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巅峰时期的行书,每个字都有震撼心灵的美,启功:能多看一眼是眼福!

 三余字画 2024-05-26 发布于山东

写书法要把握一个“度”,如果过于追求个性、抒发情感,而轻视笔法的严谨,作品虽然能令人耳目一新,但也陷入了“江湖体”的范畴;而如果过于追求用笔合规,丝毫不敢有所改变,那么就会千篇一律,韵味单调,久而久之成了“印刷体”。

因此,真正高明的书法家往往能在法度与意趣之间求得平衡、做到和谐。比如东晋的王羲之父子、唐代的欧阳询、李邕、颜真卿等人。两宋时期既是华夏文明的巅峰期,也是书法自身之美被充分发挥的时期,“宋四家”便是集大成者。

这四位的书法既有创新,又不乏文人才子之气,不论是用笔功力之深,还是气韵之超凡脱俗,都令后人可模仿而不能超越。学界认为,学书法入门有一大捷径,那就是学米芾早年的作品。

原因有三个:其一,以米为师,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其二,米芾早年遍学晋唐名家,精研沈传师、颜、柳、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用笔,每个笔画都要严谨细腻有来源,号称“集古字”;其三,米芾早年书法易于上手,出成果也快,而他晚年作品个性过强,难度较大。

米芾早年作品,以34岁所写《方圆庵记》最为精妙,此作如“书圣”附体,满纸晋唐风度。此作写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曾写《龙井山方圆庵记》一文,米芾将其精心抄写,一丝不苟、极为虔诚,共计750余字。

在米芾书写此作的前两年,他遇到了苏轼,请他指点笔法。米芾当时已经颇有名气,尤其是在学习唐人笔法方面,做到了炉火纯青。苏轼告诫他,如果学书不能入魏晋,那么字之气格注定达不到上乘。米芾如醍醐灌顶,开始专心研究王羲之法帖。

《方圆庵记》可以说是他学习魏晋的成果之作,将王羲之用笔的精髓全部放进了这部作品中。此作空中取势,多藏锋起笔,笔尖提按、衄搓、调锋处理丰富且自然,起笔、收笔、转折处一搨直下,笔画遒劲多姿、骨力丰沛。

《方圆庵记》结字纵长,以内擫为主,中宫紧实、连绵潇洒。同时,米芾书法风樯阵马、八面出锋的特点也在此卷显示,体势攲侧、重心左右摇摆、高低错落而不失稳健。当代书法家启功盛赞米芾书法,毕生多次临摹,他在晚年的采访中说“能看到米芾真迹,是福气啊,我今年90岁了,能多看一眼就多看一眼。”

如果我们能将《方圆庵记》临摹透彻,那么也就学到了魏晋唐宋笔法之精髓,书法也就学到家了。

而今,我们将米芾《方圆庵记》全卷进行了超高清12色微喷复制,笔画细节与原作毫无差别,我们还进行了纯手工装裱,并独家推出一款经折装,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