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四家”之一,到底是蔡京还是蔡襄,米芾的“谎言”骗了很多人

 三余字画 2024-05-26 发布于山东

中国古代的书法家,恐怕没有比蔡襄更“憋屈”的了,作为一位人品和书艺都完美的大师,却总被认为是“冒名顶替”进入的“宋四家”行列,一直有人评价他是“蔡京的替代品”,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在传播这一谣言。有的人愿意为他辩解,但大众又不相信。

蔡京

造成这种情况,米芾是要付一定责任的。当年,蔡京与米芾对谈,问他如何评价自己的书法。作为当朝宰相、位高权重,米芾并不敢得罪蔡京,于是奉承的说:“自唐代柳公权以后,您和蔡卞的书法为当世第一,我排在你们之后”。

蔡襄

能让一向狂傲的米芾服气,蔡京的水平可见一斑,后世许多称赞蔡氏书法的人,也多引用这个例子。但是,当米芾不面对蔡京时,他可就没有这么“低声下气”了。据《海岳名言》记载:“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

在他看来,蔡京并没有得到用笔精髓,蔡卞虽然学得笔法,但缺乏韵致,这可与他之前说蔡京兄弟当朝第一完全不同。不过,宋代以后尤其是明代的书论家,只相信米芾之前的说法,并据此大赞蔡京而轻视蔡襄。

明代张丑就说:“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者,谓蔡京也。后世恶其为人,去之而进君谟(蔡襄)书焉”;他还进一步点评:“京笔法姿媚,非是君谟可比也”。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直言:蔡卞胜于蔡京,蔡京又胜于蔡襄。

但是,如果我们翻阅元代以前的史料,就会发现与苏轼、米芾等人并列提起的,基本都是蔡襄,而从不见蔡京。而且,根据政治地位、师承关系等,“蔡”也指的是蔡襄。蔡襄作为“宋四家”中最年长者,苏、黄、米早年都临摹过他的字,蔡京按辈分是蔡襄的堂弟,蔡京也学过他的字:“始受笔法于君谟,既学徐季海。”

蔡襄取法于晋唐诸名家,尤其是受颜真卿影响最大,他将“尚意”之风与颜真卿笔法融合。其字往往笔画遒劲有力,起笔藏锋,行笔以中锋为主,衄挫、调锋自然,转折处圆笔为主,还原“篆籀笔法”。结字舒展横阔,中宫紧实而四面开张,欹正、大小错落,用笔细腻而洒脱。

蔡京在学蔡襄、徐浩后,又取法沈传师、柳公权、欧阳询、二王等,转益多师,取法较广,其字用笔遒媚,婀娜多姿,结字欹侧纵长、顾盼生姿,深得徽宗好评。论书法水平,蔡襄比蔡京更为老辣娴熟,要论书品和人品,蔡襄则更是远胜于蔡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