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晋之陶侃(四十七)

 新用户10734tIE 2024-05-26 发布于浙江
话说祖约投奔后赵,背叛了朝廷也背叛了哥哥祖逖,石勒非常鄙视祖约的为人,之后包括祖逖儿孙在内的祖家一百多口抵达刑场被杀。
祖逖在北方作战时,手下有个胡人奴仆名叫王安,祖逖和后赵作战时,祖逖没有为难王安,而是送了路费让王安回到自己的后赵部落。
此时王安在后赵成为将领。祖氏一门被杀时,王安也带着手下观刑,他没有忘记祖逖对他的恩情,于是偷偷地将祖逖年仅十岁的幼子祖道重救了下来,送到寺院为僧,后赵灭亡后,祖道重回到南方。
温峤去世后,王导推荐刘胤接替温峤担任平南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兼领江州刺史、假节。当时远近之人都认为刘胤不是合适的人选陶侃、郗鉴也都说刘胤没有当地方长官的才能,但主掌朝政的王导不听。
甚至有人对王导的儿子王悦说,刘胤性情骄纵,懈怠政务,即使没有外部的事变,也必然会有内患。但王悦说是温峤托梦给王导,推荐刘胤,不是王导的意思,是真是假只有他们父子清楚了。
果然,刘胤官位逐渐提高后,便开始日益骄横,纵情饮酒作乐,不问政事,大肆聚敛钱财,经商贩卖资产达上百万,被朝廷免官。但刘胤却并没有引咎请罪,而是在江州愈加骄奢。
330年1月,朝廷征召后将军郭默为右军将军成为京城宿卫,但敦默乐于出任戍边将领,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上司刘胤,希望刘胤能帮忙挽留。刘胤说:"这不是我所能干预的。"郭默将要赴召进京,向刘胤请求资助,刘胤不给,郭默怨恨刘胤。且刘胤的长史张满等人素来轻视郭默,有时赤裸着身体见郭默,郭默经常恨之切齿。
于是郭默接受了其他人的建议,擅自杀掉了刘胤。杀掉刘胤之后,郭默将刘胤的首级传到京师。
但是执政的丞相王导以郭默骁勇难制为由,不但不追究他的罪责,反而任命他为江州刺史。陶侃闻知此事,大怒,随即要率兵征讨郭默。陶侃的僚佐大多劝谏说:“郭默不受诏令,怎敢做这种事。如果要进军,应该等待诏书。”
陶侃神色严厉的说:“天子年幼,诏令并非出于己意。刘胤虽然非才,自有朝廷法令纲纪惩罚,郭默横暴,无非是想乘机肆行无忌罢了”于是并写信质问王导“杀州官,当州官;杀宰相,当宰相?”
王导此举实在太荒唐,但也说明以王导为首的东晋朝廷制度的混乱。王导给陶侃回信解释说:“郭默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所以要包涵忍耐,等足下大军到达,风驰赴敌,这是暂且顺从,等待时机再定大事”
陶侃随即起兵抵江州,郭默出战不利,进城固守,用米堆成垒堡,显示自己粮食有余。陶侃修筑土山与他对垒。同年三月,庾亮的军队到达湓口,各路军队会齐。五月,郭默的部将宋侯捆绑郭默父子出城投降。
陶侃在军门前将郭默斩首,首级传至建康。
王导对郭默擅杀刘胤表示的容忍,在于要笼络郭默对抗陶侃。王导姑息养奸,左右逢源和善于稀泥在用人识人方面也没有特别的眼光,东晋政府在王导的领导下泥沙俱下,再也不可能有振作起来了。但是东晋皇权危如累卵,也是靠王导无原则和稀泥的态度,才能平衡各方利益,东晋政府得以生存下去。
苏峻之乱后,朝廷财政枯竭库藏空虚,只有粗丝布几千端,出售到市上却无人购买,因而朝廷开支非常困难。王导很着急,就和朝中的一些名贤都用这种粗布做衣裳,于是人们纷纷仿效他们也穿这种衣服,这些布匹的价钱一下子就贵了起来。这才令主管者去卖,每端布卖到一两金。
而陶侃积极起兵反郭默是要将江州控制在手。此后朝廷下诏陶侃领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军事,自此陶侃领八州刺史,控制了长江上中游。实力比那时的王敦还要大,对于朝廷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事。
实力派的陶侃自然是看不上王导,曾欲举兵废黜王导,但因庾亮调解以及王导的亲家徐州刺史郗鉴反对才作罢。
陶侃治荆州,很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陶侃在秋熟收获之时常买米,等到饥荒时又减价卖出救济,使得官民欢悦,依靠他救济得以生存。陶侃的部下中有人闲于游戏而荒废职事,陶侃命令将其酒器、赌具都投入江中,并鞭打吏将。
朝廷拜陶侃为大将军,赐予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被陶侃上表坚决辞让。陶侃晚年多次想告老还乡,但被佐吏们苦苦相留。
334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派左长史殷羡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他在离开荆州前,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等,都有簿录统计,封存仓库,由陶侃亲自上锁。
次日(7月30日),陶侃于樊溪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陶侃去世后,庾亮升迁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进号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假节,驻守武昌。这么一来庾亮在短暂的失势之后又成为了东晋的重臣。
在重要的位置上,庾亮还是想有所作为的,只是庾亮能力不行,朝臣大多数人不看好庾亮,庾亮部署诸将,意图北伐,除了王导老好人不愿意得罪庾亮,其他朝臣都反对,只好作罢。
陶侃驻守在武昌时,不少人主张在江北的邾城驻兵镇守。陶侃每次都不回答,而众人一直说此事,陶侃于是在率将过江围猎时分析说: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敌寇。即便派兵驻守,也无益江南,长江才是御寇的天险。
庾亮接管荆州后,很想作出一番成绩,派精兵万人驻守邾城,这很快引起后赵的注意,后赵派兵来攻,邾城孤立无援,终于兵败城陷,损失惨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