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道释中的人生智慧

 新用户86028838 2024-05-26 发布于内蒙古
虚净散人
虚净散人
2024-05-25 22:45

我是一名国学和哲学爱好者,喜欢进行哲学思考,但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自学了一些国学知识、翻看了几遍道德经,近期又十分迷恋佛学,读了点佛经。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思考一个问题,儒道释在中国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且深刻影响着一代一代国人,那么三者的精髓,或是相通之处究竟有哪些,求同存异地去理解,蕴藏哪些人生智慧呢?我粗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恒变无常。儒道释三家都认为,世界是变化无常的。易经作为中国哲学之源,也即儒道等诸子百家学说的总源头,其核心思想就是变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事万物都在动,动中有变,变中有机。佛教强调世事无常,不论是十二因缘,还是六道轮回,也都在变化之中。用现代哲学观点概括就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静止,只有绝对的运动,绝对的变化。道法恒变无常的规律,使我认识到,既然万物恒变,那么聚散别离、生老病死也是常态,需要坦然面对。就像金刚经中讲的那样,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实观。坦然面对当前,坦然接受命运,坦然面对生死,守住一颗平常心。

二是有无相生。易经讲,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德经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对立统一两分法的形象论述。佛教强调一个空字,是诸法皆空,空之又空,终入涅槃寂静。通往空的自在之路,离不开有无的辩证统一,无有无不有,有无无不无。这里可以深刻认识到有无的相对性、去有存无的究竟法门。儒家强调的善恶论,不论是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亦或是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本质也是强调有无的对立统一。道法有无相生的规律,使我认识到人生无常,福祸相依的道理,逆境时不抱怨、不颓废,修身养心,静待时机,顺境时不得意忘形,不居高临下,不迷失自我。

三是阴阳平衡。阴与阳、日与月、男与女、寒与热等等,世界宇宙之所以有序运转,世界万物之所以生生不息,无非一个平衡。道教讲,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也即天道是追求平衡的,你对自然的无休止掠夺,终会招致地震、台风等自然的报应。佛教强调的众生平等、皆有佛性,修行的初衷应是追求内心的平衡与智慧,也即佛教的平衡观。儒家的中庸之道,其深刻内涵“无过无不及”,以及古贤“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谆谆教诲,均强调一个平衡。阴阳平衡的道法规律,使我认识到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凡事不能绝对化,要留有余地,要懂得缺陷美,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定给你开一扇窗。事业上不一味追高,金钱上不一味追多,就是健康上也不能追求绝对,小病小灾人之常情,道忌满、人忌全,世间哪有十全十美之事。

四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儒道释等诸家都有阐述。道家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的是天、地、人三者的统一,认为宇宙与人是相通的。西汉时,大儒董仲书向汉武帝提出天人感应说,也就是帝王的言行天都能感应到,帝王有为,上天就会奖赏你,风调雨顺,国泰安康。反之,帝王昏庸,上天就会惩罚你,战乱瘟疫、自然灾害就会频发。佛教强调自我觉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探求明白“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般若智慧,最终达到”明心见性“的目标。天人合一的道法规律,使我想到人的思想和行为并非孤立的,人与世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世间一草一叶,一狗一猫都具有灵性,与人都是关联的,为人需向善,行事要有度,要存有感恩心和敬畏心,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要弘扬并践行”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传统美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