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亲历浜镇的故事(六)

 崇明彬彬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亲历浜镇的故事(六)

       陆文彬

 (一百七十多年古黄杨树与古墙门)

webwxgetmsgimg (9) 840847394 2058554209

施勋先生绘制的浜镇老街地图上,有两个实物图标,即一棵一百七十多年古黄杨树和古墙门(见上图左:老街地图上的左边上方为古黄杨树,下为古墙门实物图标);上图中:古黄杨树照片;上图右:古墙门。(均由陆洪兴先生拍摄。)

  一、实景图标为什么没有具体名称?

1、老街地图上实景图标知多少?

老街地图上一共有十一个实景图标,根据我的研读,现整理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地图左上方为:西街、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古黄杨树;左下方:老宅、运粮河遗址和古墙门。

地图右下方(上)浜镇航拍地图、黄锦成新墙门(图片上的文字:2016年修)、老墙门(陆注:黄锦成被烧过的旧墙门);宅内弄堂(陆注:龚锲夫宅)、玲珑街、中国著名影星歌星龚秋霞(头像和旧居)

2、上述十一个图标中,施勋先生只采纳了我一个,显现了他有严格的采纳标准。

我看到有古黄杨树实景图标后,于2023年9月16日对施勋先生说:“你既然有浜镇黄杨树,是否添一幅浜镇百年桂花树?”(见附录截图1)

9月17日我又对对施勋先生说,这枚吴祖涛珍藏的纪念章,你绘制的地图边上缺少浜镇商号之类的图片,是否添加,仅供参考。照片资料图案小一点,少一点,应突出地图!

那枚吴祖涛收藏的印(纪念字之误)章(指“浜镇商团”/“浜镇荣誉”章)最能反映一段浜镇历史上的繁荣,建议一定用上,此章(指“合盛友记”章)仅供参考!因找不到第二枚浜镇商家历史上的商家店号,从这个角度上说,也是珍贵的!但从绘制历史地图上是否选用,请建筑大师,从美学上考虑!我们是搬砖头扛水泥的!(见附录截图2)

后来,施勋先生采纳了“浜镇商团”章增加在地图上,仅此图标,由我建议添加的,其它十枚实景图标,均是“绘图三剑客”和其它“义工”们的智慧。

  3、感受施勋先生选用典型的高超的技巧

  我研读后,感受到施勋先生用典型概括相关资讯的技巧,使“厘土厘金”的有限的地图空间,容纳最大的信息量。因浜镇类如古树和古墙门,还有一些,只用一百七十多年古黄杨树与古墙门,不指明某某家的古黄杨树和某某家的古墙门来表达,使信息的容纳最大化。施勋先生不是浜镇人,但他不辞劳苦,带病多次到浜镇采访,了解古镇、古树、古建筑等信息,并深深的爱它们,精心地绘制了它们。“心语作者群”里的倪新康先生于2024年1月2日发表的《诗情画意在心里》的诗歌中,说:“有人绘画一生,并不为了图名谋利,只想让自己的厚爱化作彩色展示。”此诗句用来形容施勋先生也是十分恰当的!施勋先生绘制浜镇老街地图,不但是爱,也是一种呼喊,呼唤人们对古树、古建筑的保护刻不容缓了!

  二、谁掀开了遮住浜镇古黄杨树、古墙门的面纱?

  上述两个戴“古”字帽的图标,说明已很有年代了,因它深藏在大街的后面,故鲜为人知。一个土生土长的浜镇人的我,相对来说,对浜镇西市的熟悉,不如东市。所以,当一见到浜镇还有如此古树和古建筑的存在,差一点用惊喜欲狂来形容。

那么谁发现了它们?谁向公众介绍了它们?还有一段长长的有趣的故事,让我慢慢道来。

三、浜镇桂花树王,引出古黄杨树

我的童年记忆里浜镇郭家大宅院里有颗桂花树,桂花盛开季节,满镇飘香。我在读小学的时候,与郭锡瑞同学应小脚祥阿婆(“祥”,音。孩子跟着别人称呼,有时也叫她祥妈妈)之邀,帮助她采摘桂花,就是在树根处四周的地面上铺好纸,用竹杆敲打,再把桂花收集起来。因印象深,故我曾于2011年和2017年两次撰写回忆文章中都撰写了郭家宅内桂花树。但我以为郭家大厅没了,里面好多房子没了,桂花树的主人小脚祥阿婆驾鹤西去,没了,估计桂花树也早已没了!

2021年3月6日回崇明浜镇,将要离开时,听弟弟说,郭家大院里的桂花树还在,犹如听到枯木发芽,枯树逢春的信息,一下子来了精神,我招呼老伴和女儿女婿们,等我一下,并请弟弟马上领我去看看。这是我于1954年离开浜镇后首次探望一棵古桂花树。

1、眼前一片荒芜,桂花树周边场景都不认识了。

浜镇桂花树2

 上图的西边一栋楼房旁边有颗高大的树,就是浜镇现存的树龄最长,近两百年的桂花树,平常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所以我称该树为“浜镇桂花树王”。

原来这里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现在变成一大片的空地了!

桂花树,种植在郭家大厅的后面的西边的小脚祥阿婆的天井里。那个郭家大厅,施玉龙先生撰写的《崇明浜镇老地名拾趣(二)》一文(“心语”2022年5月12日发表),在“郭家厅”章节内有它的插图(见下左图)。

IMG_256 芭蕉叶草 浜镇桂花树1 

那个大厅的厅前有个院子,院子东边有花坛,种有一棵芭蕉树(见上图中,照片摘自网络);西边有一栋小楼,里面有位独居的戴着深度眼镜的廋小的神秘老人,每天早晚都能听到他念经的木鱼声。大厅的后面西边的小脚祥阿婆的天井里有颗桂花树(上图右,现依旧生存的桂花树照片,树南边的那堵残墙,就是原来天井里的南墙),与芭蕉树隔着郭家大厅,成对角线。

那个大厅,我前面讲“因解放前,我家对面的郭家大厅里驻扎一批国民党军队,他们经常叫家父到他们的营房里扛面粉给他们加工面条,不但没有报酬,还给母亲提心吊胆,总要叫我跟着爸爸看看。”那个大厅,就是他们的营房,打地铺睡。可见大厅之大,现已荡然无存!

施玉龙先生撰写的文章,对郭家大厅有详细的描述,这里不赘述了。

见到郭家桂花树依旧存活至今,感慨之余,便撰写了一篇拙作。

四、《六十多年后探望崇明浜镇一棵古桂花树随笔》一文,撰写了我对浜镇古桂花树的记忆

回沪后,感慨多多,十天后,即2021年3月16日撰写和发表了《六十多年后探望崇明浜镇一棵古桂花树随笔》博文。

文中说:“它经历了近两百来年的风风雨雨,等到了崇明岛进入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不仅重视种植新树,一定也会更重视保护浜镇仅存的一棵古树(当时未知未知西街还有古黄杨树),可说遇到了好时光,崇明岛的古树一定会受到更好的保护!”是我前面说的“古(枯字的谐音)木逢春”的写照。

文中又说:“浜镇古桂花树能存活到今天,也要感谢郭家族人对它的关爱:没有为多挣点采光或场地而把古桂花树处置了!如果我们已进入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阶段,它仍旧被淹没,情有可原,因为它深藏不露,太偏僻了!如果我们知道了,因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而不幸消亡了,我们就要深思了: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还有何瑕疵?还有什么不完美之处?”

施玉龙先生《崇明浜镇老地名拾趣(二)》中“郭家厅”章节截图:

77186424

  五、旅游安徽农村见120年的树龄挂保护牌的启发,呼吁绿化部门关注浜镇古桂花树。

1、旅游看到120年的树龄的树木挂保护牌

2021年3月9日上午,随团到广德县杨滩镇三合村旅游,一进入村内,看到一块醒目的流溪河岸边的展示牌。岸边还有一块铭石上写有:“河长制公园”,村里利用自然农村景色,命名一个公园,可见乡土文化意识特强。再往前走看到两棵120年的大树,2018年就挂上了保护牌(见下图),让人感慨:

农村树木不稀奇,

稀奇挂牌保古树。

经济发展促文明,

老树受宠得重视!

古树,相对古建筑来说,它是活的文物,是前人留下的瑰宝,它是不能再生和制造的自然和乡土文化遗产,铭刻着丰富的本村历史文化内涵,是村史的活档案,是村文明建设的活教材!简单地举个例子,像崇明岛,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轰轰烈烈的农垦历史,如发现有颗当年种植的树,可能会被选择地保留下来,它就是那段历史的活教材、活档案!

一个乡村有没有古建筑和古树,人们对它们的评价,是有差别的!三合村的村民富裕了,对文化余存的保护意识也提高了!可喜!可喜!

浜镇树木保护参考1 浜镇树木保护参考2

村里挂牌保护古树,可推断县、镇和村对古树的保护已网格化了。保护牌上写有:

树名:三角枫 

树龄:120年

广德县杨滩镇认领监管保护牌”

县级编号:341822070205;

镇级编号:2018070205

认领人:汪祖国 

保护级别:古树三级 

监管人:王明财 

监督电话:0563-6701006  

广德县杨滩镇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七月十日

    2、联想到浜镇超120年的“桂花树王”,建议亦应保护

2021年3月19日先撰写了一封建议信的文本,并于晚上登陆上海市政府网站, 选择了园林局邓建平局长信箱,撰写了一下段121字的建议,“是否公开”,我选择”公开“,约19时19分许输入建议文本。20时2分显示”信件提交成功!详见附录二)    

  (1)上海市绿化局2021年3月22日14时34分市绿化局里一位女士打来电话,大意为:你给我们的信已收到,谢谢关注。

我问:以后怎么处理?

她说:处理结果会通知你的。

我说:“打扰你们了!”

她说:“谢谢关心我们园林局的工作!”     

  (2)崇明区绿化局于3月26日16时28分崇明区绿化局一位女士来电,大意说:问浜镇怎么走?是私人树吗?如果是私人的树,应征得他们的同意,才能保护?

  我说:浜镇已分割成四个村(注:其实四个村早已合并成两个村了),那棵桂花树在浜镇公路桥的东边,一问郭家大院,就能问到。我说,你们辛苦了!(她说打了你好几个电话,没有打通。我说:手机上没有联系人电话的,我一般不接的)

  办理完毕后的告知。   

2021年4月5日8时55分打开网站,发现该信访已于4月1日处理完毕。信访事项意见书 

浜镇桂花树市绿化局2021年4月1日

陆文彬同志:您反映的信访事项已受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您反映的事项我局高度重视,崇明区古树管理部门于3月24日现场查看树木详细情况,经综合评判认为树木尚不具备列入古树名录的条件。感谢你在百忙之中绿化管理工作,您的想法和建议,我们非常感动,您的来信将被我们收藏,让我们今后工作更严谨,服务到位,再次对您表示深深的感谢。你可以登陆http//xfb.sh.gov/cn查询具体办理情况。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21年4月1日。    中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人民政府ICP备案号:沪ICP备12 004267  

3月22日我私下对一位朋友说:“这个处理,我已很满意了:此事我已反映了,有关部门也处理了,我已尽心了,所以也放心了!至于有何结果,因牵涉到政策问题,不是个人能左右的!”(见下截图)

浜镇桂花树满意处理

私下话,是没有水分的真心话,这是我对此过程的总体评价!内心还有一种给有关部门出难题的愧疚之感,此事,不是我原先简单的想象,用不着花钱,只要挂块“保护牌”,提高村民爱护和保护古树的意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真正挂保护牌,需要改善它的生长环境,就是一笔不小的款项,也许还要动迁旁边影响树木生长的房子;浜镇古桂花树如已变成郭家后裔的共同所有,说服他们自愿申报保护,也很费力。崇明区绿化局的专家到现场查看时,一位专家对我说,敲敲桂花树旁边房屋的门,无人应声:只见房屋,不见人影,走访也有多多的难处!

  六、陆洪兴先生发现了浜镇黄杨古树

  20211223日“心语”推送发表了陆洪兴先生的《崇明浜镇一棵老黄杨树的故事》一文,详细介绍了他发现浜镇古黄杨树的过程。他说,我将陆文彬先生的博文:《崇明浜镇一棵桂花王》在朋友圈发表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我在朋友圈也转发了陆老的那篇博文,我的一位朋友看到后,告诉我在浜镇西市梢还有一棵老黄杨树可以同浜镇东市梢的桂花王媲美。根据朋友提供的信息,我专程去浜镇寻找,后经熟人摇面老板雄飞的指点,在浜西村浜北201号找到了那棵老黄杨树,可惜铁将军看门,主人不在家,我只能从门缝隙中依稀看到了老黄杨,但无法拍照。朋友又为我提供了该宅居住人黄云忠的联系方式,根据约定,20211121日下午,我终于走进黄宅,在庭院中央见到了那棵用旧碎砖围着、木桩撑着、斜躺着、饱经风霜的老黄杨树,主树杆外径约60公分,如将树立起来,高度约有6米多,可惜主杆大部分已蛀空,一副病态,让人心疼,主人已用塑料布将树杆裹住,以防御风雪落雨、高温暴晒。我拿出手机对老黄杨树多方位拍了照。主人黄云忠先生,刚满70岁,是位十分健谈的热心人,看到我对这棵老黄杨如此感兴趣,就将有关老黄杨的故事娓娓道来。

浜镇黄杨树(陆洪兴) 840847394 2058554209 浜镇黄杨树(陆洪兴)2

  陆洪兴先生文章中说:“但他有个困惑,自己没有养护经验,靠他本人力不从心,希望能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让老黄杨重振雄风。”

   陆洪兴先生几次到浜镇寻找、采拍,《崇明浜镇一棵老黄杨树的故事》一文终究问世。我看后十分感慨,“浜镇桂花树王”,好像有灵性,您撰写了她,她告诉您:浜镇西边还有我的兄弟 ——黄杨树王啊!不要忘了它哦!浜镇东市有“桂花树王”,浜镇西市有“黄杨树王”,两王见证了浜镇历史文化的深厚沉淀,真是“镇宝级”树了!您看那棵“浜镇桂花树王”,年年岁岁开花依旧!您看那棵浜镇老黄杨树,虽千疮百孔,苍老得早已卧地,但树梢枝叶茂盛,“树王”的王威依旧!古树,虽不能言,但与它心灵对话,它会告诉你浜镇很多很多的历史变迁现在群众关心和爱护老树的意识不断提升,12月23日一位年轻人,看了陆洪兴先生的文章后,告诉我说: “我自己昨天躺在床上也想这个问题”(指早点找专家问诊,还说崇明有黄杨树之乡一定有专家等等)。我高兴地对他说:“哈哈(你)思想成熟了! ”对话截图如下:

浜镇黄杨树A

七、陆洪兴先生的文章一经发表,引起群友热议(截图)

7035135831815870792

八、建议市绿化部门关注浜镇古黄杨树经过。

陆洪兴先生文章中说:“但他(指古黄杨树主人)有个困惑,自己没有养护经验,靠他本人力不从心,希望能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让老黄杨重振雄风。”

我向市绿化部门反映浜镇“桂花树王”信息时,我记得还与该部门的一位女士给我打电话时,有段对话:

我问:你们需要这样的信息吗? 

她答:当然喜欢。

  所以我于2021年12月25日

又向市绿化市容管理局作了反映。处理结果如下:

告知单位: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

办理日期:2022-01-04

办理状态:答复

告知事项: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 陆文彬同志:您信访的事项已受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您反映的事项我局高度重视,经崇明区绿化部门了解核实,该树位于私人林园内,且未列入市古树和区大树资源挂牌保护名单,区绿化部门将给与关注。感谢您对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你可以登陆http//xfb.sh.gov/cn查询办理情况.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22124

中共上海市市绿化市容局人民政府icp备案号:沪ICP12004267

屏幕截图(1970)

2022年1月12日10时43分来电,得知是崇明区的一个绿化所,问我怎么联系浜镇黄杨树家?

我说,那封建议信上已有写明。随后她看到了联系电话。

她问我有点什么要求?

我说:我信上都写清了,是个建议。

她说:我一点都不知道。

我说:这个信,就是一个建议信,没有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信函。你上面不给你,你给我一个邮箱,我发送给你看看!

随后她给我一个信箱,但无法发送,后来又给我一个信箱,发送成功。下截图右,即建议文本《 希望关注崇明区浜镇一棵百多年的黄杨古树

1903667869-1 1621529407 846462274

我对她讲,你收到邮件后,应给我一个收条。但没有给收条。有没有收条,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最希望看到的一句话:

陆文彬同志,你反映的情况,我们已掌握!

此次绿化部门的办理相关建议关注浜镇古黄杨树,其中一点,我感觉也是满意的。原来我担心反映情况后,以后有人又打电话又上门查看,怕干扰黄杨树主人的平静的生活。现在这种担心没有发生,所以一棵担心的心放下了,故很满意!

她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我这儿得到了给市绿化部门的建议的原件,用以回复市绿化部门交代的处理。

浜镇黄杨树

上图:我分别于2021年3月19日和12月25日向市绿化和市容局的两封建议的记录截图。在此作个总结,估计不再会有第三封的建议了!

八、施玉龙先生继续收集资料续写“沈家大墙门”

938286900

施玉龙先生,自陆洪兴先生发表崇明浜镇一棵老黄杨树的故事文章后,继续收集史料,半年后,即2022年5月12日,撰写的《浜镇老地名拾取(二)》一文中,撰写了”沈家大墙门“章节(见下面截图),体现了”“心语文化”,有众志成城的精神,不断追溯、完善浜镇乡土文化史的生动的例子。

施玉龙先生相关“沈家大墙门”章节,称:“沈家大墙门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迄今为止有145年了。是浜镇周边保存得最完整、最有年代的老建筑。”

“沈家大墙门位于浜镇西市中部大街北侧,现浜西村浜北2队范围。关于它的历史,陆洪兴先生 (原前进农场资产办主任、支部书记)经采访、调查,撰文《一棵老黄杨》,披露了当年沈家 大墙门由来。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清同治年间)五月,江苏句容沈姓弟兄俩携带行李乘船从湾港上岸,来 到崇明浜镇,在镇西市梢街北安营扎寨。历时半年多,一幢建筑精细、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拔地 而起,成为当时崇明岛上的第七幢楼房。以后又相继建造了朝南街面屋,左右两侧的厢房,并了一道围墙,将沈宅建成“回”字型。 两位祖先来浜镇后,先后成家立业,他们合法经商,勤劳致富。经几代人的勤奋劳作,沈家宅人丁兴旺,家业有成,开家门的已达16户,原有宅地发展空间显得十分有限,于是决定另辟新宅二处,建造时间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清光绪年间)。 一是先在老宅的60米处,浜镇街南建造了朝北向沈家新宅(部分老式平房还在)。 二是在老宅西北侧约50米处的新宅,名号为“沈村仁”,该宅较之前新宅高档,古式精致墙门, 门楣上方镶嵌一块石匾,上面刻着“业精于勤”四个繁体行楷,字迹秀丽清晰。墙门两侧门柱底部嵌入一对精美的石雕雄狮,用于镇宅辟邪。100多年的风霜侵蚀、日晒雨淋,除门柱的砖墙有些脱落,檐头盖顶瓦片碎落外,木质合扇大门没一点破损,大墙门整体结构牢固,至今仍巍然不动。根据石匾上的“丁丑谷月”落款推算,该建筑至今已有145年。 几十年来,从沈家大墙门走出了不少精英、俊杰,他们志在四方,事业有成。而门匾上“业精于勤”,充分印证了沈家前辈的优良人品及处事风格。

  十、吴忠先生赋诗和徐雪汀先生誊抄浜镇桂花树王和古黄杨树赞

1、浜镇桂花“树王”诗歌和书法 

《桂花树王》

东海瀛洲多集镇, 桥庙堡浜最有名。

浜镇虽然名列四, 有棵桂花树王称。

岁超百年属高龄, 身高已超楼二层。

枝繁叶茂花盛开, 浓香远飘惠乡邻。

陆文彬供照 吴 忠配诗 2021年10.月30日

浜镇黄杨树王徐雪汀书法

2、浜镇古黄杨树诗歌和书法

《百年老黄杨》

一一崇明浜镇有一棵树龄已一百七十年的黄杨树

桥庙堡浜四名镇, 浜镇又有奇迹称。

东有桂花树为王, 西有黄杨树高龄。

历经日晒和雨淋, 百年沧桑作见证。

老树曾遭不测云, 无奈曲膝弯下身。

扎根场院接地气, 又有木桩作帮衬。

请别小看枝稀疏, 圆叶抱团四季青。

陆洪兴供照 吴 忠配诗 2021年12月28日

浜镇黄杨树王徐雪汀书法

十一、《城市古树名木保护 管理办法》学后后感

感到我的外行话很多,例如“百年以上的树木”被称作“古树”,对散生个人庭院内古树木,也作了规定等等。也摘录如下: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第四条 第七条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养护部门保护管理和单位、个人保护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散生在各单位管界内及个人庭院中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和个人保护管理。

第八条 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古树名木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积极组织开展对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普及保护知识,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   

第九条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费用由古树名木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承担。

抢救、复壮古树名木的费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适当给予补贴。

第十条 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应按照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养护管理措施实施保护管理。古树名木受到损害或者长势衰弱,养护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报告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 门,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复壮。 通过学习,让我增加了知识,进一步理解了绿化部门的处理,对此满意满意的,谢谢绿化部门关注浜镇老黄杨树!  

附录一,截图1、截图2

1595559332 793610733

附录二,《希望保护崇明浜镇一棵古桂花树》

陆文彬(2021年3月19日19时51分发送)

2021年3月6日回崇明浜镇后,听弟弟说,现在浜镇郭家大院里的桂花树还在,我 估计它的树龄也有近两百年岁了(正确推断,需由园林专家测验),是见证崇明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浜镇三百年来兴衰的仅存的最老的古树了!因抹不去浜镇曾经是崇明的四大名镇之一,所以对该树的保护,就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另外,它经历了近两百来年的风风雨雨,等到了崇明岛进入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不仅重视种植新树,一定 也会更重视保护浜镇仅存的一棵古树,可说遇到了好时光,崇明岛的古树一定会受到 更好的保护! 回顾浜镇的四大望族,在我的记忆中最有印象的是两家:一家在大桥(现在称作 “浜镇公路桥)西边的龚家大院,俗称“西万兴”的大院内栽有树木和小花园,有棵板栗树,小时候还用竹竿打过板栗;一家,就是大桥东边的郭家大院内的桂花树,小时候也用竹竿打过桂花。西边“西万兴”大院内的板栗树早已消失,但郭家大院旧址内的那棵古桂花树,经过漫长岁月的风风雨雨,它周边的老房子早已荡然无存,它却活了下来,可见其难得和珍贵了! 我回浜镇来去匆匆,这是我于1954年离开浜镇后首次特为去探望一棵古桂花树。 因它深藏在内宅天井内,别人不是想见能见到的。我以前见到它,大概还在四十年代 了,故事慢慢地道来。 我听到古桂花树还在,便问:还开花吗? 答:还开花! 一听浜镇古桂花树还开花!太出乎我的意外了,因我以为它早已不在了! 这次我在浜镇的停留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四十分钟),时间很宝贵,但我还是挤 出时间,马上去看望上述桂花树。我估计该树,是在建造郭家大院时,几乎同时栽 种!它的北面是地面上铺着大方地砖的郭家大厅和一个庭院,庭院内的东南角,栽种 一棵芭蕉树,庭院的西边有座古楼。 讲起该树,我们小时候,还帮助它的主人,是一位小脚伶仃的孤寡阿婆,我们称 呼她为“祥妈妈”。有年叫她的晚辈,我的同学郭锡瑞,他又约了我与他一起帮她摘 桂花。所谓“摘桂花”,其实是“打桂花”,我们把报纸铺在树根下,用竹竿敲打桂 花,花瓣纷纷落地,随后把桂花捡起,交给她。当年我们约十岁左右,大概她已六十 以上的老太了,如果小于这个年龄,用不着呼喊我们帮助摘桂花,自己也能完成。她 还在世的话,也有百三四十岁了!她是嫁到郭家的媳妇,该树应该是早已嫁到郭家时 已栽种了,所以树龄比她的年龄更老!

附录三,《希望关注崇明区浜镇一棵百多年的黄杨古树》

               陆文彬 2021年12月25日

最近阅读了陆洪兴先生的一篇《崇明浜镇一棵老黄杨的故事》(陆洪兴|崇明浜镇一棵老黄杨的故事 (baidu.com))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浜镇老人,感慨万千。因少小离家,只知道浜镇东市,原先历史上著名的盐商纽家大院里有棵黄杨树,早已不在了,仅浜镇望族郭家大院内一棵近两百年树龄的“浜镇桂花王”在世。“浜镇桂花树王”似有“灵性”:撰写它的文章牵出了同代的“浜镇黄杨树王”,又遇到了热心的陆洪兴先生,几次前往浜镇西市,寻找、采访,撰写的《崇明浜镇一棵老黄杨的故事》一文得以问世。

那棵浜镇黄杨老树,经历近两百年的风风雨雨,寒暑轮回,世代交替,古树的主人凭浅薄的知识,代代精心养护。用砖石护树根,用木桩撑树身,用塑料裹树干......老树虽苍老得千疮百孔,但树头支叶仍然茂成,树王的“王威”依旧!此类古树,可能算不上珍稀和名贵,但崇明仅有千年的历史,浜镇又是崇明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老树树身布满了浜镇变迁的历史符号,在物力、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在上海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调查和筛选乡村老宅现存的古树,并给以应有的关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少花钱,又能提高上海人民、崇明人民保护古树的意识,是否推行给古树户颁发“爱护古树荣誉”证书,让社会认可他们在保护古树中的贡献!或组织“爱树志愿者”对登记在册,或有些年代的古树,定期上门给树木养护和传授相关的技术支援等等,说点外行话,敬请谅解!

古树很有灵性,“浜镇桂花树王”,因百多年来,第一次受到政府绿化部门的领导和园林专家们的关注和看望,她乐开了花,今年开花季节时,桂花的花朵特别的多,特别的香!我想,“浜镇黄杨树王”,同样也有灵性:一定会感谢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

上一次,我记得崇明园林专家探视“浜镇桂花树王”时,跑了好几次,因树的主人不在;这次陆洪兴先生探访“浜镇黄杨树王”时,也跑了好几次,同样也碰不到树的主人。找古树的主人确不容易!这些事,一直感动着我,非常的感谢:感谢古树几代人的养护、感谢政府绿化部门的关注以及感谢陆洪兴先生热心关注浜镇古黄杨树!

  “浜镇的黄杨树”,主树杆外径约60公分,如立起来,树高度约有6米多。 下右图:陆洪兴先生采访古黄杨树主人时,黄云忠先生向他介绍古黄杨树的情况。

IMG_256IMG_256IMG_256

附录四、留言建议

屏幕截图(1992)屏幕截图(1983)

2022年1月26日上午留言建议如下:    

《建议绿化部门开展对乡村百年以上的老树的统计和评估》   

古树也是人类人民(注:多写了”人民“两字)文明活动留存的足迹和符号,现在乡村古镇的一些大宅院,还留有少量的百年以上的老树古树,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的更新,老的大宅院越来越少,老树古树相继消失。目前绿化部门对私家庭院,还没有关注这些树木的职能,建议每五年或十年开展一次这方面的调查评估,对树龄长者的主人给以指导,可以发放,类如保护古树老树的荣誉证书,积极调动人民大众保护好老树古树。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