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

 黄易林 2024-05-26 发布于安徽
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

两本书的故事(赵阳)

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

赠书与友情

元旦期间的两本赠书

赵阳

元旦假期后收到两本赠书,一本是胡安品先生的《雨润秋气清》,一本是李士林先生的《难舍的情结》,都是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个人文集,散发着墨香,摆放在案头。

胡安品和李士林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都是自幼爱好文学,都是古城文化界的领军人物。胡安品是我的老领导,李士林是我的老朋友,一人年届古稀,一人年近花甲,但都还怀有文学梦想,可喜可贺。

胡安品转业到地方时是我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我当时在县政府办公室当秘书,真正的上下级关系。一、二十年的工作和生活交集,使我敢于人前背后狐假虎威地夸耀说,我是看着先生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由一名行政干部转变为文化大鳄的。

胡安品从县人大常委会退休时,我们县还没有文联组织。县委、县政府想请先生牵头,挑起古城历史文化挖掘整理的重担,寿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很开心的是,我有幸能够得到先生垂青,成为其中一员。在先生的运筹下,《寿县历史文化》丛书很快问世,填补了古城历史没有系统文化资料的空白。编辑图书的同时,先生还与一帮志同道合者奔走呼号,筹建文联,为古城建设文化强县奠定人力基础;主办“春申君论坛”,为寿县融入“长三角”文化经济圈鸣锣开道;规划建设春申广场,为古城旅游增添了一道内涵丰富的独特风景线。那段峥嵘岁月,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我在2009年转岗到八公山风景区管委会工作。时逢寿县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初期,如何保护利用好文化名山八公山的文化资源,成为必须面对的首要议题。怎么办?经过深思熟虑,我提出聘请寿州文化名人为八公山文化顾问的建议。经县有关部门研究拍板,最后选定胡安品等五人。这五名顾问,或史学考古,或书法美术,或诗词歌赋,或音律国粹……德艺双馨,各怀专长,都是寿州名城的文化标杆。八公山脉有座五株山,聘请仪式就在五株山下进行。五株山为五座山峰,我们聘请的是五位文化翘楚。我在颁发聘请书时,把他们归纳为“寿州五老”。大伙听了,都觉得贴切。从此,“寿州五老”的称谓传播开来,成为寿州文化的靓丽名片。从八公山再转宣传文化部门工作后,与先生接触更多起来。先生是位书法家,每年的送文化下乡活动,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先生也是位诗人,不嫌我们小报简陋并无稿费,经常给我们供稿,为小报版面添彩增辉。

对于胡安品先生文集出版,我一点儿也不感到意外。一是先生多才多艺,体裁多样,散文随笔、诗词歌赋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且很勤勉,每年都有大量作品问世;二是先生题材广泛,抒情真挚,文采斐然,咏松、咏兰、咏竹、咏菊、咏荷、咏牡丹、咏月季,咏一切美好事物;咏爱国情、咏英雄情、咏民俗情、咏翰墨情、咏家乡情、咏亲情,咏一切感人之情。在前几年出版的《胡安品诗联手札选》中,著名作家鲁彦周曾为之作序:“安品的诗作,追求古风,追求韵律,追求意境。其语言平实通畅,易懂好读。无论是写人写物还是写事写景,有叙有议,有感而发,极少空泛之言。所谓'诗言志’,在其诗词中有着真实的坦露。”所评可谓贴切准确、一语中的。这次出版的《雨润秋气清》,分为“四海澄清”、“人生化理”、“艺林养真”、“浅吟低唱”等四章,收录先生诗文百余篇(首),约20万字,纪录了先生对世界的思考,对艺术的真知,对自然、社会、人生多方面的探索、领悟和陈述。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书中章节有三处与我有关:

一处在“人生化理”章《文蕴苍深育新人》中,先生写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古名芍陂,历时二千多年,古风灵润。青年作家赵阳(笔名楚人),就是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起来的,其性情爽直,勤奋善思,从水利部门而后又到政府机关工作,在较为广泛的爱好中,犹精于文学创作。他善于观察生活,探索人生真谛,经过多年历练,终于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今天有了良好的开端,要修得正果,需精进不息。”褒扬有加,加油鼓劲,催我在文学创造的道路上发奋努力,不断前进。

另两处均在“浅吟低唱”章里。开篇就是《贺赵阳〈四季人生〉出版》:“十七度四季人生,十七载文坛耕耘。安丰塘古风灵畅,楚文化滋育楚人。百姓事秉笔直抒,古城缘意切情真,炼真功书径幽远,澄虚怀修身励行。”《四季人生》是我的第一部散文集,出版时我从事文学创作已十七年,在大小报刊发表作品多用“楚人”的笔名。另一篇是《文洇长留春》:“读赵阳新作《城墙根下》,撷取其六辑篇名草成小诗,以表胸臆:城墙根下行,笃蕴古都情。'人文寿州’粹,'市井随笔’精。'人物素描’绘,'岁月如歌’吟。'人生百味’浓,'山水揽胜’景。学海无涯际,文洇长留春。”

胡安品先生在“后记”中说,出版《雨润秋气清》,是为了“把多年来的杂思随想拾积成册,一为收纳,二为忆念,三为七十之澄怀。谨以此书,向同仁挚友奉上一份心意。”我是后学,承蒙先生抬爱,获赠大作,满怀感激,很想写点回馈文字,但因《雨润秋气清》由先生的叶集老乡黄圣凤作序,诗书挚友邵军题跋,两位大手笔出口成章,出手不凡,锦绣华章妙语连珠,好话都让他们说尽了。后学手拙,勉强成篇,算是为先生七十大寿献上一份薄礼。

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

李士林先生出版《难舍的情结》,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我不是怀疑李士林的水平,我是纳闷李士林的精力。我一直认为,李士林是寿州古城“学而优则仕”的杰出代表——现在从事行政且在领导位置上的,还有几人能够分身于文学创作?

掐指算来,认识李士林先生已然30多年。那时候,举国上下“文学热”,李士林与几个同样拥有文学梦想的同龄人,在古城南陲安丰镇成立了甘泉文学社。作为兄弟社团的代表,我很荣幸地受邀参加了甘泉成立大会。会上,李士林作为《甘泉》主编发表了“甘泉宣言”:“今天我们在这里集聚,不久的明天,我们必将为沉寂如水的寿县文化,撞响震憾人心的洪钟巨音!”慷慨激昂,自信满满。此情此景,历历在目。

果不其然,甘泉文学社成立后,很快在古城文学社团中确立了位置。他们派人北上首都,恭请德高望重的革命家孙大光先生为《甘泉》题写刊名;首期《甘泉》出刊后,马上在区委会议室举行隆重的发刊仪式,县宣传文化部门及区委、区公所的领导悉数受邀参加;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甘泉文学社还联合《皖西日报》及相关文学社团,在1990年11月份举办了为期3天的安丰文学笔会,邀请祝兴义、温跃渊、刘祖慈等文学大咖和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学社团代表80多人,莅临安丰塘和寿县古城观光采风,惊动了时任县委书记程世龙、县长乔传秀等古城四个班子的一大批领导。这次会后,甘泉文学社声名大振,不仅由县财政局承担了这次笔会的全部费用,团县委还为他们专拨了300元办刊经费。

时过不久,六安地区文联协同《皖西日报》联合举办皖西地区首届文学青年创作研讨会。我以安丰塘文学社社长的身份,与新浪文学社主编余江、编辑赵鸿冰,甘泉文学社社长王教勋、主编李士林相会在皋城,交流文学社团活动和创作情况。时任《皖西日报》文艺部主任徐航,在进行全区文学创作情况综述中说,寿县的新浪、安丰塘、甘泉,呈三足鼎立之势,在古老的楚都大地浇灌文学之花,一大批文学青年茁壮成长。那次会议开了4天,每天晚上都有人张罗举办“卡拉OK”晚会。李士林面容俊朗,身材高大,西装笔挺,皮鞋铮亮,兼之举止潇洒,谈吐幽默,风流倜傥,舞姿优美,很多女士都爱找他跳舞,成为晚会当仁不让的主角,风头出尽,让我们这些来自穷乡僻壤的“乡巴佬”自惭形秽,自叹不如。

那个年代,我们是怎样的意气风发!

李士林不光舞跳得好,文学创作一样取得骄人成绩,让我们眼馋。当我们还在为在小报小刊发表一块“豆腐干”而激动不已、夜不能寐时,他已经连篇累牍在《皖西报》上发表报告文学了。《清明》杂志两度推出他的大块头文章,并相继获得省作协“安徽省庆祝建党70周年优秀征文奖”和省报纸副刊作品奖。在所有文学社员中,他是最早加入省作协的一员。

就在李士林文学创作如日中天、普遍为人看好之时,突然传出消息,他到乡镇挂职当副乡长了!十年浩劫过后,文凭吃香,混迹行政缺之不得,自学考试大军中多了李士林的身影。几年努力,李士林如愿以偿,由一名初中肄业生华丽转身,成为法学研究生。再往后,李士林仕途亨通,一路绿灯,无论是检察机关,政法系统,还是乡镇主官,政府部门,可以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我们认为,一心不可二用,古城从此多了一位行政领导,却丧失了一名才华横溢的文学高手。孰得孰失,难下定论。

李士林逐渐被古城文艺圈所淡忘。

2004年秋季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工作,李士林带人搬了个大纸包走将进来。打开了看,原来是他新出版的个人文集《不灭的激情》!他托我把这本文集送给有关领导和师友,算是对自己多年坚持文学道路的一个总结。《不灭的激情》收录的文章,多是其年轻时作品,充满了浪漫和激情。那时候,李士林在行政上已是一颗耀眼明星。所有的迹象表明,他今后还会有更大发展,肩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我认为,这本集子,不仅是他一个总结,也应是他与缪斯女神的真诚告别。

又是10多年过去,今日看见《难舍的情结》,才知道李士林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心中的文学梦想从未熄灭,他手中的笔一直没停!

《难舍的情结》共分“山水情怀”“布衣的忧虑”“难舍的情结”等三章,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50篇,有对祖国秀丽瑰奇的名山大川的描绘,如《神奇的丽江》、《海南五日》《韶山感怀》《圣地延安》等;有对各地风土人情和生活面貌的记录,如《旅日札记》《旅美札记》《心中的敦煌》《新疆两日》等;有对日常工作、生产生活的思考,如《小议“官德”》《也谈责任》《扶贫更需扶志》《农村卫生工作的忧虑》等;有对峥嵘岁月的回望、留恋和感慨,如《回母校《良师情缘》《风雨八年卫生路》《检徽,永远在我心中闪耀》等;也有对光明未来的向往、憧憬和追求,如《隐贤古镇在期待》《千年寿州在诉说》《情系洪家油坊》五十感怀》等。写河边捉鱼的欢乐童趣,写求学路上的坎坷艰辛,写少年务农时的梦想期待,写军队熔炉的坚固友谊,写出生地老宅子的恬静与悠远……这些文章,或因事生情,或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与过去的《不灭的激情》相比,行文更加自然,眼界更加开阔,题材上多了冷静思考和探究,手法上没了“为赋新诗强说愁”。所描写的,都是自己亲历的景物;所表达的,都是自己切身的感受;所反映的,都是内心的真性情;所形成的文章,吐纳前人的知识,融汇自己的思想,睿智博雅,蕴藉自然,敞亮真诚,已经初显自身的风格。

拜读李士林先生《难舍的情结》后,我不能不对这位昔日的老朋友刮目相看。我佩服他分身有术,爱好、事业“双丰收”,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文学创作也没有落下。李士林先生去年再度履新,新的岗位相对清闲,一定能有更多时间用于写作。过不了多久,一定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问世。

按照联合国关于人类年龄的最新划分,18岁至65岁属于青年,66岁至79岁属于中年。胡安品和李士林先生,正处在人生最美好季节。期待两位先生在追逐文学梦想的旅程中,抓住梦的翅膀,收获更鲜美的果实。

2019.1.12.

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

赵阳,淮南寿县人,安徽省作协会员,淮南市作协副主席,寿县作协名誉主席,《文化寿州》丛书主编。著有散文集《四季人生》《城墙根下》《寿州走笔》等。

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赵阳‖关于赠书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