”)。除了上述十八帖书札外,在《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还收录三帖(其中一帖为管道升所书)。据此,赵孟頫致中峰和尚的书札保存于今的至少有二十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的十一通书札,是书家晚年之作,每通书札都表达出书家对挚友的敬重之情。在其中七通书札,书家提及亡妻,中峰明本禅宗临济宗的祖师,湖州幻住庵是其发祥地。他的一生,主要在西天目山度过,但是他与湖州有很深的法缘,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禅寺:幻住庵,此后,他每住一处,都将其修建的寺院称之为幻住庵,尤其是在湖州,他与赵孟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佛教史、文化史和书法史上都留下了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饱含对已故夫人一往情深的思念之情。至治二年(1322)赵孟頫去世后,明本在《对灵小参》中,对赵孟頫虔诚信佛给予高度评价,说他身居高位而倾心佛法,虽有冠世之才却不为其所惑,而能于生死大事孜孜参究,如同山林中的老僧寂然忘却世缘尘累。并将赵孟頫一生的所有举措概括为“以积劫之事系于真情”,即以佛法修行为根本和最终目标,其它功业、艺术成就等都是路途中的游戏一样,只是方便施设而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管道升(1262—1319)元吴兴人,字仲姬,一字瑶姬。赵孟頫妻。仁宗即位,封吴兴郡夫人,后加封魏国夫人。工词章,画墨竹兰梅,笔意清绝,亦善书。

       中峰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与赵孟頫夫妇交谊甚深。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图片

智觉禅师明本

《中峰广录梅花百咏》

       明本,号中峰,钱塘人。住雁荡村,姓孙氏,出家吴山圣水寺。闻高峰原妙禅师居天目山,往叩之,一见驩然,薙染于师子院,遂契妙旨。与断厓义公俱为高峰座下,或问优劣,曰:义首座固是根老竹,其如七曲八曲,惟本维那却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材,未易量也。元贞间,高峰将迁化,以大觉禅寺相属,辞推第一座祖雍主之。登皖山,游庐阜,至金陵,结庵庐州弁山及平江雁荡,已而还山,领师子院。宰相大臣以五山主席交聘,俱力辞,因日避走南北间,朝廷闻其名,特赐金襕伽梨衣,进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欲召见阙廷,终不一至。惟再封香下诏,即所居修敬而已。至治三年八月,安坐而逝。世寿六十有一,僧腊三十有七。文宗敕词臣制碑,谥曰智觉,塔曰法云,有《中峰广录》三十卷。元统二年,诏收入佛藏,艺文监丞揭徯斯为之序,谓其提倡激扬,如四渎百川,千盘万转,冲山激石,鲸吞龙变,不归于海不已。其大机大用,见于文字有如此者。中峰屡辞名山,屏迹自放。时住一船,或僦居城隅土屋,若入山脱笠,即结束茅而栖,俱名曰幻住。自作《幻住庵记》。其居东林也,赵学士子昂、冯学士海粟为之躬运土木以执役。初,子昂与中峰为友,海粟甚轻之。一日,子昂偕中峰往访,海粟出示《梅花百韵诗》。中峰一览,走笔和之。复出所作《九字梅花歌》以示,海粟竦然,遂与定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元史-赵孟頫传》

       赵孟頫,字子昂,湖州归安人。宋太祖裔孙秀王子称五世孙也。幼聪敏,读书目成诵。

  宋亡,益自力于学。吏部尚书夹谷之奇荐为翰林编修,不就。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江南遗逸,又荐之。入见。孟頫神采秀异,民祖称为神仙中人,使坐于右丞叶李上。御史中丞奏:“孟頫亡宋宗室,不宜侍左右。”钜夫曰:“立贤无方,乃陛下之盛德,此言将陷臣于不忠。”帝曰:“彼何知!”命左右宣敕逐之出。

  会立尚书省,使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卿言皆吾所欲言者。”诏集百官于刑部议赃律,以至元钞二百贯为满,论死。孟頫曰:“始造钞时以银为本,虚实相权,今则轻重相去至数十倍,故改中统钞为至元钞。异日至元钞必复如中统,计钞抵法,疑于太重。古律以米、绢论赃,谓之二实,最为适中。钞乃宋人所造,施于边郡,今袭用之,以此断人死命,恐非良法。”或以孟頫南人年少,议国法不便,厉色责之。孟頫曰:“人命至重,立法不当,人将不得其死。孟馘頫奉诏与议,不敢不言。”其人默然。议罢,出谢曰:“吾失在不学。细思之,公言是也。”执政拟孟頫为吏部侍郎,参议高明持不可。

  二十四年,授兵中部郎中。至元钞滞不行,诏遣尚书刘宣与孟頫乘驿至江南,责行省慢令之罪,左右司及诸路官则径笞之。孟頫不笞一人,复命。桑哥为丞相,钟初鸣,即坐尚书省治事,六曹官后至者笞。孟頫一日后至,断事官引受笞。孟頫入诉于右丞叶李,李责桑哥曰:“古者,刑不上大夫,所以养入廉耽。公笞郎中,是辱朝延也。”桑哥惭,慰遣孟頫。自后,惟曹史以下始受笞。孟頫行东御墙外,道狭,马踬附于河。帝闻之,赐钞五十锭,命移筑御墙。其为帝眷厚如此。

  二十七年,拜集贤直学士。是岁地震之,北京尤甚。帝幸龙虎台,深忧之,遣平章阿剌浑撒里驰还上者,召问集贤、翰林两院官致灾之由,戒毋令桑哥知。两院官畏桑哥,莫敢言。孟頫与阿剌浑撒里善密告之曰:“今理算钱粮,民不聊生。地震之变,殆由于此。宜大赦天下,尽与蠲除,庶几天变可弭。”阿剌浑撒里入奏,帝从之,已草诏,桑哥怒谓必非上意。孟頫曰:“凡钱粮未征者,其人死亡已尽,何所从取?不及是时免之,他日言事者以失陷钱粮数千万归咎尚书省,丞相何以自解?”桑哥悟,乃曰:“吾料不及此。”诏下,民大悦,咸额手相庆。

  宋故相留梦炎降,帝用为礼部尚书。一日,帝问梦炎与叶李优劣,孟頫对曰:“梦炎,臣之父执,其人重厚,笃于自信,好谋而能断,有大臣器。李所读之书,臣皆读之,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之。”帝曰:“卿以梦炎贤于李耶?梦炎在宋为状元,位至丞相,贾似道误国罔上,梦炎依阿取容;李布衣,乃伏阙上书,请斩似道;是李贤于梦炎,明矣!卿以梦炎父执,不欲斥言,可赋诗剌之。”孟頫赋诗曰:“状元曾受宋家恩,国困臣强不尽言。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帝称善。

  孟頫退谓奉御彻里曰:“上论贾似道误国,责留梦炎不言。今桑哥误国之罪,甚于似道,我等不言,他日何以辞责?然我疏远之臣,言必不听,公为上所亲任,读书知义理,能为天下除残贼,真仁者之事也。公必勉之。!”既而彻里至帝前数桑哥罪恶,帝怒命卫士批其颊,血涌口鼻,仆于地。少间,复呼而问之,彻里执奏如初。会大臣亦有继言者,帝大悟,遂按诛桑哥。后彻里与孟頫论及此事,叹曰:“使我有万世名,子昂之力也!”尚书省罢,执政多以罪去。

  中书参知政事贺胜以不通文字,请帝早简辅相。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诏孟頫出入宫门无禁,且谓孟頫曰:“朕年老,聪明有所不逮。大臣奏事,卿必与俱入,或欺罔,卿即为朕言之。”孟頫谢不对,后乃力请补外。

  二十九年,出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佥廉访司事哈剌哈孙素苛虐,孟頫不相能,以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至京师,乃解。大德二年,除汾州知州,未行,召书金字《藏经》,仍命举能书者自随。事竣,改集贤直贤士,行浙江等处儒学提举。至大元年,迁泰州尹。

  仁宗在东宫,素知孟頫贤,召为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及即位。擢集贤侍读学士。皇庆元年,改翰林侍讲学士,转集贤侍读学士。是年,河间路进嘉禾,有一茎数穗者,诏孟頫绘图,藏于秘府。延祐元年,迁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进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孟頫甚厚,字而不名,尝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轼,又言孟頫过人者数事:一帝胄,二美姿仪,三博学,四操履纯正,五文词高古,六书画绝伦,七旁通佛老之学。或言孟頫为赵太祖子孙,帝作色曰:“汝言赵子昂,岂家世不及汝耶!”其人惶惧而退。又有言国史载兵谋战策,不宜使孟頫与闻。帝曰:“赵子昂,世祖所简拔,朕悯其老,隆以礼貌,使典司著作,传之后世,汝辈妨之何也?”孟頫常累月不朝,帝问左右,对以年老畏寒,敕御府赐溪鼠翻披。

  初,孟頫用程钜夫荐起家,后钜夫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孟汧代之,先往拜钜夫,而后入院,时入称为衣冠盛事。六年,谒告归。帝遣使赐衣币,趣之还朝,以疾不果行。至治元年,诏孟頫即其家,书《孝经》。赐上尊及衣二袭。是岁卒,年六十九。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谥文敏。有《松雪斋文集》十三卷。

  杨载称孟頫之才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不知其经济之不。人以为知言。孟頫妻管氏、子雍,并以书画知名。仁宗取孟頫及管氏与雍所书,装为一帙,识之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善书者。”雍官至集贤待制。孟頫弟孟吁,字子俊,亦工书画。

我侬词

(元)管道升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渔父词

(元)

管道升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

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霅溪边。

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钓船。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

斟美酒,鲙新鱼,除却清閒总不如。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寄子昂君墨竹

(元)管道升

夫君去日竹初栽,竹已成林君未来。

玉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船居十首

(元)中峰明本

世情何事日羁縻,做个船居任所之。

岂是畸孤人共弃,都缘疏拙分相宜。

漏篷不碍当空挂,短棹何妨近岸移。

佛法也知无用处,从教日炙与风吹。

水光沈碧驾船时,疑是登天不用梯。

鱼影暗随篷影动,雁声遥与橹声齐。

几回待月停梅北,或只和烟系柳西。

万里任教湖海阔,放行收住不曾迷。

人在船中船在水,水无不在放船行。

藕塘狭处抛篙直,荻岸深时打棹横。

千里溪山随指顾,一川风月任逢迎。

普通年外乘芦者,未必曾知有此情。

一瓶一钵寓轻舟,溪北溪南自去留。

几逐断云藏野壑,或因明月过沧洲。

世波汩汩难同辙,人海滔滔孰共流。

日暮水天同一色,且将移泊古滩头。

水居六首

(元)中峰明本

云漫漫又水漫漫,新缚茅龛眼界宽。

尽有池塘堪著月,且无田地可输官。

四时风味人谁得,万顷烟波我自观。

却恐客来为境会,闭门收在一毫端。

水边活计最天然,物外相忘事事便。

门柳每招黄蝶舞,岸莎常衬白鸥眠。

雨蒸荷叶香浮屋,风搅芦花雪满船。

不动舌根谈实相,客来何必竖空拳。

缚个茅庵际水涯,现成景致一何奢。

野塘水合鱼丛密,远浦风高雁阵斜。

道在目前安用觅,法非心外不须誇。

一声铁笛沧浪里,烟树依依接暮霞。

年晚那能与世期,水云深处分相宜。

茭蒲绕屋供晨爨,菱藕堆盘代午炊。

老岸欲隳添野葑,废塘将种补新泥。

无心道者何多事,也要消閒十二时。

道人孤寂任栖迟,迹寄湖村白水西。

四壁烟昏茅宇窄,一天霜重板桥低。

惊涛拍岸明生灭,止水涵空示悟迷。

万象平沈心自照,波光常与月轮齐。

水国庵居最寂寥,世涂何事苦相招。

去村十里无行路,隔岸三家有断桥。

数点鸦声迎暮雨,一行鱼影涨春潮。

陈年佛法从教烂,岂是头陀懒折腰。

和皖山隐者

(元)中峰明本

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

万峰重迭路回旋,半间箬屋青松底。

老僧和锸入烟霞,满林摇落朱藤华。

烧田种寒粟,斸地栽胡麻。

云根拨笋,涧底寻茶。

粪火深埋魁芋种,砂瓶烂煮黄箐芽。

人谓隐者闲不足,何故山翁事驱逐。

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春风几度更新绿。

香严不作灵云死,徒有是非喧两耳。

争似侬家百不知,从教少室分皮髓。

九字梅花咏

(元)中峰明本

昨夜西风吹折千林梢,

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

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擫蓓蕾,

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

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送禅者归乡

(元)中峰明本

湖海俄经三十年,无端一念忆生缘。

梦中复做还乡梦,禅外重参逆旅禅。

踏碎暮云投古寺,冲开积雪望炊烟。

狂心未向机前歇,溢目家山转弃捐。

次韵答盛秀才

(元)中峰明本

风月何缘事苦吟,拟将英誉压鸡林。

几回立尽三更月,一字搜空万劫心。

梦里忽惊霜入鬓,梅边不觉泪沾襟。

可怜半世聪明种,甘为浮词又陆沈。

雁荡除夜

(元)中峰明本

茅屋三间冷似冰,灰头土面十馀僧。

扫除自己閒枝叶,不打诸方烂葛藤。

就手揭开新岁历,和光吹灭旧年灯。

顶门别具摩醯眼,越死超生似不曾。

礼四祖真身塔

(元)

中峰明本

九拜晓龛前,追思独惨然。

真身无日坏,此道有谁传?

古岸横秋水,空山起暮烟。

几多西祖意,寂寞在江边。

山居十首

(元)中峰明本

胸中何爱复何憎,自愧人前百不能。

旋拾断云修破衲,高攀危磴阁枯藤。

千峰环绕半间屋,万境空閒一个僧。

除此现成公案外,且无佛法继传灯。

数朵奇峰列画屏,参差泉石畅幽情。

青茅旋㔶尖头屋,黄叶频煨折脚铛。

云合暮山千种态,鸟啼春树百般声。

世间出世閒消息,不用安排总现成。

见山浑不厌居山,就树诛茅缚半间。

对竹忽惊禅影瘦,倚松殊觉老心閒。

束腰懒用三条篾,扣己谁参一字关。

幸有埋尘砖子在,待磨成镜照空颜。

头陀真趣在山林,世上谁人识此心。

火宿篆盘烟寂寂,云开窗槛月沈沈。

厓悬有轴长生画,瀑响无弦太古琴。

不假修治常具足,未知归者谩追寻。

足迹无端遍海涯,现成山水不堪誇。

市廛既可藏吾锡,城郭何妨著我家。

四壁虚明连栋月,数株红白过墙花。

见闻不假存方便,只么随缘遣岁华。

偶成

(元)中峰明本

檐头密布蜘蛛网,砌下高堆曲蟮泥。

达磨眼睛浑不顾,寻常读作一联诗。

客中闻讣

(元)中峰明本

讣音遗我客床头,话到轮回鬼亦愁。

肉眼未空今古梦,满天霜月晒枯髅。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录十二】

(元)中峰明本

见非恍惚梦非神,雪后霜前分外真。

疏影暗消三弄月,半联凄断独吟人。

岁寒摇落孤根在,江驿荒凉往事尘。

碎嚼幽香清可挹,玉奴无复更临春。

玉箫起处暗惊神,曲缓瑶台逸韵真。

泉石几年云冷鹤,关山万里月愁人。

香凝老树调风味,影落寒窗枕隙尘。

檀板金樽久岑寂,微吟不减昔时春。

目送空山远驻神,似曾相识倍情真。

半床素被铺寒玉,一幅生绡画美人。

爽入冰姿欺国色,怅随哀曲黯京尘。

三郎正爱霓裳舞,珍重椒房自惜春。

曰云堆里晓飞神,道骨翛然一太真。

古岸埋香多是雪,寒岩欺影四无人。

因风寄远愁应老,坐雨辞根恨未尘。

剩欲巡檐赋归隐,共君心事答闲春。

征路愁迷黯动神,穿林入谷自寻真。

亭亭有意冷移玉,黯黯无言空怅人。

梦断阳台半云雨,泪空青冢几沙尘。

余芳消歇繁华起,野水苍烟意自春。

眼花落井眩双神,雪步迢迢见欲真。

澹墨画图横玉影,黄昏庭院倚阑人。

唾绒犹认窗间迹,啼粉空余镜面尘。

消得黄金铸成屋,年年雪里贮芳春。

水中仙子镜中神,夜夜相携入梦真。

陇雁哀残埋玉地,朔风吹老弄蟾人。

寒添灞上双眉冻,愁压江南几屐尘。

雪里不嫌情味苦,一枝占断九州春。

横影伶仃似有神,半清浅处独呈真。

数枝冲澹晚唐句,一种孤高东晋人。

上苑清房谁耐雪,庐山玉峡肯蒙尘。

是中天趣那能识,惜被东风漏泄春。

梦来曾忆二郎神,花影愁端语最真。

月浸一庭寒水玉,梦惊孤枕断肠人。

不堪往事从头看,总欲新诗得句尘。

啄木敲门窥我醉,四山寂寂鸟啼春。

忆昔君平勘卜神,青衣应是日时真。

云开巫女多娇面,浴出杨妃一丽人。

竹叶杯浮苔砌月,豆荄灰暖纸窗尘。

惊春恐落群芳后,先到名园逐上春。

遗情极像白拈神,仙与吟翁意气真。

月晓忆同林外饮,酒醒愁恨曲中人。

荒溪独照山初静,寒影相持雪亦尘。

每惜半檐风露重,起披玉毳伴琼春。

朵中飞下玉霄神,仙韵娇姝一粉真。

冰晓浴干银浦水,雪篱愁损草堂人。

名姬骏马空词笔,废苑荒台老战尘。

冻野苍茫天四惨,两行啼雁独伤春。

松月

(元)中峰明本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

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

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

行香子·不爱娇奢

(元)中峰明本

不爱娇奢。不喜繁华。身穿着、百衲袈裟。行中乞化,坐演三车。却怕人知,怕人问,怕人夸。雪竹交加。玉树槎牙。一枝开、五叶梅花。东村檀越,西市恩家。但去时斋,闲时讲,坐时茶。

行香子·无物思量

(元)中峰明本

无物思量。万虑皆忘。坐两班、大众禅床。粗衣遮体,粝饭充肠。有一函经,一佛像,一炉香。功课寻常。道行非狂。爱山中、白昼偏长。翠苔岩洞,绿竹山房。有一天风,一天月,一天凉。

行香子·松嫩堪餐

(元)中峰明本

松嫩堪餐。竹密须删。息尘缘、何事相干。心超物外,身处人间。有十分清,十分淡,十分闲。学道非难。守道多艰。结跏趺、坐断尘寰。若空僧舍,寂寞禅关。对几层云,几层水,几层山。

行香子·四序无穷

(元)中峰明本

四序无穷。万物皆同。守空门、佛祖家风。香烟袅白,烛影摇红。对翠梧桐,金菡萏,玉芙蓉。潦倒山翁。少小顽童。天性而、一样疏慵。偶来尘世,忘却山中。有一枝梅,千竿竹,万年松。

行香子·水竹之居

(元)中峰明本

水竹之居。吾爱吾庐。石粼粼、乱砌阶除。轩窗随意,小巧规模。却也清幽,也潇洒,也安舒。懒散无拘。此等如何。倚阑干、临水观鱼。风花雪月,赢得工夫。好炷些香,图些画,读些书。

行香子·欲出樊笼

(元)中峰明本

欲出樊笼。须契真宗。善知识、千载难逢。宏施捧喝,击碎虚空。却有钳锤,有炉鞲,有机锋。坐对孤峰。啸月吟风,握龙泉、坐镇寰中。野犴绝迹,狐兔潜踪。却善调狮,善伏虎,善降龙。

行香子·顿脱尘羁

(元)中峰明本

顿脱尘羁。深处幽栖。兀腾腾、绝处忘机。绳床石枕,竹榻柴扉。却也无忧,也无喜,也无非。淡饭黄齑。寂寞相宜。类孤云、野鹤无疑。策筇峰顶,岩洞闲嬉。但看青山,看绿水,看云飞。

行香子·玉殿琼楼

(元)中峰明本

玉殿琼楼。金锁银钩。总不如、岩谷清幽。蒲团纸帐,瓦钵磁瓯。却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万事俱休。名利都勾。翼攀缘、永绝追求。溪山作伴,云月为俦。但乐清闲,乐自在,乐优游。

行香子·大槿篱笆

(元)中峰明本

大槿篱笆。雪屋梅花。香馥馥、疏影横斜。久辞阛阓,识破浮华。有云门饼,金牛饭,赵州茶。验尽龙蛇。凡圣交加。喜清贫、不管骄奢。孤窗独坐,目断天涯。闲伴清风,伴明月,伴烟霞。

秋夜述古

(元)中峰明本

蛩声唧唧,雁声呖呖。

病叶落空阶,清籁鸣空隙。

客来叩我白云房,三绕禅床振金锡。

玄音落落不覆藏,更加一语成狼藉。

拟来此处寻声迹,万里秋风有何极。

丈夫何事不肯休,直欲参天起荆棘。

九载少林穷的的,一宿曹溪浮逼逼。

偃溪流水香严击,切忌随他那边觅。

良由眼听与心闻,疾燄过风俱莫及。

威音那畔空劫前,底事何曾异今日。

幻住道人都不识,柴扉昼掩千山碧。

寒莎叶底露沈沈,烟外数声牛背笛。

客既无言我亦休,横眠一觉青茅席。

梦里忽闻萧骚淅沥何处生?

觉来元是山雨四阎声滴滴。

自赞

(元)中峰明本

截断红尘石万寻,冲开碧落松千尺。

岩花朵朵水泠泠,杨柳一瓶甘露滴。

茅舍梅

(元)中峰明本

数椽草屋延清客,竹作疏篱护玉葩。

不是玉堂无分到,且和明月到山家。

疏梅

(元)中峰明本

依稀残雪浸寒波,桃李漫山奈俗何?

潇洒最宜三二点,好花清影不须多。

送吉上人之江西下高峰和尚遗书

(元)中峰明本

寒岩一夜风雷恶,师子迸断黄金索。

骅骝万里追不回,声沈宇宙空山岳。

君今去去持此音,十八滩头探麟角。

君不见马师一口吸西江,波腾浪沸烟茫茫。

又不见集云峰下四藤条,雨洗风磨恨未消。

生耶死耶俱不道,铁壁银山齐靠倒。

有问禅,血染溪花春正妍。

有问道,两岸夕阳对芳草。

千差万别任纵横,瞥转一机何处讨。

玄沙白纸脱或举,似时更须莫谤西峰好。

《中峰行录》:

      驸马太尉渖王王璋遣参军洪钥赍书币叙弟子礼,期请上命,南来参叩。己未秋九月,王奉御香入山,谒师草庐,咨诀心要,请师升座为众普说,师激扬提唱万余言。王复求法名别号,师名王以「胜光」,号曰「真际」,王因建亭师子岩下,以记其事。

高亭结构标真际,体共云林一样闲。

山势倚天忘突兀,水声投涧自潺湲。

伽陀迥出言词外,海印高悬宇宙间。

伫看凭阑人独醒,又添公案入禅关。

题幻住庵中峰和尚莲池野亭小像

(元)陈秀民

亭前池水生莲花,亭中老禅方结跏。

双枝作供净瓶里,仿佛玉井衔丹霞。

世上莲花亦常有,玉堂不比丹青手。

水底冰蚕已化龙,绝世于今故无偶。

师是莲花花是师,亭亭净植涅不淄。

胸中五色舌上吐,烂熳写出莲花词。

世间物物皆为幻,我把斯图作真看。

君不见中峰峰上十丈莲,吹香夜夜到诸天。

和安吉吴昌硕咏赵文敏书,元觉了义,经付中峰和尚,忏悔管夫人四首 

(清)曹家达

王孙忏悔仲姬日,燕市崖山授命时。

我爱河东蓄死具,虞山应愧鬓成丝。

怆恍诸陵一夕开,漫从色相觅如来。

踰淮枳是江南橘,臭味差池为底栽。

写就簪花供佛龛,漫凭因果问瞿昙。

天宁寺异承天寺,输与吴门郑所南。

茫茫天水堕家风,文字因缘信不同。

一点贪痴求解脱,当时原是可怜虫。

游幻住庵

文征明

行行西郭两牛鸣,路转桥横得化城。

深巷鸟啼山木暗,清溪日暖白烟生。

兴怀往哲悲陈迹,每到空门损世情。

坐恋蒲团留不得,碧云回首暮钟声。

《风月堂杂志》:

       大书画家赵子昂与本公为方外至交,对本公赞赏备至,翰林学士冯子振却不以为然。赵子昂强拖本公同访冯子振,冯出示自己所作《梅花百咏诗》,颇有炫耀之意。本公一览,走笔亦成百首。冯子振仍未认可。本公出此《九字梅花咏》求和,冯悚然久之,难以下笔。乃服输并致礼,遂成知交。

《了凡四训》: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

  众曰:“善恶何致相反?”

  中峰令试言其状。

  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只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 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古今谭概》

九字诗附

  中峰和尚有九字梅花诗云:“昨夜西风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卢赞元酴醾花诗:“天将花王国艳殿春色,酴醾洗装素颊相追陪。绝胜浓英缀枝不韵李,堪友横斜照水搀先梅。”

  诗非不佳,然自一画以添至于四言、五言、七言极矣,复九之,必且十一、十三,以至无穷,如吴中之“急口山歌”而后已。故附于笑末,以为文胜之戒。

《池北偶谈》

徐东痴

  吾邑徐隐君夜,字东痴,又字嵇庵,年二十九,弃诸生,隐居东皋郑潢河上,掘门土室,绝迹城市,有朱桃椎、杜子春之风。癸亥春,予及先兄过之,欲约同志为构草堂,又遗书县令云:元道州状举处土张季秀,请县官为造草舍十数间,给水田一二顷,免其当户徭役,令得保遂其志,使士庶识廉耻之方。又杨君谦《苏谈》所记中峰和上草堂,乃冯海粟炼泥、赵松雪搬运、中峰涂壁。吴人至今传为美谈。明府能为此盛举,继三公之后者,亦佳话也。竟不果。

九字梅花诗

  元天目山释明本中峰有《九字梅花》诗云:“昨夜西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初坳。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半枯半活几个擫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池南唐文荐锜谓余曰:“此诗不佳,影不可言敲。又後四句有斋饭酸馅气。”属予作一首,乃品占云:“玄冬小春十月微阳回,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折赠未寄陆凯陇头去,相思忽到卢仝窗下来。歌残《水调》沉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错恨高楼《三弄》叫云笛,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近观卢赞元《酴醿花》诗云:“天将花王国艳殿春色,酴醿洗妆素颊相追陪。绝胜浓英缀枝不韵李,堪友横斜照水搀先梅。瑶池董双成浴香肌露,竹林嵇叔夜醉玉山颓。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拘青阳回。”亦九字律也。诗亦有思致,以李花为不韵,甚切体物,前人亦未道破者。

《漱华随笔》

袁了凡

  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恨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众云:“善恶何至相反?”中峰令试言其状,一生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一生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不谓然,因谓问,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已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礼人敬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默默捡点。

天圣寺壁管夫人画竹

(清)蔡环黼

琉璃宝地清于玉,掩映檀栾数科竹。

乍道寻香檐卜林,忽疑驻屐筼筜谷。

闻昔名闺管道升,唱随琴瑟住吴兴。

奁中翰藻文人似,腕下丹青哲匠能。

玉湖晴彩流香陌,钟磬无声梵王宅。

鹿苑间停金犊车,龙宫新垩银泥壁。

天女持花散道场,徘徊揄狄兴逾长。

随身自有珊瑚架,侍婢还携翡翠床。

净土无尘更莹拭,铜台砚发淋漓墨。

攘腕经时阁笔看,错刀叶叶生鲜碧。

东竿写罢又西筠,雨箨风梢骨力均。

妙真兼胜苏居士,变化能无梅道人。

贝树祇林共终古,一片苍烟满庭庑。

琅玕影外石玲珑,残沈曾传松雪补。

今古帷房第一俦,晶宫毕世足风流。

仲姬应惜龙孙节,写向空门特地愁。

水调歌头 与魏鹤台饮夫容洲,牟成甫用东坡

(元)赵孟頫

行止岂人力,万事总由天。

燕南越北鞍马,奔走度流年。

今日芙蓉洲上,洗尽平生尘土,银汉溢清寒。

却忆旧游处,回首万山间。

客无哗,君莫舞,我欲眠。

一杯到手先醉,明月为谁圆。

莫惜频开笑口,只恐便成陈迹,乐事几人全。

但愿身无恙,常对月婵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