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阻止唐武宗上位,宰相李珏遭到报复,下场如何?(上)

 巴西太守 2024-05-26 发布于浙江

之前说到中唐名将乌重胤曾提拔赏识过一些文武,其中武将曹华参与平定意图割据蔡州淮西彰义军的吴元济,后来又封异姓王,又当节度使;而文官中也有一人,后来得以拜相。

李珏虽然姓李,却不是皇族,家族自认为战国名将李牧之后的赵郡李氏;他的五世祖是隋朝能臣李谔。

李珏住在淮阴,早年丧父,事母至孝。

唐朝有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对李珏来说,早早考中容易的明经,原本也寻常。但是元和十年(815年),他巧遇了罢相后出镇华州的李绛,李绛说他的才能决不止于此,鼓励他去考进士。

李珏不仅考上了,还是高分。这一年,他才三十二岁。然后便接了河阳节度使乌重胤(818年离任)的邀请,做了幕僚。后他又通过书判拔萃科考试,被补为华州渭南尉,后任右拾遗,也就是谏官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继位,想设大宴表彰邠宁节度使李光颜和徐州武宁节度使李愬。李珏以为老皇帝宪宗刚驾崩就设宴不妥,和宇文鼎、温畬、韦瓘、冯药联名上书劝止。

穆宗十分感动,对众臣予以厚待,但坚决不改。

长庆元年(821年),盐铁使王播将茶税从一百上调到一百五十。

李珏又看不下去了,上书指出“榷率起于养兵,今边境无虞,而厚敛伤民,不可一也;茗饮,人之所资,重税则价必增,贫弱益困,不可二也;山泽之饶,其出不訾,论税以售多为利,价腾踊则市者稀,不可三也。”

穆宗仍然不接受,因为他正指着王播加收的税兴建宫殿呢。

皇帝老不听我的话,我还当什么谏官?李珏就此离京,被任为下邽令。

唐敬宗年间,前宰相武昌节度使牛僧孺署李珏掌书记。有了这层关系,李珏身上就有了牛党的标签。

唐文宗登基后,召李珏回长安任殿中侍御史。宰相韦处厚(827年拜相,829年卒于任上)评价他:“清庙之器,岂击搏才乎?”授礼部员外郎。又迁吏部员外郎,转司勋员外郎、知制诰。太和五年(831年),牛党两大领军人物牛僧孺、李宗闵拜相,李珏便被升为度支郎中,充翰林学士;太和七年(833年),正拜中书舍人;太和九年(835年),转充户部侍郎。

太常少卿冯定奉命练习《霓裳羽衣舞》,和以《云韶乐》,率乐工在庭上受阅,自己站在其中。文宗见其庄重,问姓氏,李珏答:“这是冯定。”文宗高兴了,召冯定升阶。

同年,李宗闵因得罪文宗被罢相,翰林学士、守尚书户部侍郎、知制诰李珏为李宗闵申辩,也被牵连;同时,他不愿意结交文宗近臣郑注,又得罪了郑注,被贬出长安,任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刺史。

李宗闵被罢相其实也是郑注的杰作,同样倒霉的还有李党党魁李德裕。

年底,爆发甘露之变,郑注和四宰相都被当权宦官仇士良所杀。李珏被任为太子宾客。当时文宗确有皇太子李永,但他却并非真的受命辅佐太子,而是在洛阳上班,后又任河南尹。

开成二年(837年),李珏好友李固言为相,召李珏回京重任户部侍郎,又判本司事。

文宗姑母岐阳公主的驸马杜悰被任为工部尚书、判度支后,一直没有谢恩。李珏为他辩解:这是因为岐阳公主去世,驸马得服丧三年。并趁机说,士族之家不愿娶公主,正是为此。文宗大惊,下诏定制驸马只需要为公主服丧一年即可。

开成三年(838年),因李固言推荐,李珏以朝议郎、守尚书户部侍郎、判户部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的身份和西川节度使杨嗣复一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拜为宰相,仍守本官判户部事。李固言则罢相出镇西川接替杨嗣复。

杨嗣复身为宰相,又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文宗问杨嗣复币轻钱重的问题,杨嗣复答:“此事累朝制置未能奏效,只可暂时禁铜,未可变法。法变扰人,最终也不能去弊。”李珏说:“禁铜之令是朝廷常典,只是行之不严,不如无令。如今江淮以南,铜器成肆,市井逐利者,销钱一缗,可为数器,售利三四倍。远民不知法令,都以为常。即使国家加炉铸钱,何以抵偿销铸之弊?所以禁铜之令,不得不严。”

当时的另两位宰相郑覃、陈夷行被视为李党,四宰相形成了二对二的局面,而且他们都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奸臣,但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反对者是错的。陈夷行看不起李珏,请求辞职,文宗不准,派使者慰劳。李珏和郑覃都上表请辞,也都优诏不许。

杨嗣复通过宦官请求把被贬为衡州司马的李宗闵迁到距京城更近的地方,陈夷行和郑覃都反对。众臣在紫宸殿问对,陈夷行引老宰相李逢吉党羽“八关十六子”事,认为李宗闵结朋党,免死已幸,李珏则称罪在李逢吉。从此,杨、李和陈、郑之间常有争斗,这使得文宗很难决断。每有奏议,李珏就拿朋党说事,郑覃则屡次当廷驳倒。

因为都自视为直臣,他们也不是总针锋相对,有一次在紫宸殿议政,李珏赞扬文宗放宫女五百余人,并致贺,郑覃也称许。

另一次紫宸殿议政时,文宗感慨老祖宗唐玄宗天宝年间政事不甚佳,问当时姚崇宋璟尚在否,李珏答:“姚崇已亡,宋璟已罢。”趁机说:“人君明哲,终始尤难。玄宗曾说:'自即位以来,未尝杀一不辜。’却任李林甫陷害破人家族,不也糊涂吗?”

就你李珏会见缝插针?陈夷行趁机指责杨嗣复专权。

随即,李珏罢判户部事。

同年,杨嗣复又在紫宸殿奏请给闲居苏州上疏论兵的陆洿授官,李珏支持,并以前一天右拾遗窦洵直论事获赏币帛为例。

郑覃不同意,指窦洵直未必心正,并指杨嗣复结党,杨嗣复下拜请辞;李珏说朋党最近消亡了,郑覃却说近期又有小朋党出现了。李珏又转移话题要奏边事,郑覃说:“论边事安危,臣不如李珏;嫉恶则李珏不如臣。”杨嗣复又以自己被郑覃指为朋党而奏请辞相,文宗慰勉之。

不久,李珏迁中书侍郎。他奏庐州舒城县太平乡百姓徐行周叔伯兄弟五代同居,请免其同籍户税,获准。李珏由朝议郎进阶正议大夫,又上疏自请罢免,更数次请辞,不获准。

文宗喜好诗文,想设置诗学士,李珏反对,指诗人浮薄,无益于理。文宗作罢。

尚书右丞韦温与杨嗣复、李珏交好,劝他们征用李德裕,和李党冰释前嫌,但杨、李不纳。

开成四年(839年),文宗在延英殿问宰相们符谶之语,李珏答:“丧乱之时,佐命者就说是神命;理平年代,就推说是人事。”文宗深以为然。

不久,文宗对宰相们说:“朕在位十四年,天下无事,虽未至大治,也少有像今日这样无事的。”李珏以居安思危对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