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孩子下车的背后

 brownk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军进攻彭城,项羽救援彭城,击溃刘邦部队,刘邦赶紧撤离。然后发生了一段传说,刘邦在逃命期间,多次把自己孩子踢下车,车夫夏侯婴多次救起孩子。

初想传说,较为合理。毕竟刘邦在跑路,夏侯婴只是负责驾车的司机。刘邦六亲不认,夏侯婴充满爱心。

但是随便翻开史书,真正看一眼,就会传说虽然大差不差,但是细节中藏着更多的问题。

因为史书中的记载,竟然有三个版本。

话,只有对照着看,才能听出来字缝里的秘密。

《项羽本纪》中说,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意思是刘邦打了败仗,全家都四散逃亡,刘邦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儿女。

在功臣表中说,上东,因从战不利,奉孝惠、鲁元出睢水中,及坚守丰,封雍侯,五千户。

意思是是刘邦打了败仗后,王陵保护刘邦子女撤离,随后率兵在丰地坚守,因功封侯。

在夏侯婴的传记中,说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

意思是从彭城赶到丰地的途中,发生了刘邦踢孩子下车的事情。

按功臣表,刘邦子女一开始在彭城,是王陵的军队保护他们从乱兵中逃离,按项羽本纪,刘邦子女一开始在沛地,项羽打过来后,全家都散了,他们运气较好,在逃亡路上遇到了刘邦。

第一处对不上的细节,是刘邦的子女在逃亡之前,究竟在什么地方?逃亡的时候,身边究竟有没有人保护?

第一处细节,引出来的是第二处细节,夏侯婴传记记载,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意思是刘邦着急逃跑,因为项羽就在后面追,所以刘邦经常把两个孩子踢下去,为了减轻车的负担,跑的快点。但是夏侯婴的车开得很慢,所以踢下去也不会受伤。

每次踢下去,夏侯婴就停车再给捡回来。

项羽就在后面追,刘邦知道,夏侯婴自然也知道,这时候怎么办?刘邦真要逃跑,为什么不自己骑马跑?非要坐夏侯婴的车?

刘邦不是不会骑马跑,在鸿门宴的时候,刘邦和张良骑马跑,骑的非常好。刘邦不是不会骑马,更不可能因为项羽大兵压境,吓得生活不能自理,忘了骑马。

所以,刘邦不骑马,而是坐夏侯婴开的车跑,解释就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故意的。

第二个细节,又会引出第三个细节,刘邦踢孩子下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项羽在后面追,刘邦在前面跑,刘邦故意不骑马,而是要坐车。

打开史书,检查一下汉军布防,再检查一下刘邦后面的行动。我们才能从刘邦的行动反推一二。

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於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

刘邦逃跑,跑到了下邑,不跑了,这点可以从三方记载中得到印证。因为吕后的哥哥领着一部分汉军,正在下邑驻扎。

到了下邑后,刘邦收集败兵,要重振旗鼓。也可以从三方记载中得到印证,说明刘邦此刻被项羽攻破的只有指挥部。大部分军马分散驻扎在附近,实力没有怎么受损。这一点从后面刘邦立马又开始和项羽对垒,也能得到印证,如果全局都被打散,刘邦不可能立马组织起来大军。

真正对不上的地方,是刘邦怎么到的下邑。一边记载,是坐车了,最后和夏侯婴到了下邑,感谢夏侯婴救了孩子,一边记载,是骑马和张良到了下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